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1-03-04 02:48:16 字數 1289 閱讀 6883

大關縣高橋鎮完小-馮純羽

最近,我學習了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通過深入學習《品德與生活》新課標後,感覺收穫很多,倍受鼓舞加,一方面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另一方面也充分認識到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下面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穫體會和感悟。

當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最大的改革方向是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以及熱愛生活的培養目標放在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中去培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主」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規劃;落實遵循兒童生活的真實過程,密切聯絡兒童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覺習慣於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是伴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開設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

它通過遊戲的多樣性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題活動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 貫穿《品德與社會》全課程,課程標準提到「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為此我們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不應該侷限於課堂教學,侷限於書本的知識世界,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實際,迴避紛雜的現實生活。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學必須走出小課堂進入大社會,回歸兒童的實際,回歸生活的實際以及回歸現實的實際。

只有這樣,才會有知與行和諧統一的可能,才能使《品德與社會》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

二、《品德與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品德回歸生活,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能夠更新理念,要注意觀察生活,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捕捉生活中的點滴資訊對學生進行三維目標的教育,做到精心準備,上好每一節課,以實際行動把品德回歸生活這一理念。

第三通過本次課程標準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研究教材方面,教師要努力做到教材的忠實宣講者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確立起自己作為課程教材的創造者和實施主體的意識,學會用教材來教,在內容上關注兒童的實際,設計上注重以主體活動的方式呈現,將教學的目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學內容;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體驗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

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最後通過本次課程標準學習讓我更懂得珍惜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中引發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重視兒童在真實生活中感受、體驗、領悟,突出活動,讓學生自主地、能動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2013-12-18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

趙順兵小學 品德與社會 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 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 知識的獲得是乙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 素質教育,其重要標誌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

品德與社會聽課心得體會

a 師生資訊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間 學生間資訊交流和相互勾通的過程。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即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讓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當然,在這裡,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通過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通過自己的眼神 手勢和表情向學生傳遞資訊。同時,要善於發...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二 教學方式的優化 一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取靈活的教學策略。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教育教學受到多元價值取向 多渠道資訊 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又必須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衝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鑑別中確認觀點,在 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