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歷史引領性培訓心得體會

2021-10-06 21:56:12 字數 3105 閱讀 7311

楊集二中張俊鵬

11月26、27兩天的歷史新教材的使用和新課標的施行培訓結束了,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主體提出了嚴峻地的挑戰。原來的有些方式違背了新課標的精神,應該被淘汰,我粗略地總結了一下,也算是我的心得體會吧!這些方式的提出,為我以後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忌上課滔滔不絕,敘史自我陶醉

上課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教學主體,課堂的主角,其行為不能由教師包辦代替。學生愛聽歷史故事,秩序好維持,往往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上歷史課。

為激趣,教師講故事無可厚非,但應短小精悍、畫龍點睛,有助於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切忌過多、過濫、過長;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講」出來。

二、忌設疑膚淺或高深,**不得要領

歷史問題設計要科學,其內涵是課文的精髓。做到深淺有度,**可行性強,有利於啟用學生的思維。有的怕學生答不出,提出的問題流於形式,過於膚淺,多使用答案單一的填空式提問,學生多人同步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比較貼近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忌借題發揮,運作黃腔走板

歷史學科包羅永珍,涉及各科內容廣泛,要處理好諸科知識的滲透,又不失歷史本色,是每位教師必須慎重對待的課題。不要把歷史課上成政治課、語文課、地理課等。如本地一次歷史優質課竟賽中,有位教師在上八年級的「大決戰」一課時,分別插進了《東方紅》、《歌唱祖國》等三首歌,學生用領唱、獨唱、合唱三種方式完成,歌曲與史實關聯不大,「戰場」變「歌壇」,歷史味道嚴重扭曲,把歷史課變成了**課。

最常見的是將歷史課上成政治課:思想教育穿靴戴帽,評課貼政治標籤,講課牽強附會,最後導致課堂走味,似是而非。歷史課要有機融合其他學科,使思想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切忌「發揮」過頭而本末倒置。

四、忌課文把握失當,課堂有始無終

由於教師課前未吃透教材、了解學生,上課時往往產生課堂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兩種傾向,前者多見於注重知識傳授的老師,課文講完,練習處理後學生無事可作。很多課堂在30分鐘內完成,學生在富餘時間裡,無所適從。與此相反,由於擔心完不成教學目標,對教材不作輕重處理,更不作取捨處理,甚至連同書上設計的所有問題,都要個個解析。

同時,為「尊重」學生,針對學生的並非「論從史出」的漫談,也不作引導調控。結果,往往教學的基本任務還未完成就要下課了。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做到時間科學分解,問題科學選擇,客觀把握學情和教情。

切忌平均使用,環節不全,造成課堂飢飽不勻現象產生。

五、忌內容面面俱到,練習普遍開花。

新教材課文內容正文雖少,但輔助內容較多。有導言、小字、圖畫、動腦筋、問題**、課外閱讀卡等。他們是正文內容的解釋、補充和課外延伸。

教師生怕遺漏,課文處處涉及,練習編排覆蓋全文,點點到位。由於課時所限,教師授課輕描淡寫,學生練習猶如「閃電」,囫圇吞棗。而應濃墨重彩的孝文帝漢化措施卻一筆帶過,人們對這節課的評價是:

上課似「放電影」,練習似「下流星雨」,**似「霧裡看花」,落實三維目標似「瞎子摸象」。結果是主次不分,輕重不明,重點不突出,難點不突破,效果不理想。教師對教學內容要精當剪裁,練習設計總攬要點,寓課文於練習之中,借鞏固而昇華思維,促成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課文的動腦筋和問題**中蘊藏了不少這樣的精彩案例,切忌知識傳授「遍撒胡椒麵」,做練習搞「廣種薄收」。

六、忌語言乾癟枯燥,學生盤而不活。

歷史是一門生動的學科。但總有一些老師課讓學生無精打采,氣氛沉悶,懶於問答。這樣的課被戲稱為「休眠課」,「打盹課」。

這是教師自身歷史專業功底欠厚實,教學藝術修養貧乏的結果。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形象富有親和力,語言富有感染力,問題富有吸引力,師生互動融為一體。課堂上內容綱目分明、輕重有度、問題合理;形式多樣活潑、師生融洽、生生互動,就能使歷史課演化成興趣課、**課。

七、忌授課技能單調,方式千篇一律

歷史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式千變萬化,沒有一種固定的授課模式,總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先提出問題,學生圍繞看書,然後依內容順序解決問題,最後練習小結,把板書要點複述一遍。如本地業務部門對所轄歷史老師授課和上課進行考察時發現:很多教師都是採用上述方式備課和授課。

更有甚者,一次備課,反覆使用。備課是「新桃換舊符」,上課是「舊瓶裝新酒」。人們打趣地稱這種教師為「一勞永逸」型。

此種教法短則一本書,長則用三年。要點疏於整合,學生鍾情於定式思維,**困於鳥籠之中,久而久之歷史興趣缺失。因而要消除這些弊端,教師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因勢利導地採用恰當的教法來啟用課堂的生命力。

切忌教學理念固步自封,辦法千人一面。

八、忌板書冗長煩瑣,聽者被動抄襲。

課堂板書是必要的。精巧的板書可使知識骨架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對知識的消融起鞏固作用。但教師迷戀於此,板書過多過濫,更有甚者要學生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說這是習題的答案等。

人們把這種從書到備課本到黑板再到學生筆記本譏諷為「三抄教學法」,是典型的注入式和填鴨式,學生被動機械接受。有人總結道:「此課無味,就靠一背,師生都累,『教育』作廢」。

板書要少而精,使學生一看就明。切忌「天女散花」,讓學生毫無悟性。

九、忌示範應付做課,操作表演作秀

現實歷史教學中,做課現象嚴重。示範課與優質課尤為突出,而最多的是課本劇的表演。為喧染一下氣氛,創設一下意境,適當安排是可以的,取材要簡單易行,即興發揮,恰到好處,若刻意追求則大可不必。

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為達到目的而精心設計無可非議,若學生因做秀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覆地去演練就萬萬的不應該。「每一節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型綜合生成的過程。教學就是『即席創作』。

如果課堂變成了熱鬧的形式表演場,那麼,這樣的課堂教學簡直就是沒有生命活力和靈性的『心智屠宰場』」 .

十、忌質疑矯揉造作,反之避實擊虛

質疑是教學中的乙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思維昇華的支點,正因為如此,有時也會使教師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處理好質疑可提高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反之留下不少疑惑。有的老師認為問題簡單就譁眾取寵地誇大其詞,顯示知識淵博,慣於賣弄,使學生望而生厭。

有的不清楚的不敢誠實面對學生,巧者虛晃一槍,落荒而走,笨者武斷中止,刻意迴避。對學生提出的難題態度要真誠,容易解答的內容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地把握分寸;不能解答的要誠實面對,公開承諾課後**,以誠信提高自己在學生中的「人氣指數」。切忌故弄玄虛或虛以委蛇,這樣只能招至學生的小視,甚至反感。

雖然教無定法,但以上所列的十種表現是所有歷史老師都應當忌諱的。新教材的施行、新課標的使用促使我們在吸取傳統教法精華的基礎上,摒棄陳規陋習,追求不斷創新,在歷史課上應努力做到:教學目標明,教學內容精,教學方法巧,教學實效好。

使學生在學習中放飛希望,收穫快樂。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部編教材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同心中學陳冰 2019 年 4 月 8 日 25 日,參加了 2018 年部編教材九年級下冊歷史培訓。級天的時間裡,傾聽了名師的課堂,聆 聽了專家的講座。在學習借鑑和相互交流中,我收穫了很多,就將我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一 只有敬業才能成功 生動的課堂讓人回味無窮。此後一天...

可靠性培訓心得體會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回憶那些美好的日子,點點滴滴浮上心頭。相見時的新鮮,學習中的平淡,離別時的痛苦。殘酷的競爭,但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無私互助。教練的辛勤,學員的努力,後勤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都是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旋律。最驚訝的是,記憶絲毫沒有模糊,這才重新感嘆,光陰荏苒。雖然現在你我都相距甚...

歷史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凌玉歡清遠市教研室於七月七日至十二日組織了初中歷史骨幹教師第二次培訓,我有幸參加學習,感到非常榮幸。對我來說,骨幹教師培訓來得及時,來得實在,讓我受益非淺,深受啟迪。在這段時間裡學習了六位教授的課程 了解到了很多先進而實在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在培訓中,使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了自己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