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土壤學實習報告

2021-09-28 08:20:15 字數 4099 閱讀 3000

姓名:羅小波

專業:地理科學(師範)

學號:197914563445

指導老師:道庫恰耶夫【蘇聯】

目錄實習目的

實習路線

區域背景

實習內容

實習體會

土壤地理實習報告

2023年8月23日——8月25日,我們13級地理系到浙江天目山地區進行了3天的土壤地理實習,現報告如下:

一、 實習目的

通過對浙江天目山土壤型別的考察,加深對土壤的分布規律的認識,了解中**帶紅壤、山地黃壤等土壤型別的特徵,發生分類和分布。掌握野外土壤調查的基本方法。土壤的形成與各成土因素(植被、地形、氣候、母質)的關係。

二、實習路線

8月23日臨安市東南寶塔山山麓(中**帶山地基帶土壤,農業土壤的利用)

8月24日西天目山紅廟附近(野外土壤調查的基本方法,紅壤的特徵,土壤的形成與各成土因素的關係。)

8月25日開山老殿附近(山地黃壤的特徵,形成原因,及其與各成土因素的關係)

三、 區域背景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北部的浙、皖兩省交界處,北緯30°20′,東經119 °25′,它發源於南嶺山系,經江西的懷玉山脈自南向北移置皖南,構成黃山,再向東延伸只浙西北而形成兩天目山。

氣候:屬於**帶季風氣候,氣候季節變化顯著,年均溫較低,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大,霜雪期較長。具有山地氣候特色,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隨著山地公升高,氣溫降低,雨量逐增。

植被:西天目山從山麓到山頂,隨著海拔高度增加,氣溫下降,植被型別垂直變化明顯。從山麓到山頂,依次生長著的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落葉矮林等地帶性植被,此外還有竹林、針葉林等人工林。

地質環境:母質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在生物和氣候的作用下,母質表層逐漸轉變為土壤。在土壤形成的初期階段,母質的某些性質往往被土壤繼承下來。

天目山山麓低山丘陵地帶分布有奧陶紅頁岩和志留紅石灰岩;在海拔700m到禪源寺之間,分布有流紋質凝灰岩;流紋斑巖分布在山腰部位大致在海拔700m---1000m之間;流紋岩,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上的部位。

四、 實習內容

1、土壤的垂直分帶

我們知道,把在全球陸地上或某個大陸上大體呈連續分布,並與大生物氣候地帶相適應的土壤分布規律叫做土壤的廣域性分布。其中很重要的乙個就是土壤的緯度地帶性分布規律。其形成原因是因為不同緯度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從而引起溫度、降水等氣象要素以及氣候型別自赤道向兩極的變化,從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帶狀分布。

在本區處於**帶氣候區,受東南季風影響強烈,這裡的地帶性土壤是紅壤。紅壤是一種富鐵土,富鐵土形成於溫熱的條件下,主要的成土過程有:1、中度風化作用2、單、雙矽鋁化礦物分解合成作用3、強烈的鹽基淋失作用4、明顯的脫矽和鐵鋁氧化物富集作用5、低活性黏粒累積作用。

我們看到的第乙個紅壤剖面點是在臨安市東南寶塔山山麓(30 °13.725′n,119°44.299′e),寶塔山呈東西走向。

它的山麓,被開挖為農業用地,種有農作物、經濟林木,主要是油料作物芝麻、毛豆、薯類和毛豆。沿著考察路線,我們可以在離山麓較遠的地方,看到很典型的紅壤,但在山麓地帶,我們看到的土壤卻是黃壤,經觀察,這些黃壤不是原來在這裡就有的,而是由於重力和雨水的作用下,從山坡上沖刷下來的坡積物,將這裡本來的地帶性土壤紅壤所覆蓋。所以,我們在野外考察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到的很多現象,有些是與理論相符合的,還有更多是與理論不相符合的,我們必須結合實地的情況,給予它們正確的解釋。

我們知道,在**帶季風區,山地基帶土壤是紅壤,隨著山地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氣候條件產生相應地變化,致使土壤形成的型別和分布產生垂直變化,土壤變成了黃化紅壤,在天目山海拔467m的地方,紅廟旁的一條新開挖的公路邊上,我們對一塊自然剖面進行了分析和標本的採集。先把它叫做1號土樣。

1號土樣(3019.540ˊn 11927.412ˊe 467m)

黃化紅壤是紅壤向黃壤過渡的一類土壤。在西天目山土壤垂直帶譜上,它位於黃壤或黃棕壤之下,紅壤或棕紅壤之上,是構成紅壤區山地土壤垂直帶譜中的重要型別。據資料,其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公尺之間,也就是禪源寺到五里亭一帶,黃化紅壤的成土過程仍以脫矽富鋁化作用為主,由於處在山地相對溫涼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土壤和空氣濕度增加,呈現黃化附加過程,即因土體內氧化鐵的結晶水增加,土體逐漸變為橙黃色。

但因其脫矽富鋁化程度較基帶弱,顯示紅壤向黃壤過渡的特徵。

從此處的上覆的植被上看,主要都是針葉林植物,首先在**帶季風氣候區強烈的淋溶作用,會使土壤呈強酸性,其次,我們知道,在針葉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的酸度高於在闊葉林植被下的酸度,所以我推測這裡土壤的ph應該很低。

從成土母質上看,我們知道母質的機械組成直接影響到土壤的機械組成、礦物組成及其化學成分,從而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土壤物質與能量遷移轉化的過程。而這裡的母質是流紋質凝灰岩,凝灰岩是一種火山碎屑岩,岩石之中的sio2含量較高,所以我推測,土壤的矽鐵鋁率應該較大,雖然這裡處於山麓地帶,脫矽富鋁化作用應該很強烈,按理,矽鐵鋁率應較小,可是只要我們注意到母質的因素,我們就該知道這裡的矽鐵鋁率不會太低。

從這裡向上,一直到海拔1141m的地方,我們挖掘了第二個剖面點,進行了分析和標本的採集。這裡我們把它叫做2號土樣。

2號土樣(3020.475ˊn 11926.669ˊe 1141m)

山地黃壤的形成,是以「黃化」過程為主,富鋁化作用與1號土樣黃化紅壤相比表現較弱為其基本特點.由於黃壤的成土環境相對濕度太,土壤水熱狀況較穩定,土體經常保持潮濕,致使土壤中氧化鐵水化而引起土色變黃,尤以b層黃色更為鮮豔.粘土礦物以蛭石為主,高嶺石、水雲母次之,黃壤的粘土礦物中有三水鋁石出現,是母岩中某些原生礦物直接風化而公尺,其富鋁風化度較紅壤為弱.但淋溶作用較強,交換性鹽基很低,土壤呈強酸性反應,質地較輕。

跟1號土樣相比,2號土樣的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明顯較厚(目測),這應該是由於海拔公升高,氣溫降低,雨量和濕度增加,有機物分解減慢造成的。

由於考察當天下雨,所以土壤的乾濕度不準確。

以上是對天目山土壤垂直帶中位置較低的兩種土壤紅黃壤和山地黃壤的分析,繼續向上,我們還可以見到山地漂灰黃壤和山地表潛黃壤,由於沒有取剖面點,我整理了一些資料,將垂直地帶性補全。

山地表潛黃壤,屬於黃壤的乙個亞類,因此分布位置也與山地黃壤的位置相間,在天目山,主要是海拔800—1100m地段,主要植被是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本地段多懸崖陡坡,富鋁化紅粘土多被剝蝕,土壤直接由流紋岩的近期風化物或坡積物上發育而來,由於脫離了紅粘土的影響,質地變粗,全剖面基本上屬於壤土或粘壤土,各土層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母岩碎塊,顯示了和母岩近期風化物或坡積物有直接關係,土壤發育時間較短。由於少了富鋁化的紅粘土影響,矽鋁率和矽鐵鋁率明顯增大。

表潛是指土體在水分飽和,強烈嫌氣條件下所發生的還原過程。本剖面表層含水量常高達70%—90%,亞鐵反應顯著,在表層能見到淺藍色斑點,所以被劃分為山地表潛黃壤。

山地漂灰黃壤,大約在海拔1400—1100m範圍內,為落葉闊葉林,該地段的母岩為安英巖,因坡度較小,母岩上普遍覆蓋鋁化紅粘土,本剖面的矽鐵鋁率極低,上層是由於紅粘土中的鋁影響,下層是因為母岩是安英巖,安英巖中富含斜長石,而斜長石可直接蝕變為三水鋁石,所以矽鐵鋁率也低。

漂灰指的是在熱帶和**帶山地的涼溼氣候下,產生了酸性淋溶,並使表土的礦物受到酸性蝕變破壞,但土體質地比較粘重,易產生上層滯水,由酸性蝕變而發布的鐵錳被還原,並隨著側滲水被帶出土體,而出現灰白色土層(e層)。這種漂灰過程也稱之為假灰化過程。實際上是還原離鐵離錳與酸性水解相結合作用的結果。

在漂灰層的鋁減少不多,而鐵的減少量大,粘粒也無明顯下降 。

2、野外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 選取土壤剖面要注意,需要選取剖面較新,較深厚的點,而且選取時,必須全神貫注沿途土壤、地貌、母質和植被的連續變化情況,遇到土壤成土條件有顯著變化的地方,要注意詳細觀察。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要設定主要剖面,進行詳細的觀測記錄。挖掘土壤剖面時,主要的工具是小鏟子,可用它來取樣、感受土壤的疏鬆程度。

② 因為土壤剖面一般較厚,所以為了採集上方的土樣,我們一定要設立踩腳點,先用小鏟輕輕清除土壤表面的青苔。

③用小鏟感受疏鬆程度,並且根據土壤的質地和結構,劃分出abc,在開挖表層的土壤時,一定要防止下面的土層被表層土覆蓋。

④採集土樣時,應從下向上,不能用小鏟猛烈的去挖掘,這樣會破壞土壤自然的結構,應該用小鏟輕輕的撬出土樣,然後裝入盒中。

總結對天目山的土壤垂直地帶性特點的總結:隨著海拔降低,氣溫公升高,雨量、濕度和風速減小,森林植被群落由落葉闊葉矮林—落葉闊葉林—落葉和常綠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土壤則由山地漂灰黃壤—山地表潛黃壤—山地黃壤—紅壤。土壤的性狀和垂直分布不僅受垂直的生物氣候帶的水熱條件的影響,同時還受母質和母岩的化學成分,風化特點,以及地形和發育時間的影響。

土壤學實習報告

課程名稱 土壤學 姓名 努爾艾合麥提 阿吾提 學號 1011111108 專業年級 農學16 1 指導教師 呂雙慶 一 實習目的和要求 土壤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野外教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三大環節之一,在課堂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實地實習以達到 1 理論聯絡實際,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與野外實踐結合起...

土壤學實習報告

1 前言 土壤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寶貴財富的源泉,又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生產資料。在人類的歷史上,由於土壤質量衰退曾給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留下了慘痛的教訓。但是,長期以來居住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們,對土壤在維持地球上多種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不在意。直到20世紀中期以來,隨...

土壤學實習報告

紫色土發育於 帶地區石灰性紫色砂頁岩母質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紅色,層次不明顯。主要分布在中國的 帶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主,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 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紫色土土層淺薄,含碳酸鈣,呈中性或微鹼性反應。有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