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野外實習指導書

2021-04-21 00:33:53 字數 3548 閱讀 4901

土壤野外教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習能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土壤的分布、分類、形成條件、剖面特點及改良利用措施。使同學掌握土壤型別調查的基本方法,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實地觀察和動手能力,並對主要土壤型別的性狀特徵及改良利用情況有乙個比較全面的認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土壤問題打下基礎。

1. 實習目的:

掌握土壤剖面性狀觀察的方法,了解方山主要土壤型別的分布、成土條件、剖面特徵及改良利用措施。

2. 儀器裝置和試劑:

2.1 儀器:土鏟、剖面刀、瓷盤、捲尺、廣泛試紙、土壤標本、土樣袋、海拔儀、望遠鏡、羅盤、調查表。

2.2 試劑: 1:3hcl 、酚酞指示劑、蒸餾水。

3. 實習方法:

3.1 剖面點的選擇:

根據調查目的選擇剖面點,選點位置應具有代表性,避免選在溝邊、渠邊、村莊旁等人易干擾的地段。選好點後應首先觀察該土壤型別分布的地形、植被、成土母質、農業利用情況、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等,然後挖掘剖面。

3.2 剖面挖掘與修整:

剖面的大小要根據調查的目的而定。剖面坑一般長 1.5m ,寬 1.

0m 深度要看具體情況和研究目的而定,一般要達到母質層或地下水即可。剖面坑的一端要求向陽,要垂直削平作為觀察面,而另一端要做成階梯,以便下坑觀察。挖掘時要注意,應將表土堆於一側,下層土壤堆於另一側,兩端不應堆土,觀察完畢後,應將底土填回下層,表土填回上層,觀察面上注意不能踐踏。

剖面修整:土坑挖好後,留出垂直斷面,用剖面刀自上而下輕輕撥落表面土塊,以便露出自然結構面,整修剖面時,可保留一部分剷平的壁面,作為劃分層次之用。

3.3 剖面觀察與土層劃分 :

觀察剖面時,一般要先在遠處看,這樣容易看清全剖面的土層組合,然後走近仔細觀察,並根據各個剖面的顏色、質地、結構、緊實度、根系分布、新生體等的變化,參考環境因素,推斷土壤的發育過程,具體劃分出各個發生層次。用鋼捲尺量出各層深度 ( 以厘公尺計 ) 應特別注意耕作層的深度,特殊層次或障礙層次出現的深度、厚度和危害程度,以及地下水位深度的記載。丘陵、山地土壤要記錄底部半風化母質及母岩的層位。

最後可在記錄本上勾畫土體構型,顯示其主要特點。

3.4 土壤性狀的觀察和記載 :

在記錄剖面特徵前,應先記錄環境條件 ( 記載專案見附表 ) ,然後對各發生層次逐層詳細描述並進行一些理化性質的速測。記載專案如下:

(1)顏色:土壤顏色是土壤形態中最易覺察的一種,從顏色可以大致了解土壤的肥力高低、土壤發育的程度和土壤中的物質組成。觀察時要分清主色和次色。

描述時主色在後,次色在前。如灰棕色,以棕色為主帶有灰色,如需要可在前面加修飾詞。如淡灰棕色。

表1.土壤顏色的**和存在的土層

鑑別土壤顏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為主,灰色為次。並註明佔優勢的顏色和斑雜的顏色。

土壤濕時色深,乾時色淺;土壤質地粗時色淺,細時色深;有結構的色深,粉碎後色淺;光線強弱反應的色也不一致,在觀察時要注意這些問題,盡力做到標準統一。

(2) 質地 :見質地簡易測定法一手測法 。

表2.常見土壤結構性狀表

(3) 結構 :一般常見土壤結構有: 、塊狀結構:

長,寬、高基本相等,可分塊狀 ( 直徑 >1-2cm) 和碎塊狀 ( 直徑 <1-2cm) ,兩種結構。 b 、片狀結構:土塊向水平軸發展,呈片狀厚度在 0.

1-0.3cm 。 c 、核狀結構:

為三向發展,邊角不明顯,大小在 1-3cm 的結構體,一般較豎硬。 d 、柱狀和稜柱狀結構:土塊沿垂直軸發展,如無稜角為柱狀結構,有稜面且稜角分明則為稜柱狀結構。

e 、團粒結構:土粒疏鬆,表面光滑,顏色均一,大小在 0.25cm 的土粒。

f 、單粒狀結構:土粒未經粘結、團聚,土粒分散,只表現土粒性狀。

表3.常見土壤結構性狀表

(4) 土壤堅實度 :表示土層堅實程度,根據剖面刀入土難易可分松、稍緊、緊、極緊、堅實等。

( 5 )土壤乾濕度 :野外可用手測區分為以下幾級: ① 幹 :

把土放在手上,無涼潤感覺。 ② 潤 :把土放在手上有涼潤的感覺,捏緊不會在手上留下溼的痕跡。

③ 潮 :用手輕輕擠壓土塊,土壤成團狀,指縫無水流出,手上有溼印。 ④ 溼 :

用手擠壓土塊時,指縫有水流出,沾手。

( 6) 孔隙狀況 :觀察孔隙大小,孔隙密度,裂隙寬度以及根孔,蟲孔的多少等狀況;可用有無、多少來衡量。

( 7 )新生體 :在土壤形成及發育過程中,某些礦物質鹽類或其它物質的細顆粒,在剖面的某些部位特別增加或集中,常常生成新生體。如鹽霜、鹽結皮、石灰質斑點、假菌絲體和各種結核、膠膜等。

記載各種新生體的顏色,形狀,分布的特點和深度等。

( 8 )石灰反應 :用 1:3hcl 滴在土壤上,判斷土壤石灰性強弱,視氣泡發生情形可分為以下四級,無氣泡 ( 一 ) ;徐徐地放出細小氣泡 (+) ;明顯地放出氣泡 (++) ;急劇發生氣泡,呈沸騰狀,歷時較久,並發出吱吱聲 (+++) 。

(9) 、侵人體 :土層中與土壤形成關係不大,大多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物體,如磚塊、瓦片、煤渣等。

(10) 、土壤酸鹼度 :用廣泛試紙測出剖面上每一土層的 ph 值。

( 11) 、根系分布和動物穴 :觀察每一土層根系分布的多少、深度、粗細、動物穴的多少大小等。

識別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顏色。肥土土色較深,瘦土土色較淡。

二、看土層深淺。肥土土層一般都大於21厘公尺;瘦土較淺。

三、看土壤適耕性。肥土土質疏鬆,易於耕作;瘦土土質粘犁,耕作費力。

四、看土壤澱漿性。肥土不易澱漿;瘦土極易澱漿,板結。

五、看土壤裂紋。肥土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紋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滲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為肥土;不易下滲或沿裂紋很快下滲的為瘦土。

七、看田水水質。水滑膩、粘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氣泡的為肥土;水質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氣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八、看夜潮現象有夜潮、幹了又溼,不易曬乾曬硬的為肥土;無夜潮現象,土質板結硬化的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供肥力強,供肥足而長久,或潛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屬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長紅頭醬、鵝毛草、薺菜、黃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為肥土;生長年毛草、鴨舌草、野荸薺、三稜草、青葫苔、茅草、野蘭花、野胡蔥和老鴉蒜等土壤為瘦土。

十一、看指示動物。有田螺、泥鰍、蚯蚓、大螞蝗等的為肥土;有小螞蝗、大螞蟻等的為瘦土。

3.5 土壤樣品的採集

土樣的採集分分析樣和標本樣兩種。分析樣的採集在土壤剖面挖好後,按土壤剖面所劃分的層次從下向上依次採取每一層次的土樣,分別放入土樣袋並寫好標籤,標籤上應註明取樣地點,採集層次,採集時間,採集人等內容。土壤標本樣的採集,是在野外無法確定所觀察土壤的名稱時,按所劃土壤層次分別取一塊原狀土壤,一面使其露出自然斷面其它幾面削平後放入標本盒中,寫好取樣地點,採集時間,採集人等,並在標本盒側面註明每一土層的厚度。

然後帶回室內研究確定土類名稱。或作為典型土壤標本儲存。

4. 實習路線

土壤實習建議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觀察不同土壤型別。

表4 土壤學教學實習分組及命名情況

土壤學實習報告格式

學生姓名:

專業:班級:

實習時間:

實習小組:

指導教師:

1、表.

土壤剖面記載表

2、 土壤剖面圖

(附**)

3、實習感悟或總結

土壤學野外實習報告

6 水文條件 雖然在安寧河流域但是非常乾旱,沒有輸水渠道 7 土壤型別簡介 土層深厚 質地良好 八 實習區域土壤特點總結 1 成土過程分析 因安寧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過程不進行詳細分析。2 觀察的土壤剖面特徵 一公尺寬 長 深的向陽自然剖面 3 農業利用方面情況 存在的問題及改良方案 不適宜農耕...

土壤學實驗指導書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華中農業大學 目錄實驗一土壤質地的測定 3 比重計速測法 4 土壤質地測定 吸管法 8 土壤質地手測法 適用於野外 9 實驗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測定和計算 11 實驗三土壤團聚體組成的測定 14 實驗四土壤結構形狀的觀察及微團聚體分析 17 實驗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測定 20 實驗六...

土壤學實驗指導書

資源與環境學校 礦物是存在於地殼中在地質作用所形成具有一定物理性質 化學成分和內部構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礦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範圍內穩定,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岩石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是構成地貌和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岩石的礦物組成 形態 結構和化學成分影響著成土過程的速度 性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