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藥品質量風險管理標準操作規程xx

2021-09-22 02:47:45 字數 4785 閱讀 4847

1. 目的: 規範質量風險管理。

2. 責任: 質量風險管理小組:負責質量風險過程的審核。

各部門:配合進行質量風險的管理。

3. 範圍:適用於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過程中質量風險的管理。

4. 規定:

1) 定義:

● 風險:損害發生的概率和嚴重性的組合。

● 風險識別:是系統的使用資訊對潛在傷害(危害)源進行的確認。

● 風險評估:是乙個系統的組織資訊的過程,以便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對做出風險決策起支援作用。它由

危害識別和對危害產生出的風險進行的分析與評價。

● 風險溝通:在決策者與其它相關人們之間,對風險與風險管理資訊的溝通。

● 風險分析:對已確定的危害的風險評價。

● 風險評價: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對評估的風險與風險標準進行比較,從而決定風險的意義。

● 風險控制:執行風險管理決策的行動。

● 風險降低:使危害源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產生的嚴重性減少而採取的行動。

● 風險接受接受風險的決定。

● 風險審核用新的知識和經驗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輸入/輸出進行考慮,而進行的審核或控制。

● 風險管理在風險的評估、控制、溝通和審核過程中,質量管理政策、程式和規範的系統應用。

● 質量風險管理:是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採用前瞻或回顧的方式,對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控制、溝通、

審核的系統過程。藥品生產企業重點加強生產過程質量風險的管理。

2) 原則: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對可能影響藥品質量的因素應當根據科學知識及經驗對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採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證產品質量。

3) 質量風險管理小組的成員:包括風險管理涉及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專業人員以及公司領導。此外,還可以包括外請相關領域的專家( 例如:

研發、裝置、生產、銷售、註冊、和臨床方面等)。

4) 本公司質量風險管理的方針:以預防為主開展質量風險管理工作,實現公司外部質量事故零風險。

5) 質量風險管理過程

質量風險管理流程圖

● 質量風險識別:質量風險存在於各個部門中,在以下幾種情況發生時,可能引入新的風險識別。

新產品、設施、裝置的引入過程中;

變更控制、偏差處理、客戶投訴、預防和糾正措施制訂時;

國家法律、法規等變化時。

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包括:流程圖、檢查表、因果分析圖(魚骨圖)、頭腦風暴等。

此過程並不會對風險進行分級。

● 質量風險的評估:確定是否需要降低風險。

根據風險分析的目的、可獲得的可靠資料以及組織的決策需要,風險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

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組合。

◆ 定性評估可通過「高、中、低」這樣的表述來界定風險事件的後果、可能性及風險等級。

如將後果和可能性兩者結合起來,並與定性的風險準則相比較,即可評估最終的風險等級。

◆ 半定量法可利用數字分級尺度來測度風險的可能性及後果,並運用公式將二者結合起來,

得出風險等級。

◆ 定量分析則可估計出風險後果及其可能性的實際數值,結合具體情境,產生風險等級的數

值。由於相關資訊不夠全面、缺乏資料、人為因素影響等,或是因為定量分析工作無法確

保或沒有必要,全面的定量分析未必都是可行的或值得的。在此情況下,由經驗豐富的專

家對風險進行半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可能已經足夠有效。

評估方法:

◆ 依據風險知識庫。各部門應對本部門內存在的質量風險專案或問題進行彙總,質量管理部

負責彙總,編寫在正常和故障兩種狀態下與產品有關的可知的或可預見的質量風險清單。

◆ 根據標準、科學技術資料等進行理論上的分析。

◆ 使用分險分析工具。如: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法(haccp)、失敗模式影響分析(fmea)、

失效模式、效應和危害度分析(fmeca)、風險矩陣(risk matrix)等。

風險的嚴重程度(s)的分類

風險發生概率(p)的分類

可檢測性(d):在潛在風險造成危害前,檢測發現的可能性,定義如下:

◆ 風險評價準則

rpn(風險優先係數)計算: rpn = s×p×d

高風險水平:rpn≥ 12。此為不可接受風險。必須盡快採用控制措施,通過提高可檢

測性及/或降低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來降低最終風險水平。驗證應首先集中於確認已採用

控制措施且持續執行。

中等風險水平:12﹥rpn ≥6。此風險要求採用控制措施,通過提高可檢測性及/或降低

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來降低最終風險水平。所採用的措施可以是規程或技術措施,但均

應經過驗證。

低風險水平:rpn<6。此風險水平為可接受,無需採用額外的控制措施。

● 質量風險控制:作出決策並實施措施,以便降低質量風險或把質量風險維持在規定水平的過程。

企業應採取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施(乙個或多個),以把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風險控制方法:降低嚴重度、減少發生概率或增加可檢測性。通常會採用下列方法:

◆ 制訂控制程式,並檔案化;

◆ 加強過程監督;

◆ 取樣檢驗;

◆ 確認或驗證;

◆ 穩定性考察;

◆ 返工或銷毀。

● 質量審核

質量風險管理小組對風險分析評估記錄進行會審,簽署審核意見,並簽字確認。

● 溝通:確保風險管理過程中將適當的資訊向風險關係人報告。

溝通方法:可採用會議或發放相應檔案等形式,視風險程度確定。

溝通應確保相關人員獲取準確的資訊,並按照批准的風險控制方法執行,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變更。

● 質量風險的審核(回顧):確認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質管部應對所採取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情況、結果等進行確認與評價。

應評價剩餘風險的可接受性以及風險控制採用的方法是否引入了新的風險。

質管部經理負責簽批審核意見,並簽字確認。

質管部每年至少組織進行一次質量風險的審核。回顧分析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乙個或多個剩餘風險或其可接受性已發生變化,則應對已實施的風險控制措施的影響進行評價。

6) 質量風險管理過程所形成的檔案由質管部負責歸檔儲存,儲存期限:長期。

7) 質量風險管理的實際運用

● 質量管理體系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

檔案:審核法規方面最新的釋義和應用,確定開發新的sop的需求,指南。

教育與培訓:員工素質的基礎教育、經驗的傳授和工作習慣的形成,以及對前階段培訓的定期

評價。 質量缺陷:為識別、評估和溝通可疑的質量缺陷、投訴、趨勢、偏差、調查和oos結果等對產

品質量的潛在影響提供基礎。促進與藥品管理機構之間的風險溝通及確定解決嚴重的質量缺陷的

適宜措施。

審計/檢查:在確定審計的範圍和頻率時,不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應考慮以下因素:現行的

法規要求、企業總體符合規範的狀況和歷史、場地的複雜性、生產工藝的複雜性、藥品本身特性

的複雜性、質量缺陷的數量和嚴重性、以前審計和檢查結果、各種變更、某產品的生產情況(如

頻率、週期、批量)等

週期性審核:選擇、評估和解釋產品質量評審所得資料的趨勢結果、解釋監控資料。

變更管理/變更控制:基於藥品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和資料來管理變更。

評估變更對最終產品的可獲得性的影響。評估廠房、裝置、物料、製造工藝或技術轉移的變更

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 開發階段的質量風險管理:選擇最佳的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加強不同的物料性質、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工藝引數對產品效能的影響的了解、評估原料、溶劑、活性成分(api)的起始物料、活性成分、輔料或包裝材料的關鍵屬性、建立適宜的規格標準與生產控制要求、以減少質量屬性的變化、評價與放大和技術轉移相關的附加研究需求。

● 廠房、裝置、設施的質量風險管理

廠房、裝置的設計:當設計建築物核廠房時應確定適宜的區域、為裝置和容器確定適宜的產品

接觸材料、確定適宜的輔助設施、對相關裝置確定適宜的預防性維護。

廠房的衛生方面:保護產品免受周圍環境的危害,包括化學的、微生物的、物理的危害,保護

環境免受與所生產的產品相關的危害

廠房、裝置、設施的確認:確定廠房、建築、生產裝置和/或實驗儀器的確認範圍和程度,包括

適宜的校正方法。

裝置清潔和環境控制:根據使用意圖確定努力和決定的差異、確定可接受的清潔驗證限度

校正/預防性維護:設定適宜的校正與維護時間表

● 物料管理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

**商和委託製造商的評價與評估:對**商和委託製造商提供綜合性的評估。

起始物料:評估與起始物料變化相關的差異與可能的質量風險

物料使用:確定處於待檢狀態下的物料是否適宜使用、確定返工,再處理和退回物品再使用的

適宜性。

儲存、物流和銷售狀態:評估為確保保持適宜的儲存和運輸條件的安排的正確性、維護基礎設

施、為確保藥品的可獲得性提供適宜的考慮。

● 生產管理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

驗證:識別核實、確認和驗證活動的範圍與程度、確定後續活動的程度、區分必須在已驗證的

範圍內操作的關鍵工藝步驟和不是必須在已驗證的範圍內操作的非關鍵工藝步驟。

過程取樣和測試:評估過程控制測試的的頻率和程度、評估和解釋工藝分析技術(pat)引數和

實時放行的應用。

● 實驗室控制和穩定性研究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

穩定性研究:同ich其他指南相結合確定儲存和運輸條件的偏差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oos結果:在進行oos結果調查時確定潛在的根本原因和糾正措施。

複驗週期和有效期:評估中間體、輔料和原料的測試和儲存的正確性。

● 包裝與貼籤管理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

包裝設計:為保護已經經過內包裝的產品設計外包裝。

容器密封系統的選擇:確定容器密封系統的關鍵引數。

標籤控制:基於不同的產品標籤和同種標籤的不同版本混淆的可能性設計標籤管理程式。

● 持續改進部分的質量風險管理: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內識別、評價和評估關鍵引數。

藥品質量標準編寫操作規程

1.0目的 建立原輔料 包裝材料 中間成品 待包裝產品 成品質量標準的編寫內容說明,使物料和產品的質量標準編寫規範化 標準化。2.0範圍 適用於公司生產中所用原料 輔料及包裝材料及公司所有品種中間產品 待包裝產品 成品質量標準的編寫。3.0職責 質量部qa 負責質量標準編寫操作規程的編制,並負責對該...

藥品質量評價操作規程

1.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1.1 qbt即質量是檢驗出來的 qbp即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它強調要注意生產過程管理 qbd即質量源於設計。通過對原輔料 包裝材料質量評價,生產過程質量評價,檢驗過程質量評價,臨床用藥反應評價及產品穩定性評價,員工培訓考核評價。高度重視藥品質量。1.2 本規定適宜於原輔料 包...

藥品質量風險管理規程

質量風險評估操作規程 目的 識別和評價質量風險,確定重大質量風險,為質量風險控制提供依據。適用範圍 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責任 質量管理部負責組織質量風險的識別和評價工作,各相關部門對本部門的質量風險作出識別和評價。程式 1.質量風險管理定義 是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採用前瞻或回顧的方式,對質量風險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