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數教研組發言稿

2021-08-19 18:57:13 字數 1341 閱讀 4135

四數李學英

這兩周我們教學第三單元《運算定律及簡便運算》,目前已將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教學完畢,對於基礎的運算定律運用掌握較好。我們組針對這部分內容作了乙個檢測,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試卷:(投影展示)試卷中的1-5題是對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的直接運用,學生對於這些基礎的運算題掌握較好,答對率在95%以上,而6-8題的答對率是75%,體現出學生在實際計算中不能很好地運用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尤其是分配律,學生不能靈活正確的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

一、在教學方面,只注重教**算定律的形式的對比、歸納,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題論題,沒有使學生真正從運算意義方面理解運算律的內涵,因此導致學生在變式運用運算定律的綜合運用方面出錯率較高。比如99×43+43,學生如果真正理解了題中的99個43與1個43的和的意義,則就能很好地選擇方法和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由此可見,在總結運算定律時,只舉3到5個例子就開始歸納的教學方法只適用於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因為孩子們在此之前就早有所接觸,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在這裡只是乙個提公升。

而乘法分配律,孩子們幾乎沒有接觸,僅憑幾個例子,學生是不會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公升為理性知識的,只能有乙個膚淺的認識。(張華插話)

我覺得除了剛才的這些問題,還有我們的教學過程快,學生缺少知識形成過程的體會。

如:練習方面,題型呈現的少,見的少,所以運用不熟練,對於簡便運算的特點不了解,比如:看到數字5、25、125則想到數字2、4、8,將它們相乘,湊成整數,如25×44﹦25×4×11或25×﹙40+4﹚;把接近整數的數寫成乙個和一位數相加減,如:

102×36,把102寫成100+2,變成100×36+2×36。

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抄題不認真如:125×7×8=125×8+7;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如:57×15+33×15=﹙33+57﹚×15=90×25;做題的目的不明確。

25×44=25×﹙40+4﹚=25×40+25×4=25×(40+4)【又重新返回原題】。

(承接田老師的發言)

確實是這樣,我想就田老師剛才談到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探索談我的一點想法:

田老師這節課中所採取的這一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們在經歷猜想、充分的討論、列舉、驗證的學習過程,及成功的例子與反例反覆的碰撞,學生的反覆質疑,將減法中這種交換現象出現的前提條件,結合現象與加法、乘法的不同都挖掘出來,讓學生的認識更深入,這就是我們常規的教學中所或缺的,常規教學就是出現問題情境,用多種演算法解決問題,對比發現相等,舉例驗證,歸納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缺少思考的,沒有出現減法性質的特殊性,所以在後序的練習中學生就會出現連被減數一起交換位置,加括號不變號的錯誤,所以這種放手讓學生探索的做法,雖然用時較長,但取得的效果卻是超乎想象的,我們一定要相信學生,他們會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2023年4月10日

化學教研組發言稿

在3月10號的下午,學校召開了教研組長工作會議,楊靜思老師安排部署了本學期的教研工作計畫,李副校長從質量 了解 分析 提高四個方面做了講話,最後由陳校長作總結發言。根據學校這次會議精神,我們教研組需要做好以下個幾方面的工作 一 教學常規方面 1 嚴格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益。全組教師要做到重點落實...

教研組中心發言稿

好課的標準要求課堂 轉型 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沒有乙個統一的標準,因為評價標準可以隨學校 教師 學生 學科 教材等情況的不同而不同。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提倡 一堂好課應該努力做到 五個實 紮實 充實 豐實 平實和真實 1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不是圖熱鬧,而是學生參與 產生強烈...

教研組工作發言稿

最後,希望各教研組增強凝聚力,增添活力,提高戰鬥力.以上僅為個人意見,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教學工作會發言稿 關於教研組工作的意見 發言人 王迎曙 上次新老高三教學交流會上,就數學教研組活動談了個人觀點 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加強學習與研究 基於該觀點,再提幾點關於教研組工作的意見 1.總結既有的教研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