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方案

2021-08-01 23:13:47 字數 5943 閱讀 6643

一、課程建設的目的意義

課程作為對未來人才培養的「施工藍圖」,作為當今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作為紮實推進初中部教育程序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應引起全體人員的高度重視並嚴格落實。

1.特色課程建設是初中部提公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企業要在競爭中不敗,憑藉的是產品具有的「核心技術」、「品牌質量」、「人性化服務」,學校要想長足發展同樣需要提公升核心競爭力,而我們的「高效課堂」和「特色課程」就是提公升核心競爭力的主陣地,主戰場;一切名校的產生,都有其值得驕傲的「核心品牌」。

我部在課堂改革方面取得很大突破,為我們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擴大了初中部的影響,也為我們贏得了難得的生存的空間,生源數量和質量有了較為明顯的轉機;而我們在「特色課程建設」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也成為制約學部發展的瓶頸,因此,全體教師應改變觀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特色課程研究和建設上下大氣力,把「特色課程」打造成初中部的又乙個值得驕傲的品牌。

2.特色課程建設是實現「人格健全、終身發展」的育人目標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和家庭對人才和教育服務呈現了多元化需求的特徵,特別是當前考試制度不斷進行改革:高考錄取呈現多種模式,中考逐漸取消等。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每乙個學生個性化發展就成為中學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特色課程的建設就是服務於每乙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特色課程建設是將「高效課堂改革」推向深入的需要。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必然是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架構以及課程實施與評價的大變革。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新德育教育的實施,都需要重新整合、研發、拓展課程。

將課程的基本理念與改革目標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和學科教學行為,使「課程改革」的種種規範與成果成為「學校文化」和教師的操作指南,是這次改革與建設的重要課題。

4.特色課程建設是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需求。用七分的力氣去埋怨、指責環境,可能不會有一絲一毫效果,但如果用七分力氣中的一分來改變自己,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不管是對學部還是個人,發展是硬道理,相信尊嚴來自實力。

好高騖遠、瞻前顧後只能讓自己在彷徨中走向虛無,所以,潛心務實的做好眼前的事,是實現自我發展的唯一選擇,也將是一種充實而幸福的選擇。兄弟學部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見證。

二、課程建設的總體設想

通過建設課程體系,實現學校文化的統一,達到價值觀念的統一,體現學校鮮明而富有特色的教育哲學。幫助教師認識到自己所教學科與學校整體的教育目標和前景的關係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從而形成一種整體的課程觀和結構的課程觀,形成整體的「課程意識」而不是狹隘的「學科意識」。通過重組和實施,充實和豐富教師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

1.讓每一門學科都成為特色課程,突出學科特點,學生能夠形成學科特點突出的基本技能。

2.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特色教師,使教師成為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創造性勞動者,突出教師個人風格,實現學科教學風格多樣化。

3.設定課程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讓這些目標可以落實到學生身上,形成一定的學科技能。

4.豐富學校的課程體系,拓展學校發展空間,提公升學部辦學層次,使整個學部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三、特色課程建設的核心理念

1.指向「人格健全、終身發展」育人目標的落實。

2.服務於每乙個學生個性發展,讓每一位教師獲得智慧型成長。

3.用課程建立特色,提公升學部核心競爭力,打造躍華初中部品牌。

四、總體目標

1.通過學校教育科研處的系統培訓,全體教師形成課程建設的意識、掌握課程建設的基本方法、讓每一位教師都初步具備課程開發、建設和實施的能力。

2.制定三個年級不同學科的課程建設與實施方案,上報學校教育科研處,在其幫助下,初步建構起較為系統的課程體系。

3.培養自己的精品課程,三年內至少開發15門以上學生喜歡的課程,打造出5門以上精品課程。今年至少開發8門以上的課程。

五、籌畫實施

1.以我校立項的《特色課程開發實踐研究》課題為依託,在教育科研處《學校特色課程建設與開發總體方案》的指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2.組建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及研究團隊,由學部校長為總負責人,學部分管主任、各學科帶頭人組成。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

3.特色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

3.1.對國家規定的課程科目的開發。課程範圍基本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美術、微機等。開發的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對某一門課程進行課程補充或拓展,可以以專題的形式呈現。

如語文學科中的文學研究類課程,可以開設如詩詞鑑賞課,並將該門課分為若干專題,比如唐詩、宋詞鑑賞,然後,每個專題又劃分出若干子專題,如唐詩專題裡,再以詩人為子專題,開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作鑑賞。使學生既了解唐詩的特點、發展狀況,又欣賞了不同風格的詩作,還加深了對詩人的了解;可以以乙個作家、一本名著閱讀為專題研究的課程,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郭敬明、韓寒等人的雜誌等等。既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與拓展,又能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蹟、風格,提高鑑賞和分析能力促進整體閱讀的開展。

英語學科要把較為零散的教材體系進行重新整合、重構,以求知識的系統和明了,以簡單實用的閱讀材料和內容提公升語言的應用能力。可以就口語、聽力、閱讀方面開發自己的課程。

歷史學科研究課程:可以以乙個朝代為專題,深入系統的梳理此朝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識的同時,能較為巨集觀的來理解歷史事件,從而提煉出歷史發展進步的規律。

政治學科可以在單一教學的基礎上將課程向生活延伸,**更廣泛的生活案例和現象。

生物、地理學科同樣可以依據每個單元、或者每冊教材的研究目標,確立自己的課程延伸計畫。或是實驗、或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自然科學類的研究課程和環保類的研究課程等等。

數理化學科應強調興趣、歸納、實驗、應用。如生活中的數學建模研究、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讀、奇妙的物理實驗等。

**、美術課一定要借助於實踐和鑑賞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這些課程的開發,主要伴隨學生學科課程程序,依據學生不同研究方向,在原有學科課程基礎上,拓展其研究領域和視野,融合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組成不同研究性學習組織,在老師指導下,在一定研究方向上進行衍生性的研究性學習。此類課程的開發主要在課堂上去實施,可以讓每班學生自主選題,師生共同制定計畫和研究內容,師生共同開發。

(二)進行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傳授對人類和環境的連貫一致的看法。

如將相關課程融合為一門課程。將物理、化學、生物三門課程統稱為科學;將**和美術合併為藝術等。

如針對某乙個課題,相關學科從不同角度予以闡述。比如,以法國為乙個單元課題,那麼,歷史老師可以從歷史角度談法國的發展史;地理老師則可講述法國的旅遊、地貌、河流、氣候;語文與藝術老師可以從文學作品、藝術流派、建築等領域介紹法國的藝術魅力;體育老師可以介紹法國的體育賽事和法國的體育傳統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對乙個區域能系統完整的學習,把不同的任務,交給學生來完成,學生可能更具有**精神和創意。

(三)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能力,對課程的內容、結構進行調整與分層。將學生介紹有難度的學科如英語和數學,按照不同的標準分為a、b、c三個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興趣等自主選擇並可不斷調整學習層次。這種分層教學為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內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這種嘗試是有必要,也是切實可行的。

整個這一部分的課程開發形式都是基於課堂教學來開展的,不論是補充、拓展、整合還是分層,都是在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上進行推進,特別是我們實現了單元整體教學後,老師們對教學有了更廣闊、更自由的操作空間。這類課程是針對每乙個學生的,是高效課堂改革的需要。

3.2活動類課程。以學校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主題的各類活動性課程。例如:

社會調查活動、學校大型活動組織策劃、學生社團活動等活動類課程。這類課程和原有的一般性學校活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從課程的角度對活動過程做出系統的規劃,活動的主體和策劃人均是學生,教師是活動過程的參謀,起引導和輔助作用,活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課程性。如運動會的召開、聯誼會的組織、家長會的策劃、學生社團的建設、管理與考評等。

3.3心理健康和人生規劃類課程。圍繞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心理調適、交往、禮儀、心理安全、耐挫折能力培養、意志品質磨練、人生目標建立等與學生生命成長相關的內容開發的一類心理健康教育和幫助學生進行人生規劃的課程。如青春期的教育、心理協會組織、學會理財等內容。

3.4傳統文化類課程。以我國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為基因,開發的傳統文化類課程。其中鄉土文化主要借助當地歷史名人、遺址、風俗等進行課程開發,使學生了解當地文化。

傳統文化主要以孔孟之鄉的儒家文化為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拓展性的研究。如德州歷史名人探訪、德州文化解讀、節日活動策劃等。

3.5技能類課程。圍繞學生興趣愛好開發的籃球、樂器、跆拳道、聲樂、書法、繪畫等型別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為不同潛能和特質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

3.6班級特色課程。班級特色課程的開發包括班級活動的組織、班會課程、班級自主管理、班級精神培育,乃至班本課程、組本課程、生本課程。班級特色課程開發旨在轉變班級管理和執行模式,從課程角度建設學習型合作共同體,在班本課程下派生組本、生本課程,通過班本課程開發形成班級特色。

4.申請和評估:

開學前兩周,由學科帶頭人負責,深入研究符合自己學科的課程,力求每位老師都要參與課程建設,上報本學科的《課程綱要》和《課程介紹》。

《課程綱要》是學校課程委員會對教師開設的校本課程審定、取捨的依據,也是教師實施校本課程的指南。

一般專案包括: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型別、授課時間、授課物件等;

具體內容包括:

(1)課程目標或意圖陳述:要求寫4——6點;必須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與學業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排序;涉及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與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處理好均衡與連續的關係。

《課程介紹》是供學生選擇課程的參考依據,因此,內容應鮮明、形象、富有朝氣,以簡明而生動的文字使學生快速了解該門課程的大體情況。

課程建設委員會經過嚴密的評估論證(評估時要結合學生的需求、學部資源的提供情況、教師的分工配置等問題研究論證),確定本學年所要實施的課程內容。

5.制定詳盡的《初中部特色課程建設與開發實施方案》,組織申報校級課題,接受學校教育科研委員會的課題指導和管理。

6.進行宣傳招募:通過宣傳,使參與校本課程的師生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一般思想,如什麼是校本課程開發,為什麼要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等。理清人們思想的困惑,以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實現「草根式」課程改革。

另一方面通過宣傳,讓學生了解本學期要開設哪些校本課程,了解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課程等。在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共同努力下,在自主選擇校本的原則下,對各個校本的參與者進行分配。

六、課程編制的操作程式

課程編制即完成一項課程計畫的整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它包括確定課程理念、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實施課程和評價課程,前兩項可歸納為課程設計。

1.核心理念:各學科依據自身學科的特點,由學科帶頭人負責,通過充分論證,確定本學科的核心理念,如學科特徵、目標、範圍領域、性質等方面明確其課程建設的理念,用理念指導引領行為。

2.目標設立:課程設計階段,包括對國家的課程計畫、課程標準和審定的教材進行微觀化和具體化的處理;制定具體的課程目標,明確課程建設的總目標、分階段目標、分學段目標以及每個小課題的目標。

3.課程內容:選擇教材,挑選教學參考資料,識別學校及周圍社會所具有的課程資源;確定每一教學單元的範圍,組織內容,擬定計畫,試驗新計畫,協調各門課程內容。

4.課程實施:課程實施階段,包括班級這一層次的組織教學活動,把教學設計付諸實際;記錄教學過程等。

5.課程評價階段,包括確定總體目標是否合適,課程計畫是否可行,對講述的材料、資訊以及方式的選擇是否恰當等,及時反思總結。

以上內容,都要及時完成書面材料(以電子稿形式上交課程建設委員會),並進行階段性整理和總結,接受課程建設委員會的審核考評。

七、管理與考核

課程管理由學校科研處和初中部課程建設委員會具體負責。課程實施過程中,學部課程建設委員會對課程目標的落實,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評價。

1.過程性評價:通過評價診斷校本課程過程或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反饋資訊並採取措施改進課程計畫,以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此過程重在分析、督促、改進,而不是對校本課程評價物件進行分等、鑑定。

2.總結性評價:在校本課程實施乙個階段後,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從而對校本課程的實效性、優良程度作出分等鑑定,作為對學科和教師獎懲的依據。

3.按課題管理辦法要求,及時積累並整理相關資料,按時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召開階段性課題總結發布會,接受學校教育科研處審查。

課程建設方案

北京市三帆中學課程方案 為了滿足我校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需求,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凸顯我校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依據教育部 北京市教委關於義務教育課程設定的相關要求,依據我校爭創一流的辦學目標,學校制定並實施 石樓中學課程方案 一 課程實施的目標 制定和實施 石樓中學課程方案...

課程建設方案 試行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 關於印發職業教育 十一五 省級重點建設專案建設方案 建設基本要求 的通知 湘教發 2006 103號 和 湖南省職業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方案 試行 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和評估工作的實際,學校決定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現制定精品課程建設方案如下 一 建設目標 按照 以職業崗位為...

9 核心課程建設方案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專案 衡陽市第一高階技工學校 目錄一 課程定位與課程目標 二 教學條件 三 課程特色 四 課程建設 五 精品課程建設程序 六 實訓教學環境 七 教學團隊 八 校企合作開發 課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 課程定位與課程目標 要求結合學校的教學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