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實施方案

2021-07-28 19:52:04 字數 2569 閱讀 4413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戰略部署,紮實推進學校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全面落實應用型本科教育辦學定位,進一步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人的根本保證,是堅持立德樹人、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要求。

學校將以現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進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積極構建大學生志願參與社會活動的管理平台及鼓勵政策,設立單獨學分,完善學分認定辦法,將社會責任教育培養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並做為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著力點和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要素。

二、社會責任感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家庭責任感

是指培養大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所應具有的積極承擔職責、履行義務的責任感。大學生對自己的父母、家庭盡責任,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大學生面對父母的無私饋贈,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承擔對家庭的責任。

(二)培養集體責任感

是指培養大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培養大學生愛同學、愛他人,愛班級、愛學校、尊敬師長、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為班級集體榮譽、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培養國家(民族)責任感

是指培養大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民族,把自身的發展同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興旺發達緊密結合起來的責任感。培養大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關係,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始終掌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內。

(四)培養職業責任感

是指培養大學生從業後對崗位和工作的態度。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責任感,做乙個德才兼備、奉獻社會的合格人才。

(五)培養全人類責任感

是指培養大學生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以自覺承擔起為全人類發展和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重任。培養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立足國際視野。重視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發展問題。

三、社會責任感教育的主要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把學生的發展和需要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培養學生與為了學生、激勵學生、服務學生結合起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正面導向原則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要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必須體現明確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方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自覺地實現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任務。

(四)因材施教原則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要從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的實際出發,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發展。

(五)系統性原則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要注意各種培養內容之間的聯絡,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做為系統工程來抓。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各個要素要協調一致,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之間要密切配合。

(六)注重實踐原則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要把握好實踐教育的作用。社會實踐對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能力、培養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也是學校教育資源與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要通過對實踐問題的處理,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社會責任感教育措施

(一)加強德育課程體系建設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德育課程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著力落實以下四個方面:

(1)學校、教師要對德育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視,充分認識德育課在大學生責任教育過程中的專業性、系統性和規範性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無法替代的;

(2)優化德育課教學內容,切實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成才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聯絡社會現實,為學生參與社會責任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設計並鼓勵學生參與如社群服務、掛職鍛鍊、專業服務、義務勞動、文藝體育、慈善活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的課程實踐活動,並認定相應學分,加強考核管理;

(3)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公升德育教師自身素質,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社會責任教育培養專業隊伍,為學生提供專業、實用、有效的指導和服務。

(4)開設社會責任養成系列教育公選課,提公升學生在文明禮儀、誠信守法、創新創業、求真篤行等方面的素養,提公升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積極構建大學生志願參與社會活動的管理平台

校園網增設志願服務管理認證平台。在志願活動資訊發布、學生申請參與活動、線上審核及線下參與活動、提交活動記錄、獲得活動積分、認證學分等方面,構建暢通、便捷的管理平台,及時彙總、發布活動需求資訊。學生在平台上能及時獲得包括服務校園、技能培訓、幫殘助弱、科普宣教、便民服務、交通協勤、心理諮詢、支教助學、文明禮儀宣傳等九種型別的志願活動資訊,便於學生積極參加志願活動,確保每生平均每個教學周的社會責任服務時間不少於1小時,並自主記錄、自主提供參加社會責任服務活動的情況,做到資訊公開,記錄終生可查。

(三)社會責任感教育學分獲得途徑及學分核定標準

1.德育課程(必修21學分,選修4學分)

2.社會實踐活動(選修,不低於5學分)

3.文體競賽活動(鼓勵選修)

加強大學生責任感教育

作者 鄒燕芳 文教資料 2012年第10期 摘要 責任感是大學生應具有的一種道德情感。本文分析了大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和大學生責任感淡化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方法。關鍵詞 大學生責任感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他們責任感的強弱不僅關係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長和成才,而且...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探析

摘要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越來越要求人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應該是青年大學生必備的人格素質,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分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涵義出發,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狀與表現,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途徑。...

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大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有著高尚的愛國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並展現出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風采。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如理想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弱化,意志品質比較脆弱,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等,具體表現為 一思想上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不夠客觀。不少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