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2022-04-26 23:54:07 字數 1142 閱讀 6993

對於不同的時代,歷史使命感也不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更好的服務使自己的責任感。

增強自己的歷史責任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平時好好學習理論,把責任感提高到思想高度,其次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身處21世紀,當代大學生已不再是困於「象牙塔」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絡,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

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

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

不無公允地說,其實中國歷來都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歷史責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無不蘊涵著有識之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重個人前途,輕社會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他們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頭地,但有的僅僅侷限於實現個人理想的夢幻裡。當代大學生更重視個人理想,而輕視社會理想。

他們認為社會理想太遠、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個人的現實生活才是最實惠的。因而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發展的狀態和現時的利益,進而強調人首先應對自身、對家庭、對現實負責。從本質上看,這些大學生是缺乏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關係的認識,缺乏對自己負有歷史使命的正確認識和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的對社會應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識。

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在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才能改變。社會現象是極其複雜的,有本質的、非本質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

由於生活範圍和視野的侷限性,一些學生容易把非本質、非主流的社會現象當做社會的本質和主流,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同時,又以這些觀念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職責在於,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本質、主流,理解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引導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前景。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張凱20092801023

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大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有著高尚的愛國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並展現出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風采。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如理想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弱化,意志品質比較脆弱,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等,具體表現為 一思想上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不夠客觀。不少大學生...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探析

摘要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越來越要求人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應該是青年大學生必備的人格素質,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分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涵義出發,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狀與表現,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途徑。...

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對我們個人而言,我們也應該對我們自己負責!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乙個人,我們有親人有朋友,有祖國有民族!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不屬於我們自己乙個人的,我們屬於我們家庭的一員,我們屬於我們祖國的乙份子!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家庭,對我們的祖國有乙份責任和使命!前不久,生工系有兩位同學因為某種原因想不開自殺,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