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滋潤心田智慧型拯救靈魂

2021-07-22 20:20:28 字數 3454 閱讀 7973

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金帆

曾經的我,心田一片蕪荒,雨露不曾光顧,瓊漿更未輕揚。我揹著空空的皮囊遊走在小小的三尺講台之上,靈魂無處停靠,更不知路在何方。我累了、倦了,怨過、悔過。

直到有一天,不經意間翻開塵封已久的書頁,一絲幽幽的墨香浸潤著我,頓如醍醐灌頂,視通大開:知識可以滋潤心田,智慧型能拯救靈魂。於是,我開始在書海浬汲取營養,在文字間尋找智慧型,不斷提公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感悟教育的智慧型和真諦,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拜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型與真情》一書。這就像乙個老於族途的人,在飢餓乾渴之時,遇上了一片沙漠綠洲。肖博士說:

沒有智慧型,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型,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我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總是和一群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打交道。他們有著這個年齡獨有的特點:敏感、多疑、好奇、叛逆……這個年紀的孩子幾乎有一半會在周記或習作中,暴露自己和家長、朋友的矛盾,以及面臨青春期的煩惱。

出於我是語文教師的特殊性,學生們一般都比較信任我,班裡大半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他們會秘密地寫紙條或寫信諮詢我很多內容。最讓我頭疼也最讓人尷尬的,卻是這些剛剛有了青春萌動的稚子跟我**「愛情」這個話題。

我試過很多方法。比如舉例子。我會例舉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在青春期時會做些什麼?

但學生們往往置若罔聞。比如說教法。告訴他們「愛情」是神聖的。

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時就不要提前試法。可這些方法總是收效甚微。 在百般迷茫之中,肖博士的書給了我很大啟發。

「沒有智慧型,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 」是啊,我為班裡越來越多的孩子早戀而苦惱。 這不已經成了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了嗎?

善教應該是執教者的一種能力,是不應該成為一種牽絆的。 「沒有智慧型,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 」是啊,在處理這種問題上,我正是缺少透過這些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啊。

我缺少的是教育的智慧型。 「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是我對學生的真情不夠嗎?

我真的把給予學生的作答當成了一種敷衍和應付了嗎? 那段時間,我一直仔細鑽研著書裡的字字珠璣,反覆調整著各種處理方法。

我不得不感概:教育真是處處透著智慧型和真情。只有智慧型的教育,滿懷真情的教育,才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感謝肖博士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們帶來了智慧型,帶來了學問,指點了迷津,指明了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讓自己書香長伴,我讓自己扎根這薄薄的書頁,奮力汲取每一字養料、每一書精髓,早日培育出屬於自己的「萬紫千紅」!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讀後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大師給我指引教學方向心中激動萬分,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第乙個感受:

愛學生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洩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著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寫作業,後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

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

當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乙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蘇霍姆林斯基**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乙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乙個學生內心的財富。

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乙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乙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

那麼到他有了 15 年至 20 年教齡的時候, 1這個比例就變為 20:1,30:1,50:

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我想:

這也就是許許多多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的根源。

我也曾徜徉在《論語》裡,遠遠地仰望著孔子及其**的一言一行。或是無法參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靈犀,但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那種循循然善誘人的教學方法,那種謙謙君子之風,卻總能讓我心存快慰,欲罷不能。於是不止一遍地讀她,品她,悟她,儘管只是片言隻語,但字字珠璣,如行雲流水,簡約精煉:

或睿智從容,如天之遼遠;或縱橫開闔,如飛瀑流瀉;或恬靜悠然,若和風習習……面對《論語》,我猶如面對一位巨人——從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簡意賅,讓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邊讀邊記,邊記邊思,在品味與欣賞中,我像一株乾渴已久的禾苗,忽然遇到了一場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葉貪婪地汲取其中的養料。越走近孔子,愈發感覺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透過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對,聆聽他「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方法、「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義」的教育主張……

讀《論語》,讓我心靈震顫的當屬孔子的「誨人不倦」。他的 「有教無類」令人感動,也讓人倍感溫暖。《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觀察: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他們因材施教。

的確如此,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只有深入細緻地了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方能「因材施教」。於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心靈,開展「周記對話」,健全「班級檔案」,開展 「教師贈言」,開設「心語班刊」,給每乙個孩子平等的呵護,在「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誨人不倦」的大樂!

「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恆敬之。」孔子和學生的關係也是歷代師生關係的典範,他們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

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型薰染下,孔子10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七十二賢人 。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啊!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為人師,就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靈,用經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為人師,讀《論語》,讓我更確信:

做好教師這一職業工作,必須用愛播種,用心耕耘。

辭別孔聖人,來到了黃沙滾滾的函谷關,但見一道骨仙風的老者駕青牛翩躚而行,此人長鬚如雪,頗具聖人之象,他就是道家始祖——李耳。西風吹散他襤褸的衣衫,頓時化成錦繡章章、珠璣字字。屏氣靜讀,這部鴻篇巨制僅,但它卻涵蓋著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充盈著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的智慧型。

尤其是「不盈」、「不爭」的思想,教會了我如何游刃有餘地穿行於各種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壓力間。

我相信開卷有益,我信奉讀書開智,所以,我不僅學習專業理論、經典著作,我也喜歡看社會百科、人文百態。

我無知,所以我好學;我無能,所以我好練。穿行於書海中,陶醉在美文裡,任憑浪花滌蕩著心靈;遊走在沙沙的筆尖,滿足於妙手偶得,就讓墨汁浸潤著乾涸的心田。

讓經典詩文滋潤孩子心田

一 叨述誦讀的緣起 說起經典詩文的誦讀,緣起於學校的經典誦讀,緣起於對李白的認識。一年級教學 靜夜思 時,孩子們興致盎然,有些還能流暢地背出好幾首李白的經典之作,如 早發白帝城 贈汪倫 秋浦歌 夜宿山寺 等,讓我欣喜非常,為孩子們的課外積累紮實而自豪。但是,當我們談到對李白有哪些了解時,孩子們卻鴉雀...

讓清淨的音符滋潤心田

連續幾天我在給乙個戒毒學員做 這位學員不善於與他人交流,而且有些暴力傾向。我選擇了一些輕 聽起來能靜下心的 包括一些佛曲,例如 大悲咒 觀音心咒 度母心咒 蓮師心咒 幾天下來,這位學員願意和我溝通了,連續十多天沒有去洗澡,今天我叫他去洗澡,他便聽話的去洗了個澡。我也非常高興,原來他也不是那種非常難以...

用語言評價滋潤學生的心田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科學思維品質的最基本途徑。對於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 艱難學科 這種艱難性很容易使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挫折感,對數學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和信心。但是,如果在多種評價方式中,教師的語言評價因其直接 快捷 明確等特點成為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