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學生2

2021-07-22 19:38:52 字數 5196 閱讀 5714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講授語法的目的,是為了使外國留學生了解漢語語法的特點,掌握漢語語法的規律,以便正確地使用漢語,發展語言交際能力,有效地提高漢語水平。

第一講: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

對外漢語教學界著名學者趙金銘教授曾提出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

教外國人的漢語語法是教學語法而不是理論語法

由於物件不同,研究目的不同,便存在著各種語法。對外國學生所講的語法,應該是教學語法,而不應將理論語法的某些**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因為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般來說,理論語法是把語言作為一種規律的體系來研究,目的在於揭示語言規則,對語法的系統和語法的規律作出理論的概括和說明。教學語法又稱為「學校語法」,它是利用理論語法科學研究的成果,專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語法,討論教學語法,是為了有利於學生把語言作為一種工具來學習,其目的是掌握語言的技能。

呂叔湘先生說:「 乙個語法形式可以分別從理論方面和用法方面進行研究」。我們把前者算作理論語法,把後者歸如教學語法。

理論語法研究乙個語法形式「在語句結構裡的地位:是哪種語法單位?是句子或短語裡的哪中成分?

跟它前面或後面的別的成分是什麼關係,」等等。用法研究則研究乙個語法知識「出現的條件:什麼情況下能用或非用不可?

什麼情況下不能用?必得用在某一別的成分之前或之後?等等」。

(呂叔湘,1991,〈未晚齋語文漫談〉,〈中國語文〉,第4期。)

為了顯示兩者的差異,我們把《語法講義》(**熙)和《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劉月華)講的相同詞語為例,來比較一下理論語法和教學語法的不同。

這麼、那麼、這樣、那樣、這麼樣、那麼樣

《語法講義》是一本理論語法專著,作者把以上幾個詞放在一起研究,書中解釋這幾個詞語是這麼說的「這幾個詞都是謂詞性代詞,可以作謂語(好,就這麼著吧),也可以作主語(這麼著好不好?那麼著行不行)、賓語和修飾語」。書中進一步解釋說,(1)這麼、那麼做謂語時,後面應該加「著」;這(麼)樣、那(麼樣)可以不加。

這麼、那麼不能作補語,這那(麼)樣,可以作補語(你怎麼活得這(麼)樣。(2)這/那(麼)樣可以作賓語,這麼/那麼不能作賓語(照這(麼)樣去做)(3)這/那(麼)樣加上「的」之後可以修飾名詞(這樣的東西怎麼能吃呢?),「這麼/那麼」修飾名詞,中間必須有數量詞(這麼乙個東西,怎麼那麼貴)

作為理論語法的《語法講義》,指出語法形式「這/那麼」和「這/那(麼)樣是何種語法單位,即是謂詞性代詞;指出在句子中可以作那些句法成分,不能作那種句法成分。作為闡述語言規律的理論語法這樣的論述已經足夠了。但在對外漢語課堂上,用這樣的內容講給外國學生聽,顯然會讓別人一頭霧水,不明就裡。

作為教學語法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是這樣做的,它把「這/那麼」和「這/那(麼)樣」分開來講,首先講「這/那,麼」:(1)主要句法作用是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或方式,在句中作狀語。(2)也可以作主語、謂語,稱代某種動作或方式,「這麼、那麼」後面常加「著」。

(3)「這/那麼」也可作定語,但不能直接加在名詞前,後面要加上數量詞,所指代的意思往往在上下文交代或不言而喻、或不可言傳。(4)可以修飾表數量的片語,「這/那(麼)重讀,有加強語氣的作用(他身上有這麼一股勁,這麼一種拼命精神。),輕讀時,表示估計。

這/那(麼)樣:(1)可以指代狀態、情況,可以作定語、謂語、補語及主語、賓語;(這麼樣怕要出錯。我不喜歡這麼樣)(2)指代程度和方式,作狀語,可以與「這/那麼」互相替換,意思基本相同。

(3)起承上啟下作用。(別把我當客人,那樣,我就不來了。他說得對,這樣才不會有問題。

)作為教學語法,〈實用現代漢語〉是通過語法現象和語法規則的具體描寫,來指導學生正確實用漢語。

語法的理只有一條,語法的用卻有多種。教學語法應該針對不同的物件而做不同的說明。

教學語法的研究,可以說主要是用法的研究,這種研究看上去非常瑣碎,但非常重要。乙個詞語、乙個格式,怎麼用合乎漢語語法,怎麼用是不合乎漢語語法的。比如我們可以說「這位同學」但不能說「這位人」。

可以說 「老大不高興」但不能說「老大高興「。可以說」漂亮姑娘「,但不說」美麗姑娘「,而要說」美麗的姑娘「。又如,我們說「新同學到校了」,其中的新同學是複數,卻不一定用「們」。

又如,外國學生說「請你稍微等」,我們聽著彆扭,毛病出在使用「稍微」常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所以後面應該是「請你稍微等一等/等一下/等一會兒」。諸如此類,理論語法也許不屑一顧,教學語法是不能不解決的。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對外國人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進行的語法教學,不是語法體系方面的教學,不是理論的教學,而是用法的教學,也即所教的應該是教學語法。

是教外國人的語法,而不是教本國人的語法

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

雖然狂風暴雨從半空一齊傾斜下來,但大家無所畏懼。

周圍漆黑一片,在車廂內伸手不見五指,只聽到列車猛烈的撕叫聲,打破了沉寂的環境。

對不起,這次我們對你們照顧得太不周全了。

經過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紀念三八節的到來。

這句話的後面,包含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

對我來說,這件事包含著深刻的一種教訓。

它是把事件的結局先寫出來,然後在按時間的順序敘述事件發生,發展的經過叫倒敘。

10 、他正看起書來。/ 孩子們正在討論起問題來。/ 公雞在叫起來。

11、張山正起床了。/小朋友們在做遊戲了。他正在寫過**。

12、媽媽正做好飯。她在檫乾淨桌子。/學生正在聽懂老師講課。

13、我正看一會兒電視。/她在做乙個月工。/他正在聽兩遍錄音。

教本族人語法,只需一些最一般的規律,其餘的他們可以自己去體味,去處理,一般來說,本族人決不會造出不像話的句子來,語感使說話人造出的句子多是正確無誤的。當然,駕御語言能力強的人說/寫出的句子往往較通順;駕御語言能力差的人,句子就多些毛病。這些毛病歸總起來,不外乎:

搭配不當、殘缺和贅餘、語序不當、句式雜糅。這些語法錯誤,通過模擬或簡縮的方法總能從一般的語法條規上找到原因,也是不難糾正的。

當外國人要通過學習語法來掌握一種語言時,幾條最一般的規律就不夠用了。這時候的語法就要深化和細化,一般的規則下還得有細則。如

講解「正、在、正在」表示進行意義時,要告訴學生「正、在、正在」只表示動作在時間的進行當中,而不管開始和結束,所以:

不能跟表示起始意義的「起來」結合。(誤10)

不能跟表示具有已經完成或已經變化意義的「了」和「過」結合;動詞後不能接表示有動作結果意義的詞語。(誤11、12)

動詞後不能接表示時間段和動作量的詞語。(誤13)

可以跟表示狀態意義的「著」和表示這種語氣的「呢」同現。

我們可以把以上講的四個使用條件用公式的形式概括出來。例如:

正/在/正在+動詞+著/呢

正/在/正在/+動詞+起來/了/過(結果)/(時段)

那麼對外國人所進行的語法教學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它不詳細介紹語法理論和語法知識,而是突出語言使用規則;它重視語言結構形式的描寫,同時又注意結構形式和意義的結合;它對語法規則的說明具體、實用,而又簡潔、通俗;它從典型的語言材料出發確定語法專案和語法點,但又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它不引導師生去進行詳盡的語言分析,而是要求教師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掌握必要的語言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去指導語言實踐。

簡而言之,對中國人的語法是一般的,粗線條的;對外國人的語法是細密的、管轄範圍窄的。

是從意義到形式,而不是從形式到意義

對母語是漢語的人講語法,往往是先拿乙個語法形式,然後說明它的語法意義。如漢語中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這是乙個形式,重疊後表示一種「輕微、嘗試」的意義。然而對於乙個想要用漢語來表達思想的外國人來說,情形往往相反,一般是先產生要表達的意義,然後選擇適當的語法形式。

比如要表達「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持續多長時間」在漢語中就要選擇使用時量補語的格式,句中要有表示時段的詞。如:看了兩小時書/等了他十分鐘。

對過去經歷、經驗的敘述和說明,在漢語中就要用:「動詞+過 」這一形式。

講語法離不開語法分析。語法分析的過程,可以從聽話人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從說話人的角度來看。聽話的人接觸到一連串的聲音,聽完了,聽懂了這句話的意思,這是乙個從形式到意義的過程。

說話人相反,先有乙個意思,然後借助於一連串的聲音把它說出來,成為乙個句子,這是乙個由意義到形式的過程。外國人學漢語類似說話的人,要把頭腦中的意義,轉換成語言**,這是乙個由意義到形式的過程。當然,無論說的人還是聽的人,無論是說母語的人還是說外國話的人,都得掌握語法規律才能順利完成聽或說得過程。

針對外國人習得漢語的行為過程講授語法,要注重意義,並往往從意義出發。

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的關係,從發現程式來看是從形式到意義;從發生學的角度看是從意義到形式。外國人學漢語,掌握漢語語法是個生成過程,也就是按照乙個句式造出許多句子來,這是乙個由意義到形式的過程。

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時,如果僅從形式出發,做句法分析,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有人喜歡用句型來教外國人語法,其實任何一種句型都是抽象的,他們的實現要受到種種條件限制,比如『名詞+把+名詞+動+動/形「這種句型,不過提供了一種組合的可能性,並不是任何名詞、動詞、形容詞都可以放到這個句型裡,可以產生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儘管規定了這個句型的限制,外國學生還是造出了:

大家把那些話聽見了。

我把中文學得很努力。

我把那麼重的箱子搬不動。

我看見他把教室進去了。

因此我們還必須把語義分析、語用分析引進來,才能比較好地避免不可接受句子的產生。

比如,外國學生造出「我沒有機會浪費時間」的病句,從形式上看無可厚非,毛病出在語義上,因為「沒機會」後邊跟的動詞結構表示的都是主語代表的人所想要幹的事,病句之所以謂病句,是因為「浪費時間」不是「我」所想幹的事情。

再如:(假期)與其回日本,不如在上海和中國女孩玩。這個句子在句法上沒有問題,現有的語法參考書也都把「與其。。。

不如。。。」作為選擇(取捨)複句解釋。但實際上,「與其。。。

不如。。。」這種格式所表達的意義並不僅僅就是選擇,還包含著說話人的主**法。它表示的意思是「矮子裡面挑長子」,或者說「兩害相權去取其輕」,供選擇的前後兩項都不是最合適的也不是最如意的。

所以漢語中會出現這樣的句子:

「與其嫁給年輕的窮光蛋,不如嫁給有錢的老頭子。」

卻沒有「與其上北大,不如上清華。」這樣的句子。

日本學生所造的句子除非他的本意是說「回日本」和「跟女孩子玩」都沒意思,否則句子的表達就有問題。

因此在對外國人的語法教學中,僅有語法結構方面的解釋還是不夠的,它必須對特殊格式所表達的意義作出準確的解釋,同時告訴學生某一特殊格式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表達什麼樣的語用目的和功能。就拿「與其……,不如……」這個格式來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1)一定要強調兩個可供選擇的義項都含有不如意的色彩,如意與否的標準是一般的社會標準;(2)「與其……,不如……」主要用來表達建議和勸告。如「只說你我,今後不單活在乙個天底下,還要在乙個屋頂下過日子,吃一鍋飯,睡一張床,與其記愁在心,不如消解仇恨,忘了從前,從頭開始,有福同享,有罪同當。」。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

第十二節有關偏正短語的問題 一 定語和狀語的區別 一 有關定語 狀語的定義 什麼是定語,什麼是狀語,較早的語法教材中是這樣下定義的 名詞前邊的回答 誰的 什麼樣的 多少 這類問題的名詞 代詞 形容詞數量詞叫作定語 動詞 形容詞前邊的形容詞 副詞或者表示時間 處所的詞,能回答 怎麼 多麼 這類問題的,...

對外漢語教學筆記 2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思考練習題 第一章思考練習題 1 略述你對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性質和特點的認識。2 對外漢語教學 有不同的理解,你是怎樣看的?3 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物件和內容有哪些?4 有人說,我是中國人,我會說普通話,我就能教好外國人漢語。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你認為乙個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備怎樣...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對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懷有濃厚的興趣。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由於具有不同的氣候和風土人情,故形成了不同的菜系。中國菜有蒸 煮 炒 拌 煎 炸 燉等多種不同的烹飪方式,這與歐美較單一的烹飪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於學生對其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地教了學生各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