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

2021-07-17 05:49:38 字數 2982 閱讀 2904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道德中的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社會公德作對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成為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

.社會公德及其特點

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秩序.保證社會和諧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道德體現為舉止文明.

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之間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徵有;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繼承性人們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準則。這些凝聚著人類的道德智慧型,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是社會為維護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廣泛性任何乙個社會成員,無論具有何種身份,都必須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會道德。

簡明性如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識,不隨地吐痰,不亂穿馬路等公共道德規範,更是簡明了。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與我們每乙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文明禮貌是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交流思想的視窗,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它是反映著乙個人的道德修養,體現著乙個民族的整體素質,而且我國是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倡導講文明、懂禮貌、守禮儀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助人為樂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君子**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把幫助別人視為自己應該做的事,看做是自己的快樂,這是每個社會成員應有的社會道德,是有愛心的表現。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為樂的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們應該「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共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關愛別人,在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中獲得人生的快樂。

愛護公物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乙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公用的設施得到妥善保護並保持良好的狀態,是使公共生活有秩序進行的基本保證,也有利於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能珍惜,愛護公物,就意味著全社會的公共財物都能物盡其用,用有所值。

保護環境

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也是對子孫後代應盡的責任。大學生從自己做起,帶頭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要求,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民社會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徑。在社會生活中,每乙個人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

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和單位的有關紀律規定。大學生應該全面了解公共生活中的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樹立法治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有關的法律和紀律。

社會公德的實踐與養成

繼承和弘揚了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公德根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體現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共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是對以往社會公德進行揚棄的結果。我國的社會公德建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與繼承和弘揚我國優良道德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各種形式的社會公德建設實踐活動磅礴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以「五愛」為主要內容的道德教育,60年代起全國掀起的學雷鋒活動,80年代初的「五講四美三熱愛」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90年代及其以後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建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希望工程」、「送溫暖」等活動都成為社會道德建設的良好的載體,使人們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增強了踐行社會公德的自覺性。

當代大學生已成為我國傳播社會公德意識和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的重要力量。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志願軍已成為無償獻血、捐獻骨髓、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的主力軍,學雷鋒、三下鄉、抗震救災、以及其他形式的青年志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增強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的有效形式。但是少數大學生表現出了許多陋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大學生的評價。

大學生是社會整體文化素質水平較高的青年群體,同學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爭做踐行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

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社會公德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絡。實踐證明,只有廣泛倡導和遵守社會公德,才能逐步形成相互理解、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互相接納的和諧人際關係;才能在人與自然相處中保護生存環境,保持生態文明;才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地幫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小的事開始做起,從小節改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培養。

、網路生活的道德要求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開始構築起一種全新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成為重要的資訊平台與交流工具。網路生活已成為大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內容,它包括資訊的採集、網上聊天、網路遊戲、bbs論壇、網上交友等。網路具有方便快捷、資訊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已成為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有了能因使用不當而對社會公德帶來損害,妨礙了社會的發展。

例如:網路暴力、色情資訊以及低俗內容氾濫,嚴重的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由此可見、網路的健康不僅需要高科技作為重要條件,而且離不開倫理道德作為其發展的支撐力量。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們在網路生活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網路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基本準則,是社會公德規範在網路空間的運用和發展。

因此我們在上網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第五章2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教案

教學目標 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公德的含義與主要內容,了解當前我國社會公德的狀況,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自覺加強道德修養 踐行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教學重點 社會公德的含義,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當前我國社會公德建設的現狀 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教學時數 2學時教學內容...

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在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中的作用

道德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作用 強調人的 自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發揮作用的範圍是廣泛的,它引導人們通過道德修養不斷提公升自己的道德意識,產生自律,自覺把行為保持在社會允許的範圍內。道德調節具有廣泛性,不僅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法律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作用 強調 他律 在公共...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教學設計

6 分組活動 找一找不良習慣形成的原因,並提出克服不良習慣的建議,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2 禮儀美化生活 禮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1 分組活動 收集公共汽車售票員 商場售貨員 賓館服務員 餐館服務員的工作禮貌用語,並準備下節課在全班交流。2 先分組討論,再到全班說一說,看誰說得好 說得多 家庭 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