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口的增長 遷移與合理人口容量學法指導 一

2021-07-14 03:08:35 字數 3206 閱讀 7045

一、章節內容概要和章節結構

本單元是人文地理學的開篇,從人口問題切入,是因為它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從課本內容看本章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人口的增長及其增長模式、人口遷移、環境承載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課標中對本章學習的要求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可以進一步的理解為通過本章的學習要能夠通過分析不同型別的人口增長模式的時空差異,發現人口流動規律,推斷不同地區的現實及未來人口問題,認識地球環境承載能力的規律。

人口增長是人口發展的基礎,第一節首先學習人口增長模式及地區分布的知識,這是人口學的重要內容。而了解了人口增長地區之間有差異之後,進一步學習不同地區間的這種差異會推動人口的遷移。最後一節環境承載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問題實際是乙個人口問題的擴充套件問題。

通過對環境承載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概念的認識以及之前的關於人口增長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對於我們國家控制人口增長的人口政策認識。本章的整體知識結構如下圖:

二、每節內容重難點知識梳理

第一節人口的增長與地區差異

1、認識人口的增長相關概念

(1)出生率:指一定時期內新出生的人口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年初人口和年末人口的平均)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計算公式為:

年內出生人數

出生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數

(2)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計算公式為:

年內死亡人數

死亡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數

(3)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計算公式為:

年內出生人數-年內死亡人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數

(4)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基數大小共同影響。

2、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時空差異

3、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變化比較

第二節人口的遷移

1、對「人口遷移」概念的理解

人口遷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區之間的遷出或遷入,而發生居住地永久性或長期性改變的人口移動現象。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口在空間上的移動。人口遷移是人類固有的社會現象,是地區之間社會經濟文化差異的必然結果,因此是一種客觀規律。

它可促進種族、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人口遷移的發生,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它受生產方式和社會性質制約。它也受不同的生產方式影響,人口遷移有不同規律。

按照不同的標準,人口遷移有多種型別。例如永久遷移、季節遷移;自發遷移、有組織遷移;個人遷移、集體遷移;自願遷移、被迫遷移。按照人口遷移的範圍是否跨國界可以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

從全球來看,人口的增長只取決於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對乙個地區來說,人口遷移和出生、死亡一樣,也是人口變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人口遷移與出生、死亡一起,共同決定著乙個地區的人口規模、增長速度、人口結構等。

2、國際人口遷移

(1)新大陸發現前後國際人口遷移之間的變化

在新大陸發現前,人類的遷移活動主要集中在舊大陸。新大陸發現後,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跨洲遷移活動,如歐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歐洲殖民者販運到美洲,亞洲各國居民向國外移民等(見圖1)。

圖1 歷史上的世界人口遷移路線

(2)現代國際人口遷移方向的變化

二戰前,人口遷移的主流是由「舊大陸」流向「新大陸」,由已開發地區向未開發地區遷移。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是從經濟水平低的地區遷向經濟水平高的地區。當代的國際人口遷移主要是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推動下,亞、非、南美等發展中國家的高階人才流向歐洲和北美洲,以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見圖2)。

圖2 當今世界人口遷移路線

3、國內人口遷移

(1)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口遷移

① 歷史上中國的人口遷移

歷史上的中國人口遷移主要由於戰爭、對更好的生活條件的需求引發。從秦漢開始,人口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遷移;「安史之亂」引發的人口遷移,使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前,河北、山東一帶人口「闖關東」遷往東北地區,河南一帶人口「走西口」,遷往新疆、甘肅等地。

圖3 闖關東人口遷移路線

②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

這一時期,由於實行計畫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較少。從規模上看,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的規模比較小,頻率比較低。從遷移方向上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的淨遷出地區主要是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等省市,**為遷出和遷入持平地區,其餘地區為人口淨遷入地區。

(見圖4)

③ 80年代中期以來的人口遷移

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人口遷移日趨活躍,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從方向上看,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和流動的主要方向一是從農村到城市,二是從內地省、自治區到沿海城市和工礦地區。與以前人口遷移和流動主要受國家政策影響不同,這一時期的人口流動主要是自發性的,遷移和流動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務工和經商。

但是,這一時期因學習、培訓和分配工作的遷移人數也逐步增多。變化較大的還有一點,原先有些人口遷移的淨遷出地區,開始變為淨遷入地區,例如上海市。(見圖4)

圖4 2023年以來的人口遷移主要流向

4、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遷移是多種環境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識行為。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多種多樣,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遷移原因不同。主要的遷移因素有:

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生態環境因素、個人動機因素等。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人口大遷移多是由經濟因素造成的。

在現代社會,隨著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距離對人口遷移的限制作用相對減小,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那些就業機會較多、經濟收入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為人口遷入區。而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是影響人口遷移及空間分布的重要因素。自然生態環境因素主要有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等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政治變革及戰爭等重要因素。乙個國家的政策,特別是有關人口遷移政策的實施,會對人口遷移產生重要的影響。戰爭的爆發常常會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乙個國家政治上的變革,政治中心的改變,也常常引發人口遷移。在社會文化因素中,宗教、民族是造**口遷移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會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促進了人口遷移。

個人動機因素主要指個人家庭和婚姻的變動等引來的人口遷移,此種遷移在人口遷移中佔較小規模。

表1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總結

高一地理講義

高一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 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 宇宙 一 天體 1 概念 天體是宇宙間的物質存在形式。2 天體型別 自然天體 恆星 星雲 行星 衛星 流星 彗星及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等。最基本的天體是恆星和星雲。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人造天體 太空梭 人造衛星 飛船 太空垃圾等。3 ...

高一地理教學反思

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高一c級聶遠根 作為新教師的第一學期就在這匆忙的節奏中接近尾聲了,回顧這簡短的第一學期,既有剛開始教師生涯的興奮與緊張,也有為了處理好課堂質量與課時之間的矛盾,更有五味俱全的體驗。下面我就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方面的得與失 進步與不足進行乙個簡短的總結。1 自己進入角色還算是...

高一地理教學總結

鍾珊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從期中考試的成績來看,我接手的這三個班的地理成績優良,但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不好,學習效率不高。本學期通過一期來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教育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注重夯實學生基礎,改進學習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法工作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