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反思

2021-07-13 10:12:49 字數 1331 閱讀 4944

一、分析教材:

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本節是初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絡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

二、分析學生:

學習了阿基公尺德定律後,學生對浮力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初中二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了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

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初二學生已經不滿足簡單的例題計算,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教學中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為他們提供乙個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教學設計:

這節課計畫以演示實驗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整節課主要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通過演示實驗並運用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分析得出物體浮沉條件,,可以通過比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浮與沉,通過課本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技巧,並能對生活中有關浮沉條件應用的例子進行分析和解釋,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四、課堂教學實施結果:

按教學的設計,師生雙向活動進行了課本內容的講授和學習,由於利用實驗作為依託,學生的關注程度很高,領悟力也較好,但由於實驗的準備不充分,自己對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沒有充分的考慮與準備,致使課堂中的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距預期的教學目標於千里之遙,大為缺憾。

五、失敗的原因:

這節課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沒有按預期的設想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後學生普遍反映,甚至有同學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和進一步的訓練。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描述物理現象,歸納實驗結論的能力,另外,從時間的分配來看,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想要完成兩個環節的教學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出現問題。

六、理論學習中反思:

在物理教學中,提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根本轉變。但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要的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先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那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就無從談起。把課堂教學的重點由重教法轉為重學法、由教師的講轉化為學生的主動學,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要達到這個目的,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設計教學,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狀態,這就要求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轉變角色。

在課堂中營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學氣氛和愉悅輕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尊重、理解、合作和關心」進而學會交往,改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個性品格。

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反思

一 分析教材 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本節是初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絡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二 分析學生 學習了阿基公尺德定律後,學生對浮力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八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上節學習浮力概念及阿基公尺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並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本節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力 重力 二力合成 二力平衡 密度等到知識聯絡緊密。本節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 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 潛水艇 氣球 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

教學設計物體浮沉條件

物體浮沉條件及 其應用教學設計製作人 謝詠芳 學校 忻州師範學院 系別班級 物理系1502班 學號 201509110091 課題 物體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物件 八年級學生 教材 選自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三節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同學們理解明白浮沉條件,產生浮沉的原因,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