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說課材料

2021-07-12 09:47:55 字數 4600 閱讀 9928

說課稿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第二中學岑輝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新課程標準九年級物理教科書第十二章第五節的內容,它不但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對於學習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用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慣性現象以及理解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實際條件——受平衡力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還是培養學生能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實驗+推理」的科學方法建立牛頓第一定律及對該定律的理解。教材內容編排依據從生活現象中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結論,最後將結論應用於生活,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善於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2)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進而概括、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難點: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是錯誤的;運動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概括和推理。

二、學情分析:

在學生已經建立的「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對於這一內容的教學是本節教學比較困難的問題;同時,通過實驗並運用多****「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最後利用「實驗+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牛頓第一定律。在組織**及進行推理的教學環節上需要重點引導強化、組織訓練。

三、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達到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新課程理念,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教學法、實驗教學法、談話教學法,並運用多**進行教學。

(一)**教學法:

本節教學完全遵循**活動的科學過程,通過層層啟發,引導學生認識**、感受**、學會**,並在**中收穫學習方法,樹立合作意識;同時,運用**教學法,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過程能夠體現生成性,無論是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還是設計**「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方案;無論是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在對資訊的分析歸納中,無不體現著激發學生樂於思考、敢於質疑的教學思想。

(二)實驗教學法:

本節教學中,組織學生**「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採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進行,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精心設定實驗小組,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親歷實驗活動,使每位同學都能親自參與實驗,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並通過討論就學生實驗探索的各種問題形成共識,最終得出實驗結論,從而培養學生敢於動手、勤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談話教學法:

本節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需要談話,實驗活動需要談話,學生自我展示需要談話,課堂**需要談話,這些環節的談話是心和心的坦誠交流、是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恰當地運用談話教學法,能成功營造一種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從而體現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多**教學

多**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的特點,直觀、形象、逼真,便於學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獲取資訊。本節教學在學生原有**活動的基礎上運用多**課件重現斜面小車實驗的全部過程,彌補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不足,以便直接對比小車在三種不同材料表面上的不同運動情況,使學生更加具體的感知相關資訊,增強感性認識,強化理性思維,對理想平面上運動狀態的建構形成更加直觀的概念,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慾望;在結尾處引用牛頓的格言,並製作富有教育意義的動畫,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情感,德育教育的滲透自然和諧,體現資訊科技教育與課程教學在整合過程中的完整的藝術美。

四、學習方法

(一) 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

**過程涉及多個環節,為了體現新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活動的每乙個環節都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因此,設定四人小組進行實驗,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共同推知實驗結論,並相互交流。同時,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取長補短, 從而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的心理品質。

(二) 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新課程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提出問題,用生活經驗提公升觀點,用客觀事實推導結論。在理論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後,啟發學生聯絡身邊熟悉的事例和現象,進一步感受,再思考,再提高,不斷加深理解,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物理知識不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三) 拓展課堂,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課堂活動極力體現多元化建構知識的理念,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尊重所有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充分發揮多種資訊互動融合的優勢,極力讓學生真正進入研究性學習的情境中。

五、教學程式

(一)設計理念:

本節內容的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在尊重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的前提下,開展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的一種積極嘗試。教學過程中,運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與新探知領域之間的矛盾衝突,創設「**性」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同時,抓住思想教育的切入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二)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開啟**之門。(導課環節 3分鐘)

結合一些與日常生活經驗相符的現象,設定懸念,引出問題: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激發學生思考,開啟**之門。

教學程式:

教師演示並(放映錄影片斷,課本44頁圖12.5-1)以動畫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討論,並嘗試列舉生活中類似現象,教師評價總結。

上述現象均是物體由運動到靜止----運動狀態的改變(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大量的事實同樣也證明了:當作用在運動物體上的力撤去後,物體還能運動一段距離。問題關鍵是:

物體為什麼會停下來?怎樣才能增加這段距離呢?

學生:受阻力,可減小所受阻力。(學生回答會出現多種情況,教師應適當點評,鼓勵,不可斷然否定)。

那麼,「阻力如何影響物體的運動」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上述過程採用層層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殿堂,培養學生敢於思考、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體會科學**的樂趣。同時,為本課內容的主體**創設良好的**環境。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這一問題。

第二環節:**與發現。(**環節 30分鐘)

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推導得出結論,建立科學的思維模式。

教學程式:

1、教師幫助學生確立問題,並啟發學生確定方案、設計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在**過程中需討論以下問題:

(1)該實驗要控制的量——相同的運動:同一小車(質量相同),同一斜面(材料、傾斜程度),從同一高度滑下(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需改變的量——不同的阻力:不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產生的阻力不同)

(3)如何感知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通過小車運動距離、速度變化快慢、運動時間長短等現象。

2、實驗過程:注意操作的正確性,讓學生仔細觀察現象,分析討論,概括總結。(本部分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幫助、組織,學生自主、合作、積極動手參與,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理念)

3、分析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之後,完成實驗**,並選擇不同小組的代表投影展示實驗結果,(教師語言藝術——你們的也是這樣嗎?)教師適當點評鼓勵,增強學生在**過程中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情感。

課件展示。採用多**重現小車在三種表面上不同運動情況的全部過程(優點:可直接縱向對比小車在不同表面上不同的運動情況,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感知具體資訊,彌補學生實驗的不足,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使用課件出示實驗**,引導學生共同完成,重新梳理思路,啟發學生進一步概括總結,得出結論(學生自主完成),並為下一步的推理奠定良好的思維空間。

教師總結點評並引導學生進行推理:

如果有一種表面比木板更光滑,那會怎樣?如果有一種材料,表面絕對光滑,即沒有阻力,那小車會運動多遠呢?小車會不會停下來呢?

(多**課件演示小車在理想平面上的運動情況,源於實驗,超於生活,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知具體資訊,形成理性思維),小車運動的速度、方向都不會發生變化(將按原來的情況運動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運動?(勻速直線運動)

4、實驗結論:

a:伽利略的結論(內容略)

那維持物體運動還需要力嗎?(分析導課環節中的各個例子,點到為止,說明那些物體由運動變得靜止了,只是受到阻力的緣故。最終讓學生徹底明白「維持物體運動不需要力」 為下一步慣性的教學奠定基礎。

)那力的作用是什麼呢?(改變物體的動力狀態-----再次鞏固加深對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b:笛卡爾的補充 (內容略)

c:牛頓的成果:補充與概括——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略)

第三環節:應用與創新。(10分鐘)

聯絡身邊實際運用結論解答相關現象,並進行積極、大膽的推理、想象。

教學程式:

1、 總結概括:

(1)引領學生回顧歷史:運用課件展示背景資料,介紹從亞里斯多德(課前小實驗)、伽利略(理想實驗) 、笛卡爾到牛頓的發展過程,走進真理背後的故事,去感知科學結論的來之不易,使學生意識到任何真理的**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我們所需要的是要學會摸索、學會**;同時,滲透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情感;滲透大膽質疑、挑戰權威的創新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方面的教育。

牛頓第一定律

二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邏輯推理的結果 理解慣性的概念。過程與方法 對物理問題不能主觀臆斷,正確的認識力和運動的關係。情感態度價值觀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認識慣性和質量間的關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學以致用。三 課型新授課 四 課時 2課時 五 教學重點 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課下檢測 滿分60分時間30分鐘 一 選擇題 每小題5分,共40分 1 關於力和運動的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的速度不斷增大,表示物體必受外力作用 b 物體朝什麼方向運動,則這個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 物體的速度的大小不變,則其所受的合外力必為零 d 物體處於靜止狀態,則該物體必不受外力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絡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後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牛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