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學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1-07-11 22:41:45 字數 4773 閱讀 5064

「反思性教學」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福建石獅市石光中學林建森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性教學」己引起了西方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並很快影響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國教育.可以說:「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教育」現已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乙個重要方向.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強調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可見,反思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要求.筆者結合自己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反思性教學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與嘗試,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看法.

1對反思性教學的理解

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將「反思性教學」定義為: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這個定義揭示了反思性教學以**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以兩個「學會」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標的主要特徵.

可見反思性教學對促進教師成長、對當前的課程改革實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就目前西方流行的反思性教學模型,如埃拜模型、愛德華茲——布朗託模型、拉搏斯凱模型等.熊川武教授在分析比較這些模型的基礎上認為:

儘管他們的理論基礎與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從根本上看,這些模型是一致的.這主要表現在通過反思「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是其靈魂.

2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2.1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實踐的內容和結果,分析其背後的隱含的背景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並在實踐中檢驗假設,周而復始,迴圈往復.反思是實踐「教育創新」思想的一種探索,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使教師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將專家的理論與自身的實踐融為一體,從而使教師擁有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就是教師素質提高的過程.可歸納為:

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實踐+反思=教師素質的提高.如果乙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經常反思,那麼,同是執教十年的教師,「經驗型教師大多是將一年的教學程式重複了十遍,而反思型教師」總是在反思前一年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走完不斷進步的十年.

2.2反思性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在反思性教學的世界裡,學會教學是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反思性教學工作者認為:只有不斷學會教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不斷學會學習的學生.

為了學會教學,教師不得不從學生的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

2.3反思性教學促使教學更加合理

對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永無止境的追求,是反思性教學的使命.反思性教學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總是千方百計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僅求「完成」教學任務的經驗型教師,通常只想了解自己教學的結果,喜歡問「怎麼樣」.

反思型教師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有關原因進行思考,總是問「為什麼」.這種「追問」幫助教師增強問題意識,更合理地處理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學更優化,更具科學性、人文性和藝術性.只有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全面的反思,才能不斷地調整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以達到教改的要求,使教學達到更高層次的合理性.

3反思性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的實施反思性教學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強大

·2·的生命力將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向.如何將反思性教**用於具體的學科教學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下面,我們根據對反思性教學理論的理解,初步**反思性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3.1反思現狀,提出問題

反思性教學立足於教學實際,創造性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例如,高一數學(人教版)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中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一節,有的學生掌握得很好,有的學生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就是不能夠正確地理解和判斷,混淆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相互關係.

如何使這種「吃不飽」與「吃不了」現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的檢查、審視和評價,對自己的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程度等諸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

教學前,**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例如,在「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一節中,學生可能將「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與「必要不充分條件」進行混淆;也可能搞不清命題的「充分條件」與命題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命題的「必要條件」與命題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教學中,問題可以假設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你應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

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爭議時,你將如何處理?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學生不能按計畫時間回答問題時,你將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計畫?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常活躍,如果讓學生繼續討論下去就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種情況,你將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

教學後,教師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以及教學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並提出問題.例如,當學生在學習「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一節時,課堂氣氛較沉悶,你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的?在課堂教學中,哪些教學環節沒有按計畫施行?

為什麼?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2 收集資料,提出假設

問題明確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和資訊(主要從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相關的專家的溝通中獲得資料和資訊),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假設.並且要反思能否尋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學生進行有關「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與「不充分且不必要條件」的判斷與證明時,出現錯誤判斷的原因可能有:

①概念不清,②判斷的方法不清;③證明「p的充要條件是q」時,分不清充分性與必要性.緊接著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辦法:如果是概念不清,應著重加強對概念的理解,特別要強調「充分條件」與「充分不必要條件」不是一回事,「必要條件」與「必要不充分條件」也不是一回事.

同時舉具體例子說明區別:例如,「2

x=」是「24

x=」的______.顯然,此處填「充分不必要條件」比填「充分條件」更為準確.再如,p是q的充分條件,q是r的充分條件,則r是p的______.

此處填「必要條件」,填「必要不充分條件」就錯了.如果是判斷的方法不清,那麼應先讓學生弄清楚正確判斷「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與「不充分且不必要條件」的基本步驟.這六種情況反映了條件與結論之間的因果關係,所以在判斷時應該讓學生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確定條件是什麼,結論是什麼;第二步,嘗試從條件推導結論,從結論推導條件;第三步,確定條件是結論的什麼條件.然後,在判斷的方法上進行具體舉例說明,並加以總結有定

·3·義法、傳遞法、集合法、等價命題法.對於第三種情況證明「p的充要條件是q」時,分不清充分性與必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強調說明:在證「p的充要條件是q」時,若q p

,則充分條件即充分性成立,若p q

,則必要條件即必要性成立.在證此類題時,尤其要分清充分性與必要性.並對此類題型加以適當強化訓練.

3.3實踐驗證,調整反思

反思性教學有實驗或實踐檢驗過程.也就是說,反思性教學的反思不僅是內隱的思維活動,而且是外顯的實踐行為,這樣才能確保反思的結果得到檢驗並使反思性教學越來越具有合理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假設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

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他改進措施.例如,將以上假設用於實際教學時發現,在第一種假設中通過例子說明,學生仍然對這些概念理解不清.此時,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創設直觀性圖形情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圖形的理解與記憶要比文字、符號容易得多,圖形具有直觀性,教學中通過創設直觀性圖形情景,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概念.對於「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與「不充分且不必要條件」等概念的教學,若設計如下4個電路圖,視「開關a的閉合」為條件a,「燈泡b亮」為結論b,給「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不充分且不必要條件」以十分貼切、形象的詮釋,使學生興趣盎然,對「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與「不充分且不必要條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

再將調整後的假設運用於教學實踐,檢驗其是否合理.如此迴圈往復,使教學過程更優化.

充分不必要

充分必要

必要不充分

不充分且不必要

3.4整理資訊,總結反思

教學活動結束,教師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回顧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是否落實;是否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結合教學實際環境教材的內容;是否通過課堂提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是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新課引入方式:針對不同班級的不同水平的學生,是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在課堂中是否自覺滲透數學課程基本理念;是否根據學校自主、合作、**的課題,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教師自己和學生是否在課堂中有所收穫;是否存在什麼教學上的錯誤等.

同時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反思自己教學行為,還可通過學生的作業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要求學生在單元結束之後以書面形式記錄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驗,讓學生不記名書面反饋對自己課堂教學的看法.對課前計畫和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認真分析和總結自己教學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整理,得出初步結論,撰寫反思性文字,供以後的教學實踐參考與改進.

這是乙個相對完整的反思性教學週期.經過若干次迴圈,教師學會從選題到驗證假設以及形成研究結論的全過程.該過程既是乙個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迴圈往復的過程,也是乙個教師和學生都得到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經驗型教師走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師必須經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 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教育研究,2002,(7).·4·

反思性教學在中學數學教育中的運用

2.揚長避短是反思性教學的重要所在 反思性教學並非只是針對教師的不足之處進行反思,而應從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發現問題當然要進行改進,但如果有自己的優點 長處,就需要教師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勵,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教學反思的本質實際上是 揚長避短 三 實施反思性教育的建議 1.教學前應從教學理念...

情感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作用

摘要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喜 怒 哀 樂,同樣,教師也會有順心的時候和不順心的時候,此時,教師必須要很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必須將自己的煩惱留在教室門外,不要找學生出氣,這樣會適得其反。關鍵詞 穩定和諧陶醉自己學習激情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數學概念 理論 方法等,並不是...

中學數學教學反思2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 用能力 不知不覺間,這個學期又要過去了。回顧這學期來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感覺無論是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本學期中,成績相比七年級時下滑較大,同時也暴露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特別是幾何知識解決問題時所存在的缺陷 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基本性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