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有趣的透鏡》

2021-07-11 06:25:04 字數 4028 閱讀 3401

作者: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勝南現河一礦幼兒園蒙小班趙義紅

活動領域:科學領域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幼兒對透鏡方面的知識產生了這麼大的興趣,何不設計一節有關透鏡活動的課程,讓幼兒通過嘗試探索發現透鏡的一些秘密,並從中培養幼兒觀察、操作、發現問題的興趣及能力呢。

【活動目標】

1、對觀察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地進行嘗試和探索。

2、在遊戲中感知透鏡的特點,了解它們的作用。

3、學習使用透鏡觀察物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觀察結果。

4、利用漢字分類,充分發揮語言的工具性作用。

【活動準備】

一、課前準備

——晨間觀察活動。

二、教學準備:

1、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放大鏡、照相機、鏡子、玻璃片、眼鏡、透明塑料、硬紙板、圖書、鏡子、紙杯3~5件

2、所有的材料相應的漢字1~2張。

3、長字條5張:有趣的透鏡、能透視的物體、不能透視的物體、能放大物體、既不能放大也不縮小物體、能縮小物體

【活動過程實錄】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透鏡》

(一)、設計意圖

夏日的一天,我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下午的太陽非常的毒,照得人睜不開眼。玩累了的孩子們,找了乙個樹陰去乘涼。忽然洋洋小朋友從路邊撿了乙個綠色的礦泉水瓶子放在眼前,大聲說:

老師!老師!用這個綠色的瓶子可以遮住眼睛,不曬了!

旁邊的小朋友羨慕急了,都爭著要試一試,他們一邊試一邊激動地說:「我看到白雲變成綠色的了。」、「我敢看太陽了。

」、「我看到趙老師在對著我們笑。」……拿不到瓶子的源源不服氣的說:「我用樹葉一樣能遮住太陽。

」說完順手從地上揀起一片樹葉放在眼睛前面。他的話馬上招來了一片的反駁聲:「樹葉可以遮住太陽,但是看不到太陽,看不到小朋友。

」 源源大聲說:「明天我把我家的望遠鏡帶來,望眼鏡可神奇了,不僅能看到遠的地方,還能看到近的地方。」許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望遠鏡是什麼,都不說話了,我在旁邊聽了卻大受啟發,幼兒對透鏡方面的知識產生了這麼大的興趣,何不設計一節有關透鏡活動的課程,讓幼兒通過嘗試探索發現透鏡的一些秘密,並從中培養幼兒觀察、操作、發現問題的興趣及能力呢。

(二)、課前準備——晨間觀察活動

觀察記錄:

我班科學探索角的牆面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透鏡的**和**,桌子上擺滿了放大鏡、照相機、望遠鏡、小鏡子、老花鏡……早上一到幼兒園,孩子們就拿著這些有趣的透鏡,東看看西瞧瞧,愛不釋手,文選小朋友手裡拿著放大鏡,驚喜的說:「放大鏡摸上去有凸出來的感覺,而且周圍薄,中間厚,看到的東西比原來的大了許多,它有『放大』的本領。」王超潁小朋友說:

「我的眼鏡怎麼和老師的不一樣,摸上去好象是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不大不小,很舒服。」雲飛小朋友說:「我的望遠鏡從細的這一頭看,能把遠處的東西放大,而從大的這一頭看時,能把遠處的東西放小。

」文靜小朋友急著說:「我們窗戶上的玻璃是平平的,透過它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而且看到的東西沒有什麼變化。而這些有趣的透鏡上的玻璃真是神奇極了,透過它們有的可以把物體放大,有的卻能把物體縮小…….

」他們好象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到了極點,久久不能離去。

(三)、主題教學《有趣的透鏡》過程及評析

一、教學目標:

1、 對觀察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地進行嘗試和探索。

2、 在遊戲中感知透鏡的特點,了解它們的作用。

3、 學習使用透鏡觀察物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觀察結果。

4、 利用漢字分類,充分發揮語言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學準備:

1、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放大鏡、照相機、鏡子、玻璃片、眼鏡、透明塑料、硬紙板、圖書、鏡子、紙杯3~5件

2、所有的材料相應的漢字1~2張。

3、長字條5張:有趣的透鏡、能透視的物體、不能透視的物體、能放大物體、既不能放大也不縮小物體、能縮小物體

三、 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激發學習的興趣

1、 讓幼兒自由操作、玩耍桌面上的各種材料,提醒幼兒輕拿輕放。

2、 組織幼兒坐下,提問:

a、那位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剛才是怎樣玩的?

b、你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麼?(鼓勵幼兒進行各種回答)

【評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通過自由操作玩耍匯入新課,有趣,新穎,自然,有利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

(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1、小朋友們觀察的都很仔細,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讓我們再來想一想哪些東西能透過它看到別的物體?哪些東西不能透過它看到別的物體。

2、請小朋友將這些東西分成兩類:能透視的物體的東西(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放大鏡、照相機、玻璃片、眼鏡、透明塑料)不能透視的物體東西(鏡子、硬紙板、圖書、紙杯)。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分類情況。

3、 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分類情況。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能透視物體的東西中,除了能透視物體外,多數還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透視物體部分是玻璃製品)——引出透鏡。讓幼兒找出透明塑料不是透鏡,而鏡子雖然是玻璃做的但它不能透視物體,所以鏡子不是透鏡。

【評析:教師在科學實驗活動中引導、激發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努力解決問題才是科學實驗活動的最高目標。即便這個問題是教師自己也沒有想到的,也不知道答案的。】

(三)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嘗試活動

1、 教師提問: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透鏡,我有幾個問題來考一考大家,看誰回答的最好。

a 「用望遠鏡看到的東西跟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用望遠鏡看東西變得怎麼樣了?」

b 老爺爺的眼睛不太好,讀報時非常吃力,總是看不清楚,請小朋友幫他想乙個辦法,怎樣才能看清報紙呢?

2、小朋友都講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用哪些東西看到物體時可以把物體放大?用哪些東西看到物體時可以把物體縮小?

哪些東西既不能放大也不縮小物體的東西?」

3、幼兒進行探索嘗試活動教師巡迴觀察幼兒的操作,並做好記錄。

(四)組織幼兒講述嘗試的結果,並進行二次分類。

1、出示三張長字卡,能放大物體的東西(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能縮小物體的東西(望遠鏡、照相機)既不能放大又不能縮小物體的東西(潛望鏡、玻璃片、眼鏡)

2、引導幼兒講述嘗試的結果,並把結果用漢字的形式貼在相應的範圍內。

3、教師與幼兒一起檢查分類的結果。

【評: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孩子的探索意識再次進行嘗試,教師對研究材料的使用,指導科學、規範、有序,這對學前的幼兒來說,這種指導很有必要。】

(四)、課後延伸——區角內繼續探索

觀察記錄(一):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對有趣的透鏡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藍貓組的新月小朋友說:「放大鏡看東西的時候,必須放的離眼睛近一些,否則也看不清楚(發現了焦距問題,放大鏡的放大率在2.

5厘公尺~25厘公尺之間)」沉沉說:「放大鏡能把小的東西放大。(發現了聚光的效能)」文靜說:

「我爺爺看書時,用放大鏡當眼鏡用。(老花鏡是凸透鏡的一種)」……淘氣組的天宇小朋友說:「我發現小小的照相機能把房間裡所有的人都照下來,並且能夠隨意調節大小。

」菲菲組的文選小朋友發現——老花鏡和近視鏡,既不能放大物體也不縮小物體,而且我戴上後就看不清東西了(只有近視眼、老花眼才能戴)。甜妞組的源源說:「老師,從顯微鏡上我看到手上的有許多細菌,真是太可怕了,以後飯前飯後我一定要洗手,要不把細菌吃到肚子,我就會肚子疼。

」 新新小朋友說:「在玻璃上塗上水銀,還可以做鏡子用呢。」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透鏡真是太神奇了,它們的作用可大了,有的說:「我媽媽是近視眼,她必須戴近視眼鏡,否則她什麼也看不見」、有的說:「看球賽的時候,帶上望遠鏡就會看的非常清楚」、有的說:

「顯微鏡能看清非典的『冠狀病毒』」、有的說:「我和爸爸媽媽旅遊的時候,用照相機照了許多漂亮的相片」、還有的說:「在潛水艇上通過潛望鏡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等等」……

觀察記錄(二):望遠鏡為什麼能看到遠處?

探索區內孩子們在自由的擺動著桌面上的各種透鏡,忽然洪舒陽小朋友說:「我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幼兒園對面的廣告牌了」其他小朋友湊過來問:「那是用什麼看到的?

」,洪舒陽臉上帶著興奮的喜悅:「不信,你們過來看一看!」原來她把放大鏡放在前面,縮小鏡放到後面,透過它們一起看,就看到對面的廣告牌了。

於是我及時的表揚了洪舒陽小朋友是乙個愛探索的好孩子,並解釋到,科學家就是利用這一現象發明了一種能看清遠處東西的儀器— 望遠鏡。有了望遠鏡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如看足球、看演出等。但是小朋友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否則會損傷眼睛。

**:安康家園(首屆幼師大賽作品集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複製

說課稿教師 陳衍任班級 大二班 大班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 想象力逐漸發達 探索 動手的慾望也越來越強了,所以在選擇大班活動內容時,應從他們身邊的事物入手,滿足探索操作的慾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複製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何讓孩子關注生活中的複製現象,並感受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呢?我預設了這...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蠟

有趣的蠟 一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係,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二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 科學的慾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

大班科學活動案例有趣的影子

活動背景 每天,午飯過後,我們帶著這群快樂的孩子戶外散步時,常會聽到他們有議論不完的話題。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便是孩子們不停地用自己的小腳踩著同伴的影子,以表示自己的腳步走得很快,有時,又會看著地上的影子,指認那是誰。但對於影子的產生 變化等問題孩子們了解的不多或是有著不同的見解。常常我說你議,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