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教學體積反思

2021-07-10 16:05:53 字數 3456 閱讀 7944

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和技能上,通過對圓柱體積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通過想象、實際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

在圓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的慾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我把圓柱體拼成乙個長方體,就是把乙個新圖形轉換成乙個我們學習過的圖形,通過討論,爭鳴從而得出比較深層的數學知識,這種思維的火花,我們老師應及時捕捉,讓它開得絢麗多彩,從而讓學生的個效能得到充分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感和喜悅感,我們老師這樣才能寓教於樂,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了。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展。

所以我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圓柱體積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的區別,使他們意識到課堂中的數學是經過提煉總結出來的。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如算出油桶至少可以裝多少千克的油,由此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促進**向深層次推進。

新的理念告訴我們,學生已不是課堂教學中的聽眾、觀眾、知識的接受者,而一躍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問題者、自主者、合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錯也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絕好機會。有了錯就有了問題,有了問題才值得教,有了問題才有思考和**的價值。

例如,在計算圓柱的容積的時候,最後取近似值時,有部分學生用了前面做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取近似值的方法(進一法),因而我在課堂就給予學生爭鳴的權力,充分給予學生思維的空間,從而得出在實際生活中用桶裝液體的時候,只能少不能多(即去尾法),這樣既體現了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種情不自禁的創造**於感悟和體驗。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煉,智慧型的昇華。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原創)

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內容分兩層:1、圓柱公式的推導;2、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以舊引新,大膽猜想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同時讓學生回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並大膽猜測圓柱體的計算方法。

學生猜想:v圓柱=底面積×高

二、實驗演示,驗證猜想

教師利用直觀教具,現場實物演示:把圓柱體若干等份,拼成乙個近似的長方體。同時讓學生回答。

1、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和圓柱體的體積相同嗎?(相同)

2、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相同嗎?(相同)

3、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高相同嗎?(相同)

4、既然它們的體積相同,底面積相同,高也相同,那麼圓柱的體積也可以怎麼算?(底面積×高)

明確:v圓柱=底面積×高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在這個環節了,我設計了以下五種情況的練習來促進學生鞏固、內化所學新知。

1、已知圓柱底面積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柱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柱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4、已知圓柱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5、已知圓柱側面積和高,求體積。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織,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為乙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絡,多而不亂。

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鬆,極大提高了調堂教學效率。

二、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新知。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教學這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而且使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練習都是下一步練習的基礎。

具體做法是:在學生理解了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即: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以後,作為檢查複習,我首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出示三個圓柱體,並分別告訴條件:

(單位:厘公尺)r=3 d=4 c=6.28,然後讓學生練習求它們的底面積,並做好記錄;在學生發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後,仍以上面三個圓柱為主,從右向左依次給出三個圓柱的高:

(單位:厘公尺)h=7 h=6 h=3,要求計算出這三個圓柱的側面積,同樣做好記錄;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嗎?

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所得資料,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再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得輕鬆,練得有趣。

三、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1、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我沒有拘泥於教材上把側面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學生合作**: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實驗,把圓柱形紙筒剪開,結果學生根據紙筒的特點和剪法分別將曲面轉化成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

通過觀察和思考,最終都**出了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2、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提出:「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乙個操作練習:

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根據練習要求,組織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測量,最後算出結果。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

並且根據實物的特點想出了很多測量所需資料的方法,既合理又靈活。在合作學習中不僅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養了實踐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較好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課合理地利用了多**教學技術。在講練過程中,動態逐一出示三個圓柱及條件,並閃爍所求底面和側面。將直接的告訴條件和問題變成動態的先後展示,不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多**將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實物「搬」到課堂,加深了學生對表面積實際計算意義的直觀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高台縣小寺小學陳懷新 圓柱的體積是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之前只涉及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而且本課的學習要和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清楚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這一過程?起初我考慮要讓學生每個人都經歷這樣的轉化過程,用泥讓每個人去操作這個從圓柱轉化到長方體變...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 找準教學起點 教學的成效如何,取決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程度,求 圓錐的體積 是建立在已學 圓柱體積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 就是讓學生利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根據已學的圓柱體積推 導圓錐體積,通過這種方法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來解決實際問題...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今天第一節課 聽了我講的 圓柱的體積 提出了幾點我應該注意和改進的地方。一是,要注重課前的預習,圓柱的體積一課複習舊知環節,需要學生回顧什麼是體積,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回顧轉化的方法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需要回顧的舊知較多,所以可以課前設計成幾個問題讓學生預習,就可以避免課上學生由於對知識的遺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