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2021-07-10 07:31:30 字數 1325 閱讀 7432

高台縣小寺小學陳懷新

圓柱的體積是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之前只涉及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而且本課的學習要和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清楚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這一過程?

起初我考慮要讓學生每個人都經歷這樣的轉化過程,用泥讓每個人去操作這個從圓柱轉化到長方體變化的過程。但是細想想發現太麻煩,本節課很可能就成了手工課,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上課時還是採取了我一人演示學生觀察的形式,上完後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學生只是關注了圓柱到長方體的這一形狀的變化。並沒有關注到原來的圓柱和後來的長方體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而本節課的操作需要學生關注的重點就是:

底面積沒變,高沒變,體積沒有變。而從上課的情況看我的操作只是像乙個變戲法一樣讓學生驚奇了一番,學生很少關注的其中的數學問題。

從本節課中我清晰地認識到:第一:操作課首先讓學生目標明確,也就是在操作之前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這個操作,而並非漫無目的,必須要有很明確的指向性。

如:這節課的操作就是看圖形變化前後的變與不變的問題。所以在操作之前可以先給學生一些要求:

觀察這個圓柱在變化過程中什麼變了?怎麼變的?什麼沒變?

(甚至可以提示學生觀察這些方面:表面積,體積,底面積,高等等)。第二:

操作要細緻到位,要讓學生清楚每乙個環節,並能讓學生思考這一過程中的數學問題。如本節課上,第一步先把圓柱平均切成兩份。教師的手勢一定要做到位,讓學生看清是怎樣切的?

沿什麼切的?教師可以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然後切開後讓個學生觀察什麼變了?

怎麼變的?什麼沒變?可以放下去讓學生討論。

再做下一步的操作每個一半分成若干份,組成乙個近似的長方體。接下來還是讓學生思考,什麼變了?怎麼變的?

什麼沒變?這樣學生的目標就非常明確了,發現:體積沒變,高沒變,底面積也沒變。

同時可以將一些表面積變化的綜合問題滲透到操作中去,一舉兩得。

2.如何讓學生引導到思考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課上我繞了很大的乙個彎,在讓學生思考如何讓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後我就馬上讓學生回顧圓的面積公式,而且這一回顧來得很突然,學生也不清楚為什麼要回顧圓的面積推導過程,還歸納出了三個過程一切割轉化,二找變化前後圖形的關係,三推導公式,試圖讓學生也能用這一結構來學習圓柱的體積,其實上完課後才發現學生其實接受不了這一跳躍,畢竟乙個是平面圖形,乙個是立體圖形。

後來想想,其實這裡不用這樣複雜,可以簡單處理,就用書上的問題:圓可以轉化成長方體計算面積,圓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計算體積嗎?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去想圓我們是怎麼轉化推導的?

再幫學生簡單回顧。針對學生情況可以把操作和推導分開,讓學生自己學著推導。

通過對這節課的反思,我發現實際上課堂教學還是要在有效性上下功夫,讓學生有所得,並能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高效地獲得。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 找準教學起點 教學的成效如何,取決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程度,求 圓錐的體積 是建立在已學 圓柱體積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 就是讓學生利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根據已學的圓柱體積推 導圓錐體積,通過這種方法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來解決實際問題...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今天第一節課 聽了我講的 圓柱的體積 提出了幾點我應該注意和改進的地方。一是,要注重課前的預習,圓柱的體積一課複習舊知環節,需要學生回顧什麼是體積,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回顧轉化的方法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需要回顧的舊知較多,所以可以課前設計成幾個問題讓學生預習,就可以避免課上學生由於對知識的遺忘,而...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2 已知圓柱底面半徑 r 和高 h 計算圓柱體積公式 v rh。3 已知圓柱底面直徑 d 和高 h 計算圓柱體積公式 v d 2 h。4 已知圓柱底面周長 c 和高 h 計算圓柱體積公式 v c 2 h。在鞏固練習中,只要從這四種型別去考慮,做到面面俱到,逐層深入,由易到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計算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