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教學反思

2021-07-10 14:32:47 字數 1231 閱讀 7375

譚國林槓桿是初中力學部分的重要內容,它是學習其他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學生對槓桿相關的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對學習簡單機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教材在槓桿的定義、槓桿的五要素兩個內容安排上篇幅較小,重點突出了**槓桿的平衡條件。但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對於力臂的理解、實際作圖都需要強化訓練,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而槓桿的平衡條件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徹底解決為什麼一定要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必須要先弄清力臂的概念和畫法。

在此基礎上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經歷**過程,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和處理資料的基本技能,最終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並能簡單應用。

在把握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收穫和感悟:

1、通過**這節課,我再次深刻領悟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心智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提供有力的幫助,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常見的問題「假如有一大石頭擋道。我們用手搬不動,手邊只有一根木棒,你們有沒有辦法將它搬走呢?」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大膽猜測、探索的慾望,然後出示課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工具讓學生觀察並利用槓桿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在學習槓桿種類之前,先讓學生通過實物、多**畫面、實驗、觀察進行大膽的猜想,一改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大膽猜測,敢於提出自己的驗證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認識主體的作用,給學生提出問題、充分思考討論交流解答問題的時間,盡量在課堂上解決有關問題。我預設到學生對於畫槓桿的力臂會犯難。故在這個問題處理上用時較長,學生不僅深入了解了槓桿的五要素,也進行了畫力臂的有效訓練。

4、存在的不足:

(1)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上較緊張,對於槓桿的平衡條件的研究沒能在本節課進行,造成了本節課不夠完整,這是本節課最大的缺憾。

(2)課堂上我用問題引入,但現在想來,如果能把讓學生嘗試使用羊角錘、虎口鉗和剪刀等工具解決拔木板上的釘子等實際問題放在課前引入,那麼問題更為直觀,也更能體現「sts」的有效融合,效果也將會更好。

(3)儘管我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過預設,但是對於學生認知水平預估過高,這是導致本節課時間緊張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紮實抓好備學生這個環節,設定有坡度的練習,逐步推進,關注到每乙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要進一步拓展。

槓桿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有乙個深刻的體悟 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 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 相互溝通 相互啟發 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 又要適時點撥 引導 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 提供有力的幫助。我在對於槓桿五要素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直接講授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主動學習...

槓桿教學反思

我上了一節課 槓桿 感觸較深。這節課我盡力找乙個合適的載體來生動形象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乙個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現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和能力。其中有乙個道題目是這樣的 小明買了一條2kg的魚,因為現在的商販有投機倒把的現象,小明想用剛剛學過的知識驗證一下這條...

槓桿教學反思

3.畫力臂並比較力臂大小是下面槓桿分類的基礎,一定要多練並讓學生過關。篇二 槓桿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上節課通過槓桿尺的研究得出槓桿如何省力 費力 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前提下,生活中的各類槓桿類工具。對於此課教學,簡單枯燥的說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盡可能多的通過實物,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