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槓桿教學案例反思

2021-07-10 18:34:00 字數 3736 閱讀 1133

一、教材分析

《槓桿》選自蘇科版九年級物理課本第十一章第一節,八年級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知識。本章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問題,槓桿的知識前面力學知識的拓展,也有助於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學習的內容是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乙個非常重要內容,知識點多,在中考說明中層次要求多數是理解應用部分,是中考作圖題的熱點考點,也是學好滑輪和其它簡單機械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 , ]但不能用一種普遍聯絡的觀點去理解槓桿的基本原理,也沒有一種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實驗現象和理論的聯絡。學生對槓桿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比較感興趣的,故通過多**手段讓學生能了解各種各樣的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剪刀、吊車等),滿足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需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對生活中的鋼絲鉗、羊角錘、螺絲刀、開瓶扳手等工具的使用中認識什麼是槓桿。

2.經歷螺絲刀撬圖釘的**活動,能說出槓桿的五要素,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槓桿的力臂。

3.經歷「**槓桿的平衡條件」的**活動,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是什麼,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並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a)觀察實驗,體驗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和發現不同槓桿的特點。

b)嘗試用所學的知識,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方案,並動手實驗操作。

c)經歷「**槓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找出實驗現象的共性,並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設計中,培養學生勇於**的精神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 通過實驗的操作和分析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主動參與科學研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3.在自由開放平等的**交流過程中,培養和諧相處,互相配合團隊合作意識。

四、重點和難點

槓桿平衡條件是本節的核心內容,是本章其它機械的物理規律的理論依據,應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當力臂不等於槓桿上的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時,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畫出力臂,因此,力臂的起定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器材

槓桿、鉤碼、彈簧測力計、螺絲刀、羊角錘、鐵架臺等

教學過程

新課的匯入:

我國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兩國人民創造了乙個又乙個的奇蹟。例如,長城和金字塔,當我們現在看著那麼巨大的石料,即使是在現代機械幫助下也難達到,那麼,古人用什麼工具完成這些修築的呢?

新課講授:

一、 槓桿

1、槓桿的概念:

演示:教師模擬乙個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怎樣將一枚釘在木頭上的圖釘拔出來?

由學生選擇工具,通常學生會選擇螺絲刀或羊角錘。兩個工具都模擬一下,在模擬這個過程中,講解:我們用了一支硬棒(直的或彎的),而且在撬起過程中這根硬棒在乙個力的作用下,繞著乙個固定的點轉動,這樣的一支硬棒叫槓桿。

以螺絲刀撬圖釘例子畫出槓桿示意圖,用一條直線(也可以是折線、曲線)代表槓桿實物,用乙個點或小三角形的頂點代表轉動軸。

⒉進一步認識槓桿

以大螢幕動畫**展示形式以及學生現場動作展示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常常使用的機械,如挖土機、起重機、吊車、鉗子、剪刀等。在**動畫過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了解槓桿的五要素。分別是槓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

在了解過程中通過看圖讓學生會找出一根槓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1)支點:槓桿轉動時所繞的點。(o)

(2)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⒊學習畫動力臂和阻力臂

利用大螢幕模擬畫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過程,教會學生作圖。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是本節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採用的是直觀教學示範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畫動力臂和阻力臂。

畫槓桿力臂的方法:

⑴ 找支點

⑵ 定力的作用線

⑶ 定距離(力臂的長)

(4)標符號(垂足符號,大括號,力臂的符號)

提醒: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力的作用線是指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

動手練習:作出下圖在閘刀使用中的兩個力臂,並標明l1和l2。

二、**槓桿的平衡條件

上課時教師給出乙個槓桿例項,要求學生分析槓桿的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然後指出:在許多情況下我們要研究槓桿的平衡問題,所謂槓桿的平衡是指槓桿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那麼,槓桿的平衡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呢?我們今天準備通過實驗來**這個問題。

(出示如圖的裝置,並擺動槓桿)這是乙個槓桿,在左邊掛兩個鉤碼,右邊掛乙個鉤碼,現在處於平衡狀態。我們設定左邊懸繩對杆的拉力為動力,右邊懸繩對杆的拉力為阻力,動力和阻力就等於鉤碼受到的重力。在槓桿水平情況下,左邊懸掛點與支點的距離就是動力臂,右邊懸掛點與支點的距離就是阻力臂。

現在我在左邊的鉤碼下再掛乙個鉤碼,槓桿將失去平衡。怎樣才能使這個槓桿重新獲得平衡呢?

學生可能答案:

(1)將左邊的鉤碼向右移。

(2)將右邊的鉤碼向右移。

(3)在右邊的鉤碼下方再掛一點東西。

槓桿的平衡是由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共同決定的。

以下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進行研究槓桿平衡是不是一定要這個槓桿處於水平位置呢?

我們比較兩種力臂的測量

分析:左圖槓桿的力是豎直向下的,其力臂就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槓桿上的懸掛點的讀數就是力臂。

右圖力臂的測量比較麻煩。要用兩個三角板才能完成。不方便,且誤差較大。

通過比較,在實驗中我們選擇槓桿處於水平位置平衡,並始終使槓桿處於水平位置。 。

如果槓桿沒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怎麼調節?

通過調節槓桿兩端的平衡螺母,那邊高平衡螺母就向那邊調節

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歸納槓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四個量滿足什麼關係。改變鉤碼數量和力臂數值,再做兩次。

由實驗資料,學生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我們通過實驗歸納出槓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公式表示為f1l1= f2l2。

例題: 一條長2m的扁擔,前端掛重200n的貨物,後端掛重300n的貨物,肩膀應在距扁擔的前端什麼位置時,才能使其剛好平衡?

解:f1l1=f2l2

f1l1=f2(2m-l1)

200n×l1= 300n×(2m-l1)

l1=1.2m

當堂訓練:

1.下列各種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槓桿一定要有支點b.槓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

c.槓桿的力臂可以不在槓桿上 d.槓桿的長度等於動力臂與阻力臂長度之和

2.畫出下列槓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3.如右圖實驗裝置中(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現槓桿左端下傾,應將槓桿右端螺母向 (填「右」或「左」)邊旋一些,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實驗時只有10個相同的鉤碼,槓桿上每格等距,當a點掛4個鉤碼時,則怎樣掛鉤碼可以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設計兩種方案)

答:(1

(24.如圖所示的槓桿,每個砝碼重均為1牛頓,槓桿

處於平衡狀態,若在槓桿兩邊各減去乙個砝碼,則

a. 槓桿保持平衡   b. 槓桿左邊向下傾

c. 槓桿右邊向下傾   d. 無法判斷

讓學生在課堂上適當練習,當堂反饋!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所學內容,由學生總結,老師歸納如下:

1、認識槓桿

2、槓桿五要素

3、理解力臂,會作力臂

4、槓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課後作業:完成導學案課後練習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學生分組討論。生 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師 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 學生討論。生 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生 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學生分組討論。生 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師 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 學生討論。生 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生 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學生分組討論。生 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師 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 學生討論。生 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生 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