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7-10 11:12:23 字數 3429 閱讀 1015

張長英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知識與能力)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過程與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並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四、課前準備

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充分預習,借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了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教師製作演示課件,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學習過程:

(一)用設境式教學導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里,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裡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演示)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

(「進入天山」「再往裡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

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

說白雲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

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著菸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4)朗讀四自然段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豔;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裡,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五)閱讀《天山景物記》

(六)摘抄優美的語句,與大家交流。

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全文從總體上說,以遊蹤玩為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性,展開精緻的描寫,精心地運用了比喻、映襯、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教學中,遵循略讀課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方位轉換的句子,弄清楚作者遊覽的順序,了解作者筆下的天山是怎樣一番景象,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

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彙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最後,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不足之處:

對文字的分析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練筆也只是比葫蘆畫瓢,沒有拓展,沒有創新,總之,覺得語文課上讀寫結合的效果不怎麼明顯。經趙老師指點,我覺得受益匪淺:

一、用教材,不能教教材。

語文課要上得簡單,課文中訓練點很多,老師不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面面俱到。每節語文課上,學生能學到一點就算有收穫了。葉聖陶先生說過:

「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藉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聯絡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顯然這裡的「舉一」就是憑「例子」示範;「反三」就是讓學生仿照「例子」練習,形成靈活運用的技能。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讓學生仿照「例子」練習的好材料,關鍵是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仿寫之「點」,給學生提供借鑑的物件和創造的依據。

除了仿寫句式表達、段落構成以外,還可以仿寫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值得注意的是讓學生寫的片段,必須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徵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段。因此,要超越教材,首先要跳出語文圈子來看語文,用一種大語文觀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避免眼中「只有樹木,沒有森林」,「只有課文,沒有學生。」

二、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絡。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因此,教師平時應鼓勵學生大膽啟用生活素材,讓他們用眼睛去發現、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並將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

開始時,不要硬性規定是什麼內容,只要學生寫出來,哪怕是乙個字,都應該給與肯定。只要學生一開始時由不會寫,不願意寫,到了能寫,有東西可寫時,再適當地給學生提一些他們能辦到的要求,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於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

因此,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有效地防止學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

因此,在教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時,要充分利用課文內容進行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借助語言情境和語言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使理解與表達緊密結合,達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學目的。最終,讓「讀寫結合」更有效服務地於語文教育教學。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讀 走進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把相關的句子找出來推薦給其他同學。安排這個環節,意在用這樣一種比較輕鬆自然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學中,遵循略讀課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因為學生的預習做的較好,在我引導學生找出方位轉換的句子,...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 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為專題的一篇略讀課文。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今天,語文網小編給大家推薦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通過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 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 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一起來看下吧 七...

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結構及寫作順序。2 能通過感受天山景物的美來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使用恰當的比喻,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通過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小練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3 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和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 難點 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