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第二套 教案

2023-01-01 18:06:02 字數 4238 閱讀 2934

4 《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飲、重」,能正確書寫「斑斕、幽靜、蕩漾、綿延」等詞語。

2.正確、流利、熟練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通過記敘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3.了解天山景物的特點,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天山的美。

4.領悟作者是如何運用修辭手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繪得具體而形象的。

5.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熟練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薰陶。

【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多**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

**中**的美景位於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天山。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已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七月,讓我們一起去天山吧!

(板書課題:4.七月的天山)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走進作者,補充資料。

1.作者簡介:碧野(1916-2008),原名黃潮洋,現代作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在哈薩克牧場》、《情滿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選》與《天山景物記》等。

2.資料寶袋:天山是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公尺,寬250~300千公尺。

平均海拔約5000公尺,最高峰託木爾峰海拔為7435.3公尺,峰頂白雪皚皚。

(二)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並把帶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標註好自然段,想想作者寫了天山的哪些地方?

3.注意讀書姿勢要端正。

(三)交流匯報:

1.作者先遊覽了天山腳下,然後來到了原始森林,最後來到了天山深處。

2.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天山的美景。其實這既是作者的遊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

3.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緞、澗、俯、皚、蹄、濺、延、鞍。學生自由讀生字。

(2)**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識字比賽。

4.學習多音字:飲:yǐn(飲酒)yìn(飲馬)(給馬喝水。當「給牲畜喝水喝」的意思時讀「yìn」);重:chónɡ(重疊)zhònɡ(尊重)。

5.出示本課重要的詞語:山澗俯視白皚皚綢緞蹄子濺起延長馬鞍

(1)各種形式讀詞語。

(2)詞語理解。生結合工具書或原文內容對詞語進行理解。

(3)師歸納總結本課重點詞語:山澗:山間的水溝。斑斕:燦爛多彩。縈繞:迴旋往復,曲折環繞。高聳:高而直的聳立。

6.將生字帶到課文中朗讀課文。

三、精讀領悟

(一)了解結構。

全文共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紹了七月是上天山的最好時候。

第二部分(第2-4段):從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第三部分(第5段):讚嘆天山的美景,總結全文。

(二)學習第二部分。

進入天山:

1.指名讀第2段。師生評價。

2.思考:初進天山,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雪峰、雪水、溪流)

3.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呢?哪些句子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句子一: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1)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

(2)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比喻,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緞,雲影比作銀灰色的花。)

(3)你認為作者寫得怎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寫出了雪山極白,連白雲映在上面都顯得發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麼的豐富,比喻是多麼的貼切。)

句子二: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鍊,在山腳下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1)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

(2)這段話中,作者把什麼比作什麼呢?(飛瀉的雪水比作銀鍊,浪花比作白蓮。)

(3)「飛瀉」「千百條閃耀的銀鍊」「白蓮」寫出了什麼?(寫出了雪水流動的形態美和光亮美,真是氣勢磅礴,漂亮至極。)

4.拓展:這麼高大雪白的山峰、這麼充滿生機的溪水,當你置身於這樣的美景時,你有什麼想說的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課件**說出自己的感受。)

5.總結寫法:作者是如何把這美景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呢?(豐富的想象、形象生動的比喻。)

過渡:看來,恰當運用比喻修辭能讓句子更生動,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能把看到、感受到的寫出來呢?讓我們繼續「再往裡走」。

再往裡走:

1.指名讀第3段。師生評價。

思考:(1)作者在這裡看見了什麼景色?(請用:「 」 畫出相關的句子)。

(2)這一景物有何特點?(請用:「﹏ 」 畫出相關的詞語來)。

交流:(1)作者看到的景色是原始森林。

(2)分析句子:「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a.這句話寫出了什麼?(這句話寫出了原始森林的翠綠、茂密、幽靜。)

b.你能找出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什麼呢?(把密密的塔松比作撐開的巨傘。)

c.「白皚皚」「蜿蜒無盡」「重重疊疊」分別是形容什麼的?「漏」字能換成「照」字嗎?

(「白皚皚」寫出了雪峰終年積雪,「蜿蜒無盡」是說原始森林連綿不斷,「重重疊疊」說明了枝葉的茂密,在這樣的密林中,陽光只能是「漏」下,這裡不用「照」字而用「漏」字與「細碎的日影」相照應。)

d.隨話說「蟬噪林逾靜」,作者又用馬蹄濺水聲襯托了樹林的幽靜。

4.師小結:作者的用詞真準確啊。

5.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天山深處:

1.指名讀第4段。師生評價。

2.思考:(1)請用「 」 畫出作者描寫花的句子)。

(2)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去寫對花的讚美之情?

3.交流:(1)出示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2)作者用三個極美的比喻句構成了乙個排比句,突出了野花「五彩繽紛」的特點,洋溢著作者的喜悅和讚美之情。

過渡:是啊,七月的天山猶如世外桃源,真是太美了。難怪作者在最後發出這樣的感概——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最後一段。

2.「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乙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這是個什麼句子?

有何作用?(反問句,表達的語氣更加強烈,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讚美之情。)

我能變成陳述句: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沒有乙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

師小結:七月的天山天更藍,山更高,水更清,林更密,自然之花綻放得更加濃烈。如果七月來臨,就讓我們騎馬上天山吧!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穫呢?

(1)跟隨作者一起上天山看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2)學習並感受了作者移步換景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五、課堂練習

1.給劃線字寫上正確的讀音。

飲馬(yìn ) 飲水( yǐn )

重疊(chóng ) 重量(zhòng )

2.選詞填空。

寂靜平靜安靜

(1)同學們都在寫作業,教室裡非常(安靜)。

(2)夕陽照在(平靜)的湖面上,真是太美了。

(3)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生機。

六、作業布置

1.熟讀課文,並能夠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2.小練筆:嘗試運用本課中學到的方法,寫一寫校園的早晨或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徵來描寫。

【板書設計】

七月的天山

初進天山水

往裡走樹

天山深處花

【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這篇課文同前幾課一樣,是一篇遊記,同時文章語言很優美,結構上也比較清晰。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移步換景,然後再一起跟隨作者腳步逐步走進天山。每到一處,先讓學生找出所描寫的景物,然後再找出特點,抓住句子進行欣賞,從而感受天山之美。

讓學感受風景美的同時還要感受到作者語言的美,受到美的薰陶。

七月的天山 師

色彩紛繁,艷麗好看五彩繽紛 導學過程 自主 合作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 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伴隨 七月的天山 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裡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 ...

4七月的天山

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鍊,在山腳下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兩個 從 字,乙個 飛瀉 寫出了雪水流動的磅礴氣勢,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鍊 寫出雪水動人的姿色,多像細長的閃閃發光的銀鍊 溪流拋起的浪花就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這又是多麼確切形象的...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讀 走進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把相關的句子找出來推薦給其他同學。安排這個環節,意在用這樣一種比較輕鬆自然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學中,遵循略讀課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因為學生的預習做的較好,在我引導學生找出方位轉換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