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2021-07-10 09:07:07 字數 2347 閱讀 6981

陳蘭蘭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通過情景創設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由學生進行科學**活動,自主的進**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資料,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採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 、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關鍵。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將學生分成12個小組,而每個實驗小組只測出一種物質的體積、質量及比值,要求每個小組通過**就課本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學生在**過程中發現,有的實驗小組只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及其比值,別的物質的質量、體積與比值必須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測量結束後,課堂中的交流活動比較活躍,同時,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實驗結束後,學生得出了以下結論並進行了交流: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資料是相近的,但是,由於測量中存在誤差,所以其比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不能說明是相同物質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過科學思維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這是培養煅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好素材)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的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

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通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為以後學習其它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堅實基礎。

2、對於g/cm3 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係。

三、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分組**用時偏長,沒有反饋練習,不能知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3、在本節習題課中,還需要補充體積單位換算知識,讓學生熟練m3、dm3、 cm3的換算關係,還要明確l、ml的換算關係

窗體底端

《8.1力彈力》教學反思

陳蘭蘭本節課是力學知識的開端,讓學生認識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學好力學知識的基礎.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學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逐步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涉及到的生活層面很廣,雖然知識點都淺顯易懂,但學生很難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以精闢的解釋,容易在層出不窮的知識點中把握不住重點,迷失方向.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點撥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現象進而揭示其本質.理清一條思路,配以自然的過渡銜接,巧設小實驗,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簡單掌握真理.

一、投之以一石,濺出一池漣漪

學生的潛概念中,對力的認識還是有基礎的.所以我在讓同學們體驗力的同時給他們看了一組生活中其他領域的產生力的場景,目的是激起學生有更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從而為學習」力」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談談除了人類還有哪些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所有物體都是可以的.再配以幾幅各物體產生力的**,讓學生總結得出「什麼是力」.

二、闢之妙問,因勢而利導

課堂教學中的過渡是指教學過程中某兩個教學環節或某兩個知識點的教學銜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上乙個問題已經結束,而下乙個問題尚未開始之際,情緒最易跌入低谷.如果不注意這其中的銜接,會使得物理課堂變得過於生硬.所以,稍帶有懸念的過渡或富有藝術性的轉折,就有利於學生振奮精神,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三、敢試牛刀,享受動手快意

初中物理課堂重視的是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我多次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起,講講生活中哪些顯現涉及到力的知識.同時也不忘讓學生利用橡皮筋、氣球等生活中的小物件時時體驗一下力的存在.這些其實都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可學生們未必都能用力的知識加以解釋,這樣多次的訓練就能幫助他們找出規律.淺層次的接觸無法讓學生得出一系列的規律,所以必要的動手實驗能夠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使潛在的能量盡情的釋放.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一節普普通通的物理課在簡短的小實驗中充滿著活力與情趣.

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有些問題問的太大,比如叫學生使用擴胸器、握力器後,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不知道從何回答,而在學生回答偏離主題時,沒有及時作出引導.

2.學生在吹氣球過程中將氣球吹破的意外情況沒有及時的去處理.其實這可以作為塑性形變的乙個和好的例子.也能為下面講到彈簧測力計原理時「在一定範圍內」作伏筆.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許立明在進行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的 實驗中,本人首先讓學生複習了一下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公式,通過公式知道如果要求物質的密度,就要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物體的質量我們可以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體積有的可以用量筒直接測量,有的則不用。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方法測得。例如 長方體的體積 長 寬 高,...

測量物質的密度的反思

物理課教學反思 每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會帶著這樣的疑問 1 一節課能做些什麼?課後有老師提出我在和學生設計實驗時怎麼不考慮誤差,我說 如果我再考慮誤差,這節課做得到嗎?每次在聽評課時很多老師在評課時總愛說這個內容還有什麼 還有什麼,總會發現講的課中還很知識點沒有講到,主要是和教案 教參或是某個教輔書上...

測量物質的密度課後反思

在前面學習質量 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規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怎樣使用量筒?可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