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物質的密度的反思

2021-07-12 05:18:46 字數 1235 閱讀 2328

物理課教學反思

每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會帶著這樣的疑問:

1、一節課能做些什麼?課後有老師提出我在和學生設計實驗時怎麼不考慮誤差,我說:「如果我再考慮誤差,這節課做得到嗎?

」每次在聽評課時很多老師在評課時總愛說這個內容還有什麼、還有什麼,總會發現講的課中還很知識點沒有講到,主要是和教案、教參或是某個教輔書上題目對應的方法或知識應該講到。我想,每一節課題,讓我們物理老師來說,可以拓展出很多知識內容題目出來,但這個課題的知識目標挖掘得那麼充分,要一一實現只有灌輸,我們還哪有機會達成三維目標?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教學有時是該有取捨的,什麼都想抓住到後來什麼也抓不住。

2、基於學生的教學還是基於知識的教學?我們提倡把學生當作有血肉個性的個體,不是知識的容器。可是在交流中我感到,備課時很多人心裡裝的都是知識,唯獨沒有學生。

如果老師每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起點出發來促進學生成長,一定比把什麼知識都講精細要強。如何把知識準確而通俗地教給學生,每節課學生能學習到多少?他們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這是我們備課時特別要注意的事情。不要怕在形式上完不成教學任務,一定要讓每節課學生有實在的收穫。這其實是乙個簡單的道理,你什麼都按部就班地講了,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際還是等於零,不如學一點是一點,這樣效率其實更高。

3、學生差的因由何在?常常聽到老師們說:我們的學生太差了。

學生從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一開始就差了,這問題是不是都在學生呢?我們的物理教學是生動活潑的還是枯燥乏味的?我們有沒有關注孩子們學習時的感受。

如果老師有心了解學生,了解每個教學內容中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如果他們數學知識在這節課中是障礙,我們可以花時間先把這個障礙幫學生掃清再進行教學,注意並讚賞學生的一丁點進步,讓學生每節課能感受到成長的喜悅,他們一定會用成長進步來回報老師。乾脆不學習的學生也有,每個老師都會碰到,但那些人開始是少數,但是,如果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學習沒趣、沒法、沒希望,這個隊伍就會擴大,老師有責任讓這個不學習的隊伍變小,盡可能的小。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風逐潮,不需要不斷的花樣更新,教育需要的是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堅持做精就是不平凡,從預防做起,講究教育教學管理的樸實精緻,讓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就是追求零缺陷。

圍繞零缺陷教育的三句話: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是零缺陷;要求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藥是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檢驗。

讓學生學會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思考在先,解決在先;標準在先,執行在先;估計在先,處理在先,多角度全方位預見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尋求解決的辦法。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許立明在進行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的 實驗中,本人首先讓學生複習了一下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公式,通過公式知道如果要求物質的密度,就要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物體的質量我們可以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體積有的可以用量筒直接測量,有的則不用。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方法測得。例如 長方體的體積 長 寬 高,...

測量物質的密度課後反思

在前面學習質量 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規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怎樣使用量筒?可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

測量物質的密度導學案

第三節測量物質的密度 學習目標 1 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2 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學習過程 一 提出問題 如何來知道小石塊的密度?前面我們學習了天平的使用,知道質量可以由天平來測量,體積如何得到呢?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方法測得。例如 長方體的體積 長 寬 高 圓柱體的體積 底面積 高 不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