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學反思

2021-07-10 06:40:50 字數 4237 閱讀 1907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並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薰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這裡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 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

」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詢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詢,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詢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我提出乙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匯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著乙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後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著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

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我又提出乙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並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開啟了:

 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為「落華生」,就是因為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並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乙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於是在教學行將結束,在學生理解了作者筆名『落花生』的含義後,我讓學生也為自己起個筆名並說說含義。

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為自己起筆名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教學結束後,我布置學生課後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乙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詞淺意深言近旨遠

—解讀許地山的《落花生》,感悟語言的真諦

《落花生》的作者是許地山先生。現在提起許地山,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個作家。這是因為一場空前浩劫,他的作品通常已很難見到,他名字也很少有人提起了。

其實,許地山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他的作品在歷史上曾有過一定的影響。許地山,祖籍台灣省,父親是個愛國者。當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台灣時,他們全家搬到大陸。

他在燕京大學求學期間,積極參加了「五四」活動,以後和矛盾、鄭振鐸等人發起文學研究會,發表和出版了《空山靈雨》、《 網撈珠》等散文和**集。《落花生》選自許地山的散文集《空山靈雨》。許地山喜愛落花生,讚頌落花生,他的筆名就叫做落花生。

落花生也可以說是許地山人格的寫照。

在現實生活中,花團鏡簇是一種美,清淡素雅也是一種美,後者上雖然沒有前者那樣強烈,可是往往因為自然天成、意味幽深而更能給人以另一種美的享受。許地山的散文《落花生》不屬春桃溢採,而為松篁雋秀。這篇文章不尚浮詞豔語,不竟奇字巧句,看來如稻麥無華,聽來如絮家常,細味能體會到精湛的思想、深刻的人生哲理。

《落花生》按照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想花生的順序,從花生講到做人,由敘事引入倫理,層層深入,如剝春筍,率章顯志,如水歸海。

文章寫花生,可是一開篇卻下筆於半畝隙地,這就激起了追讀的興味。把起句和「居然收穫」這一筆對照起來讀,我們就不難發現作者的用心所在,披露了花生「有用」的品格,而其中人的情態描寫又從側面烘托了這一品格。因為「愛吃花生」,於是花生便有了和隙地發生關係的緣分。

在母親的提議下,「姐第幾個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化大力氣在荒蕪的隙地上闢出長花生的園地,其殷勤的勞動態度足以表明人物對花生愛之心切。其神態勾勒,雖非細畫,但熱烈歡快的音容笑貌卻在寥寥數筆的行動描寫中如生、宛然可見。這些,都緣於花生「有用」的品格。

第一節是全文的鋪墊,既定下了寫意的基調,又為展開下文張本。

因為半畝隙地上的花生居然有收穫,又都很愛吃花生,於是,文章順著一家人在歡度收穫節時的談話,展開了對花生品格的進一步描寫。收穫節上,由「花生做成好幾樣的食品」的出現,顯示了花生可供人們多種食用的好處。一說「花生的味兒很美」,一說「花生可以榨油」,總之「無論誰都可以用賤價買來吃,都喜歡吃它」。

這就具體地闡明了花生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好處,使花生的「有用」的品格具體化了。這些對花生用途的描寫不是純客觀的,而是飽和著人的思想感情。乙個「爭」字,傳出了對花生愛之真切的神態;乙個「美」字,活現了對花生嚼之有味的讚嘆。

一筆並寫兩面,不僅生動地昭示了花生「有用」的品格,而且形象地表達了人對花生的深厚感情。

花生的用途之談還只是對花生的一般認識,作者的筆觸隨著父親的引導啟發向深處開拓,凸顯了花生最可貴的品格。花生不以外形的炫目取勝,「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生羨慕之心。」但花生以內在的樸實見長,「只把果實埋在地里,等到成熟,才容人挖出來。

」由於花生這種內向的品格,因而人們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真正認識它的,「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縮它才能知道。」從花生的形和神的比較中,花生最值得人愛之所在,是那種內在的、含而不露的品格,既「它是有用的,不是好看而無用的。」

「始覺今朝眼界開」(王安石語),父親那娓娓動聽的敘說,使兄妹幾個對花生獲得了全新的認識。「你們要象花生」——父親語重心長的叮囑,好比一道明亮的光束投進了他們的心房,啟迪他們學習花生的品格,於是,「我」的酬答一下字昇華了文章的意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好看而無用的人」,這正是花生高尚品格的折光,也是值得人們記取的乙個生活的哲理。這,明朗了作者的寄託,使落花生的寓意豁顯於紙。

全文緊緊圍繞花生的品格行文,顯得集中凝練,其「有用」在層層推進中由隱漸露、不斷深化,顯得意味不盡。文章最後寫道;「我們談到夜闌才散。花生做的食品早已吃完了,然而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

」不僅如此,父親的話也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裡,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樣,我們也深深地愛上了花生,是愛其很美的味兒,但更愛其「有用的而不是好看而無用」的品格。

《落花生》是許地山在早期對人生的哲理沉思以後,以藝術的形式作出的回答。文章雖十分簡約,全篇只有四百七十餘字,但由於詞淺意深、言近旨遠、淳樸感人,因而在當時產生過較大的影響。落花生的那種精神卻是為一切正直的人所具有的美德,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散文在今天對我們仍然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

《落花生》教學反思

2011年12月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並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 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 以人為本 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 尊重...

落花生教學反思

和美實驗學校高維敬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 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 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 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 感受 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乙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這是新的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以前在...

《落花生》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落花生 教學中的點滴思考 鎮巴縣城關小學何萬春 細細回味 落花生 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有絲絲成功的欣喜,也有些許失敗的遺憾。落花生 是現代著名作家許地山的散文名篇,課文主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 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