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2021-07-10 04:23:47 字數 3318 閱讀 8811

三小孫蕾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了解傳統的民風民俗,感受獨具魅力的民俗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這是本組教材的主題性內容。本課介紹的都是孩子們很熟悉的習俗,再加上老舍先生通俗明白、幽默詼諧的語言,我想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掌握是比較容易的,一讀便知。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我放在了對文章寫法的學習上,體會作者是怎樣布局謀篇,生動表達的,並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而這也正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此,結合高年級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二、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我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齊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分男女生讀等形式,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

語文學習具有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聯絡生活經驗,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風俗習慣,激發他們**傳統文化的興趣,並將所學寫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三、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了解作者,匯入課題。回憶已學或課外閱讀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語言特點。老舍先生作為乙個老北京人,他會怎樣描寫北京這個具有文化底蘊的古老城市的傳統節日呢?

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匯入新課,並指導學生有重點地讀課題。這一環節使學生對作者的語言特點有乙個較清晰的回顧,並加深了對作者的了解,為進一步學習寫法做了鋪墊。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接著瀏覽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葉聖陶先生說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語文教學二十韻》)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北京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從臘八寫到了正月十九,時間跨度很長。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詞,揣摩出文章的表達順序,感受文章清晰的脈絡。

然後學生默讀課文,看看老北京人在這些天中都做了什麼,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並說說作者詳細寫了哪幾天的事。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頭腦裡構建了北京春節的整體框架,為下一步走進文字,深入研讀課文,感受春節的熱鬧與喜慶,奠定了基礎。

3、深入讀文,感受民俗。

本文有詳有略,非常明晰。作者不但詳寫了四個有特色的日子:臘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而且每個日子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臘八主要寫了「吃」,除夕體現了「忙」,正月初一重點寫「逛」,正月十五詳寫了「燈」。於是,我的教學也有了詳略之分,在此主要抓住了四個日子進行教學,其中重點學習了除夕和正月十五這兩部分,而學習正月十五這一部分時又重點學習了描寫燈的部分。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如何突破重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自主讀書,自主感悟,潛心會文呢?我設計了乙個貫穿全文的主問題,即:在作者詳寫的四天中,你最想經歷哪天呢?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選擇最喜歡的一天細讀文字,走進課文描述的場景,邊讀邊畫出印象最深的地方,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批註,然後課堂交流所得。在交流時,按照學生發言的先後順序來學習,重點學習描寫除夕和元宵節的段落。

老舍先生語言簡練,即使是詳寫的內容,也是異常精練,沒有太多的描繪。比如寫除夕的這一部分,一句話乙個場景,沒有絲毫的鋪陳。一句話沒有什麼味道,但是把這些話放在一起卻能感覺到除夕的熱鬧。

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以想象,一下子把除夕的熱鬧景象展現了出來。在這個環節上,我還分層次地對除夕的景象進行了細緻分解,分解到家家、人人、戶戶、處處、時時等情景,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除夕的熱鬧、喜慶、繁忙。

描寫元宵節中燈的兩處句子,雖然採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但都寫出了燈數量多、種類多的特點。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燈的句子,自由讀句子比較表達方式的不同,再師生合作讀,感受燈的數量多、種類多。接著我讓學生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情景,感受元宵節的紅火與熱鬧,並指導學生讀出節日的熱鬧。

描寫除夕的段落採用了總分的段式,描寫正月十五的部分則採用了總分總的段式。教學中我利用小結的方式,為學生引讀每段的總起句及總結句,使學生能清楚地了解老舍先生的寫法。

這一環節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加深對民俗的了解,對語言的感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課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落實了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

4、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段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包括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寫法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有乙個多月的時間,為什麼老舍先生只詳細寫了「臘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這四天呢?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詳略得當,語言精練,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這一設計落實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難點。

5、激發興趣,以讀促說。為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慾望,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我設計了這一說話環節:課文描寫了老北京的小孩子們在春節裡的快樂生活,你們在今年的春節裡也一定會有印象深刻的事,能把你的美好回憶與大家分享嗎?

因為是經歷過的事,春節剛過不久,所以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達到了課堂讀與說的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使教學達到讀與寫、與思的結合。文後有兩篇閱讀鏈結,同是寫春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可以利用這兩篇文章與本文進行寫法上的比較,既能擴充套件學生的節日習俗資訊,又能學習不同的寫法,指導自己的寫作,達到語文課聽、說、讀、寫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完本節課,我思想上有收穫,有觸動,也有遺憾,更有動力。如何真正做好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今後在教學中要深深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走在語文的路上,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讓孩子詩意地棲息在語文的田園,讓孩子喜歡語文,享受語文,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標。

縱觀自己的教學仍存在著太多不足,還望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2 學法 學生採用默讀 朗讀 小組合作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學習,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五 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將會利用多 出示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讓學生再次重溫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

北京的春節

六 1 班姚賽媛 第一課時 一 預學案 1 初讀課文兩遍,疏通本文生字詞。2 掌握生字詞的意義。3 完成導學案的預學部分,並要求小組長批改,成員訂正。4 初讀課文,思考 填表 時間風俗習慣 二 導學部分 1 設定情境,匯入新課。課件 2 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2.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 導學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 喜慶氣氛。3 學習課文有順序 詳略得當的寫法。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 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