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冬陽童年駱駝隊》《晏子使楚》《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2021-07-09 17:00:56 字數 4880 閱讀 4807

《草原》教學反思

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為第二個課時的教學,我將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段,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的美好意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乙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麼?

(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話別)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勾畫出來。這一設計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 創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麼?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遊,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 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一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時光;另一方面,我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因為本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蘊涵著作者濃濃的感傷和對童年的深深懷念。因此,我在努力嘗試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

此外,我還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充分品讀、

課文圍繞駱駝隊,回憶了小英子童年的幾件事。為了讓學生走進這些童年的回憶,我通過抓重點詞句,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作為我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三個詞匯入,直奔重點,抓住有趣,讓孩子笑談童年趣事,學生在讀讀、談談、悟悟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到課末我又以板書進行畫面再現的精美總結,學生以不同的理解紛紛感懷逝去的有趣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靈的廣度, 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覺間、在讀讀說說間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我要說,其課如茶,但品起有味。

但任何一節課,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這是一篇具有詩情畫意的、又充滿童趣的文章,我們只有用一顆童心去感悟,去發現,文章才能彰顯童真的美好,我在抓有趣這方面,有些欠缺,如果把孩子的那份有趣再體現出來,作者那妙不可言的童年將更加生動、更加美好!

學生的朗讀不到位,有個別組的學生朗讀融不進自己的感情,以致與導致對課文理解不夠深刻。如讀駱駝咀嚼的那句學生不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心中無畫面,學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無法在語言中表達出來。指導學生的朗讀要求教師必須有極深的功底。

學生的朗讀不到位,有個別組的學生朗讀融不進自己的感情,以致與導致對課文理解不夠深刻。如讀駱駝咀嚼的那句學生不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心中無畫面,學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無法在語言中表達出來。指導學生的朗讀要求教師必須有極深的功底。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歷史故事。它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卻受到仗勢欺人的楚王的三次侮辱,每一次晏子都予以有力的反駁,維護了自己與齊國的尊嚴,最終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超人的智慧型、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真是「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又極具個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撼著我的內心。因為有了這種切夫之愛,所以有了上好這篇課文的激情與動力。

這是一篇老課文,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上出富有新意,又能讓學生收穫頗多的課來,成了擺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難題。這篇課文可挖掘的東西很多。細細分析課文,文章思路清晰,開頭兩自然段介紹了齊楚兩國的現狀及晏子使楚,楚王要藉機侮辱晏子。

之後,生動地記敘了晏子出示楚國後接連遇到的楚王的三次侮辱,人物的神情、動作細膩生動,特別是晏子與楚王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智慧型與力量,讓人不敢小覷。最後乙個自然段,寫了晏子與楚王交鋒的結果。我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為文章的教學的點,以點帶面,展開層層剝筍似的學習,將有助於學生的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

第二自然段寫道:「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

」期中的「侮辱」一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什麼是侮辱?為什麼要侮辱?

楚王是怎麼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駁的?結果如何?

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系列的問題的提出將有助於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的學習和把握。三次交鋒文章的重點所在,三個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和結構都相似,先寫楚王如何侮辱晏子,再寫晏子如何反駁,最後寫結果如何。學生理解這些也許並不困難,要理解晏子反駁的話也並不困難,但是,很多老師的教學都將晏子反駁的方式第一次:

藐視對方,抬高自己;第二次先壓低自己在貶低對方;第三次運用模擬推理,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些方法讓今天的四年級小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其實,文中晏子與楚王的五次笑也是很耐人尋味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感覺到《晏子使楚》寫「笑」別有韻味,值得我們深入領會,細細揣摩人物的內心。認識「笑」在文中的作用,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因此,本堂課的重點,將圍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展開對人物心理活動和性格的理解,運用朗讀、體會等方式,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較深入的感性認識,理解晏子能言善辯,聰明機智,心中有國的崇高品質。

一、激情引入,引發思考

課堂伊始,從校園網首頁上的「歷史上的今天」說起,引發對歷史的思考,歷史是悠遠的,是神秘的,從而揭示課題,去領略幾千年前齊國大夫晏子的獨特魅力,學生的情緒被感染了,從他們炯炯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對學習的渴望、對歷史知識的渴望。

二、抓住文眼,質疑思索

我用講故事的方法,講述了晏子去楚國將受到的楚王的「禮遇」,讓學生尋找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學生很快找到了課文第2節,圍繞「侮辱」一詞,展開了他們深沉的思考:楚王為什麼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駁?

結果如何?這些問題就是之後我們要重點學習的內容。

三、了解大意,認識人物

學生因為有了預習,對課文內容有了5分熟悉,因為有了對全文的朗讀,對晏子與楚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張**(晏子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之後,學生都了解了楚王的為人——仗勢欺人;領會了晏子的愛國、聰慧、能言、善辯的特點。通過對比式的板書,讓學生談談他們對楚王與晏子的看法,他們對晏子都報以崇敬的心理,而對楚王這種盛氣凌人的樣子都嗤之以鼻,非常憎惡。

四、品詞品句,感悟品質

抓住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談談自己對楚王及晏子的品質感受。學生抓住了楚王和晏子的5次笑,繪聲繪色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五、感情朗讀,昇華感悟

這是我對老課文新上法的一次嘗試,課堂上,學生基本上都能按照我預設的一步步學習下去,學生對人物性格的體會也的確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最難的一點就是讓學生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開理解,談談為什麼厭惡楚王,為什麼敬佩晏子。有一部分同學能根據自己找到的詞語展開一定的想象,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這部分同學相對較集中。

朗讀的環節少了,因為時間不夠,如果在之前的根據課文填空去掉,將這個時間承接後面的分角色朗讀,可能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新課程、新理念正逐步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人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採用的是情感教學。

啟發學生想象,在頭腦中再現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再見了,親人》字裡行間,始終洋溢著讚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如何憑藉本文的情感因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呢?嘗試如下:

一、整體入手,感知情感

教學伊始,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後,引出問題,使之感知情感。

1、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

是誰的『親人』?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題目中的『再』字怎麼理解?

……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 「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願軍所以稱她們為親人,是因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題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見中的「最後一次」,含有一種何日復相聚的惜別之情。

從而使學生感知情感的傾向。

2、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送打糕」、「救傷員」、「救偵察員」、「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來讚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總目標之一。

閱讀是讀者與文字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二、細析事例,感受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個故事組成。作者選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主題。由於課文的前三段的結構與表現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學中我對第一段做了詳細的講解與指導。

設計「志願軍戰士與大娘話別時追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什麼樣的感情」等問題,讓學生了解志願軍與大娘告別時,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經幾夜沒合眼,給志願軍洗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了救護在家裡休養的志願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

這樣寫的目的在於體現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表現了這種感情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接著,讓學生自學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

二、三意義段,使之具體體會小金花對敵人的仇恨和對志願軍的深情,以及大嫂為了給志願軍挖野菜而致殘,付出了多麼高的代價,從而受到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深厚情感。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

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學內容 小學五年級語文 下冊 課時 2課時 授課物件 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 五年級老師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有關詞句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2 能用普通話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在...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

2 課堂交流,隨機指導。1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 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從這些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什麼?我 觀察很仔細 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鬍鬚上。我 看的時候很投入 我看呆了,...

《冬陽 童年 駱駝隊》說課稿

巽宅鎮界坑小學劉慧 我將從文字解讀 教學目標 教法學法 教學程式 板書設計 教學理念六個方面展開今天的說課。首先,我要說的是文字解讀。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文選自 城南舊事 採取回憶方式,講了作者小時候,冬陽時駱駝隊來臨,觀察駱駝並學它吃草,以及問爸爸駝鈴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