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文教學的幾點反思

2021-07-08 23:51:12 字數 967 閱讀 1908

在從事語文教學的幾年中,最令我頭疼的問題就是對古文的教學,上課時覺得學生似乎什麼都懂了,一考試就發現問題多多:重點字詞不會解釋、句子不會翻譯、甚至連朗讀節奏也不會劃分……

古文教學究竟如何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在本學期,我邊教邊摸索,把每一篇古文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比較,得出了以下幾條小經驗,與各位同仁一起**。

一、古文教學必須重朗讀

故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前教學古文,為了在規定課時內把課上完,每篇古文基本是範讀一遍,學生自讀一遍,翻譯完再讀一遍,頂多讀4遍,有時僅讀2遍。本學期學古文時,我讓學生先自讀,上課前檢測自讀的情況,再範讀正音,再讓學生自讀體會,然後整體朗讀,翻譯時讀譯結合,分析時邊讀邊體會,當時間充裕時再組織學生進行讀的競賽。這樣,使課文朗讀成為學習課文的開路先鋒,學生在朗讀中把握了節奏、加強了語感,並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古文翻譯是乙個重要的環節

學習古文理解文意是前提,不理解文章意思就開始分析人物,或討論寫作特色,那就像是沒有去看電影而夸夸其談地寫影評一樣——這種分析或討論肯定是不著邊際的,這樣,學生的古文學習就不會有什麼效果,事倍而功無。在本學期,我對學生的古文學習要求是:課前預習時要先自譯課文,並完成到預習本上;上課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古文意思。

與此同時,教師出示相關重點字、詞、句的題目,以競賽形式完成,再指名逐段(或逐句)翻譯課文。這樣,保證學生在完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深入分析、討論,效果較好。

三、語文教師要有必備的歷史知識。教學語文,特別是古文,常常會和歷史掛鉤,如果教師不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或知識,在分析人物或內容時就會力不從心,課堂也會變得乾巴巴的,像毫無活力的機械運動;反之,如果教師有較豐富的歷史知識,在古文教學中常常會得心應手,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此同時,也會在喚起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激發起他們自己探索知識的慾望和發表見解的勇氣。

當然,以上的幾點反思還不夠成熟,還較淺,在實際的古文教學中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還需要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更好的方法。

關於教學反思的幾點思考

長期以來,我們在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觀念支配行為 這一認識支配下,在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方面,特別注重自身在認識和理論上的提高,與此相應,我們比較重視學習理論知識。我們熱衷於專家作報告,熱衷於脫產進修,熱衷於學歷達標。毫無疑問,這些做法確實是促進自己專業化成長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僅此而已是遠遠不夠的,我...

關於教學反思的幾點思考

長期以來,我們在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觀念支配行為 這一認識支配下,在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方面,特別注重自身在認識和理論上的提高,與此相應,我們比較重視學習理論知識。我們熱衷於專家作報告,熱衷於脫產進修,熱衷於學歷達標。毫無疑問,這些做法確實是促進自己專業化成長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僅此而已是遠遠不夠的,我...

關於語文教學的幾點感悟

富有匠心的教師一般在經歷 模仿 獨立 成熟。三個階段後,就會熟能生巧,追求創新,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多年來,我深深體會到,一位好的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不在於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教給學生多少學習的方法,心靈的塑造 思維能力的發展,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語文課應是最有魅力的課,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