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開啟一扇門》教學反思

2021-07-08 22:11:14 字數 5454 閱讀 4096

《為你開啟一扇門》是初中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精美短小,作者將自身對文學的感悟流駐筆端,向廣大青少年朋友介紹文學,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

1、成功之處:

(1)第一環節初識大門的教學設計能從學生的閱讀經歷和感受出發,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所以回答踴躍,暢談了自己對文學的認識及親近文學的途徑。

(2)整個教學呈現出了由淺入深的特點:初識大門——輕啟大門——邁入大門,學生由整體感知到了解課文作者的精闢見解、由簡單的了解到借助《致文學》深入理解課文,並再次從自身的閱讀體驗談與作者共鳴的感受,學生在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逐步領略文學的魅力,從而產生親近文學的強烈願望。

(3)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有大聲讀、小聲讀、默讀、有感情地讀,有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從學生的回答中,教師感受到這些活動的展開還是有效的。

(4)教學方式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變。本節課始終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並沒有一味的灌輸與講解,而是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同時,在關鍵處——邁入大門,教師及時舉例,通過示範使學生學會思考的方法。

(5)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這篇課文文筆優美但很抽象,對於剛公升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並不是很容易理解。教師利用作者另一篇《致文學》的形象化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化難為易。

2、不足之處:

(1)任務過多,造成學生無法一一顧及。如邁入大門中要求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致文學》,從中找出與課文內容相照應的語句,並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談談你對這些語句的深切理解和感受,此處處理不好。畢竟學生剛從小學公升入中學,認知水平還有待提高,教師將兩步並為一步,對學生來說要求太高,因此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學生無法從容應對。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與課文內容相照應的語句,完成這一任務後再提出第二要求也許會更好。

(2)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夠。

(3)教師面對課堂生成的問題不能很好的利用與解決,顯得稚嫩。

《繁星》教學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乙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展示了作者巴金的**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

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1.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2.揣摩語言並交流:

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3.通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

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字的把握欠缺。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容放到一節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

因此,我覺得每節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要捨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

《安恩和奶牛》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構思卻很巧妙;語言也很樸實,但人物形象卻很鮮活。

像《安恩和奶牛》這樣的**,初一的學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特點,但是要真正讀懂人物,還需要我們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因此我把引導學生細讀文字、讀懂人物作為本文教學的關鍵。這樣也使得教學目標比較簡明,即在讀懂人物中理解**的主題。

在課上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讀懂《安恩和奶牛》首先要知道,它是出自約翰尼斯延森的故事集《希默蘭的故事》。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在丹麥幾乎家喻戶曉。安恩這個形象其實就是作者所要歌頌的故鄉的農民的代表,作者的意旨在於讚美故鄉人的那種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而健康的生活。

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的來把握安恩這個人物形象。在上課的時候,我交代的似乎不是特別到位,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予以改進。

《安恩和奶牛》講述了乙個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們卻要在平凡中讀出她的不平凡。**從語言、神態、動作、外貌等方面來凸顯人物的特點,以及他們對奶牛的態度的不同,進而表現安恩的態度的變化,心緒的起伏,矛盾的焦點始終落在奶牛身上。安恩和買牛人口角的公升級,也是作者匠心別具,不露痕跡。

買牛人的合理要求彰顯了安恩行為的不合理,才有了安恩由「窘迫不安」到「氣憤」到「神色慌亂」。只有引導學生讀懂安恩的語言變化、神態變化才能讀懂安恩的心理。最後一段的「真情吐露」,出人意料,真的撼動人心,令人動容。

學生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此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下設定懸念的寫作技巧,以便他們在今後的作文中予以借鑑。

關於**的主題,我理解為兩個層次:一是安恩的善良,這是學生能把握的;二是安恩對動物的平等相待,不僅僅關心了奶牛的物質需求,而且還關注到了奶牛的精神需要,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可以說是把愛心發揮到極致,這是一種人性之美。對於這一點,有些學生也能在我的引導下感悟到,這就給了我乙個啟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

《往事依依》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對於這樣一篇內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字,了解於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穫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為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乙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穫不多。 我主要採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經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閱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構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構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後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最後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作為結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整合。閱讀教學的精髓在於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這些內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捨,把課文內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後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

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後,自然得出寫作啟示:

選材要豐富,並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閱讀課,所以要有閱讀的味道,定位在閱讀和寫作融合,以閱讀指導寫作,所以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於接受。

在最後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上總結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後,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

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構、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於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教學設想和實際教學效果總是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語言品味還不夠到位,由於注重競賽形式,並兼顧寫作啟示,為了趕時間,沒能在語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師預設的多,而學生雖有發現,因預留時間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來。

二是在總結寫作啟示時,對於學生有創意的發現,應及時關注並給予鼓勵。

三是作業的布置,應對學習的內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鞏固和加深學生印象。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認識作者、奠定情感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此文是一篇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文。因為,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課文的作者那特別的身份。田曉菲,五六歲時,在家長的引導下讀了很多詩和其他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小書呆子」,後來,又學寫作,並在初中時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得「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獎。

2023年在天津13中學讀初三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本文是她2023年十月(16歲時)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寫的。因為作者在寫作本文時的年齡與學生的年齡很接近,所以學生自然而然地覺得與作者拉近了距離,而且學生能夠很自覺地在把自己和作者對比之後產生對小作者的敬佩之情,為課文的學習奠下了乙個情感基礎。

筆者還在介紹完作者之後給學生出示了田曉菲十三歲時作的一首詩《露》,讓學生進一步接觸小作者。

二、認識北大、樹立遠大目標

田曉菲十三歲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這件事讓學生很是驚奇。原因有二:一是,在我們學校裡,學生的普遍年齡比較大,有的已經有十八歲了才上初一,與田曉菲比起來簡直令人咂舌。

二是,北京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是每個莘莘學子的夢想。但小小年紀的田曉菲在她才十三歲時就實現了,對於這裡較為封閉的學生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就在學生驚嘆之餘,筆者給學生出示了北京大學的歷史以及**(多**課),詳細地介紹了北大的規模、地位以及它那雄偉的讓作者初見它時丟掉信心的圖書館,這一介紹無疑給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的學生指明了航標,激起學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三、感知課文、認識成功歷程

激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之後,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對未來的幻想上,而是要研讀課文,學習作者成功的歷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文中作者說自己是「一葉不繫之舟」,很多學生不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那麼,我們來一起看一看穩重是怎麼寫的。

作者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文學作品,這使得她在來到北大前相當自信。但是,當北大那雄偉闊大的圖書館大立於她眼前時,她的誓言顯得蒼白無力了,她失去了信心,因為此時作者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於是,自從小心翼翼地佩帶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上的影像,不再是車窗外一掠而過的建築,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夢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識來對付的、不折不扣的現實。

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許多階段,那麼與北大的際遇,便是又乙個新的開始。」是的,作者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挫折」打倒,相反,作者開始對從未涉足過的世界進行探尋。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面目向她揭示和呈現,她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

北大為她展示了乙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她驚喜的天地裡,她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擺脫這沉重的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所以,作者說 「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到了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我是不繫之周」的含義了:

作者為了不斷地完善自己、豐富自己,即便是再美的東西,也不會阻止作者追求知識的腳步。因為,作者是在大海浬自由行駛的小舟,無拘無束。

四、總結經驗、活躍學生思維

在課將要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再次研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最後,這堂課在師生的共同**中結束了。這堂課給我的啟示是:

不要怕學生有問題,應該給與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

為你開啟一扇門

2009 2010學年度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主備人 惠煥英 一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文學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2 體會文學的魅力。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2 培養學生 讀則善思 的讀書習慣。3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中學語文的學習方法。情感目標 1 激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愛...

開啟一扇門

我臥室的門和父母的房間是相連的,父母的門永遠張開著。他們只要悄悄開啟我臥室的這扇門,便能獲知我房裡傳來的動靜。冷冷的清光從厚實的窗簾外隱隱地投過來,外面想必已經是黑暗的夜晚,燈光都已經關閉,家家戶戶都關上門睡覺了。被窩暖暖的,手錶上微光的指標提示我現在已經凌晨一點,心裡有一種欲睡卻又睡不著的難受。我...

為你開啟一扇門 學生用

三 合作 1 作者為我們開啟的是一扇怎樣的門?怎樣才能開啟這扇門?文中找答案 2 為什麼說文學是一扇重要的大門?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從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找出句子理解文學的重要性 3 根據預習案中摘抄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4 怎樣理解 高智商的野蠻人 當堂檢測 1 完成下列詞語的填空。深沉肅人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