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2021-07-05 00:05:33 字數 5406 閱讀 5810

5、古詩兩首

教學目的: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三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影、實物投影儀、實物:三稜柱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場景設定

在教室裡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

二、匯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放映廬山錄影)(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了以後,你覺得廬山怎麼樣?

生談感想(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後,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三、講解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並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3、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重點:捲舌音、平舌音)

4、範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

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後三個字連著讀。大家願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師配樂朗誦古詩

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配樂)

5、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師:在這堂課中我們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請讀一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

(激勵學生)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如果遇到了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合作學習)(課堂預計:

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後將這些解釋聯絡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絡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西林寺。)**廬山風景。6、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匯報。師:那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並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7、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找一找**中的峰、嶺。

生**錄影。

師:在看過了美麗的廬山後,我想請一位同學來判斷一下黑板上的圖形哪乙個是山嶺,哪乙個是山峰,現在請同學來朗誦這首詩。(引發感情:

在朗誦這首詩時你可以想象一下廬山的面貌;成片的雲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非常的高興,於是就朗誦出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8、分析古詩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所說的道理。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都想來朗誦,那就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但在朗誦這首詩時,請同學們思考乙個問題。

一般來說,古詩可分為兩部分——所見和所感。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感受的。

(學生朗誦時出示課件)(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後兩句寫感受。)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

(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麼處於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提示: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乙個面呢?

所以無論詩人從什麼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乙個——部分)

9、背誦

師:下面請同學們背誦這首古詩。

生背誦古詩(出示課件)

師檢查背誦情況

10、總結

師: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廬山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廬山也不相同,告訴我們乙個道理,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樣子會不同。現在,我要給同學們講乙個故事,大家在聽故事時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錯在那裡。

師講故事《盲人摸象》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四位盲人他們錯在那裡?

11、結束

師:請大家對照學習任務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學習要求)生檢查。

詩人蘇軾通過觀賞廬山明白了乙個道理——要想了解乙個事物就必須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實,許多道理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學習中找道理,學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觀察的

遠近/高低/各不同。 實寫角度不

不識/廬山/真面目,      同,觀

只緣/身在/此山中。 明理效果察

不同。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教學重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資料準備

背景**與詩境相關的掛圖字典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熟讀古詩,了解詩句大意感悟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學習"豚"

教師讀詩,學生邊聽邊畫出一類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

學生查字典豚:小豬,也泛指豬.

學生到黑板前寫生字,針對生字特點強調記憶.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莫:不要渾:(1)水不清,汙濁;(2)罵人糊塗,不明事理;(3)全,滿:~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

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點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檢查反饋

檢查背誦情況:個人感情背誦組內背誦小組競賽等不同形式檢查生字識記情況檢查對重點字,句的理解情況

六,作業布置

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蒐集有關作者陸游的生平資料

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間

創新火花

《遊山西村》另外一首

學法指導: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寫法指導:先抑後揚

擴充套件閱讀:建立作者檔案,擴大閱讀面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話或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詩的獨到理解

教學過程:

一,背誦引入

個人背小組背競賽背配樂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生卒年代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著名作品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公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

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三,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四,作業

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並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教後反思:

清晰的記得竇桂梅老師執教的那堂古詩文鑑賞課。我今天講授〈題西林壁〉一詩,決定借鑑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從吟詠入手,鑑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題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詩。

前兩句,孩子們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能夠點評精妙。

「老師,蘇軾對廬山觀察的真仔細啊,遠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態作者都很喜歡,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他每從乙個角度看,都覺得好奇。啊,怎麼和剛才看到的又不一樣了?」

「作者用詞準確,嶺和峰體現作者對廬山高大險峻的驚奇,嶺是山脈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對廬山的感情很複雜,他不知道該怎麼描述,所以把遠近高低看到的廬山用各不同留給我們想象了。」

那麼,後面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呢?

頓時,班裡鴉雀無聲。「作者為什麼要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蘇軾放眼廬山,遠近高低從很多角度去看的時候,他驚嘆廬山風景的瑰麗,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麼廬山的面目,為什麼作者說不識呢?他認為自己完全了解廬山了嗎?沒有!

為什麼沒有呢?」

孩子們齊聲回答「只因為在廬山中。」「只因為在廬山上,所以——」「不認識廬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廬山的全貌」那麼,從這兩句詩中,你領悟到了什麼呢?

又一次鴉雀無聲。「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對錯,可是——」「別人知道我們的對錯!」

「 是啊,那你再讀最後兩句,你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孩子們這次沉默了。理趣詩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類似的感情體驗,他們很難體會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境界,在這個時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筆把我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但是,那樣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後兩句詩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由衷的抒發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說,是怎麼看也看不全廬山的美景,同樣的,我們有時候看問題看不全面,是為什麼呢?」

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這一周,我們又走進了第二單元,讓孩子們來學習擁有一雙發現美,發現世界,認真觀察的眼睛,去學習作者們的觀察方法。孩子們興致勃勃,我們整體預習的效果非常好。走進古詩,了解歷史,走進作者,了解作詩背景,第5課,我用以一帶一的方法完成了。首先,這兩首古詩都是孩子們通過早讀已經耳熟能詳的了,所以,這一節我想滲...

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這一周,我們又走進了第二單元,讓孩子們來學習擁有一雙發現美,發現世界,認真觀察的眼睛,去學習作者們的觀察方法。孩子們興致勃勃,我們整體預習的效果非常好。走進古詩,了解歷史,走進作者,了解作詩背景,第5課,我用以一帶一的方法完成了。首先,這兩首古詩都是孩子們通過早讀已經耳熟能詳的了,所以,這一節我想滲...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參考1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首詩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於景,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默讀 朗讀 齊讀 引讀。做到讀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