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缺乏感恩意識的原因及對策

2021-07-03 13:37:38 字數 2221 閱讀 5471

俗話說:「羊有跪膝吃奶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善待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起碼支點。然而,在物質文明飛速進步的今天,卻出現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現象。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的人絕不是少數。

中職生正值青春發育期,思想活躍,善於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識強烈,但同時存在著內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識淡薄問題,對一些社會不正之風缺乏辯證理解。其主要表現為功利思想嚴重,心靈溝通少,人際關係冷漠,不懂感恩,甚至不尊重自己的老師,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筆者深感很有必要對當代中職生進行感恩教育。

本文對中職生缺乏感恩意識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對中職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方法策略,和大家一起商榷。

1 社會情感教育的失落與蒼白。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的轉型,人們的流動性日益頻繁,人際交往日益打破血緣關係、地域關係的束縛,向「陌生化」演變。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日益減少,變得逐漸疏遠、冷漠。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影響下,相當一部分中職生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感恩或者不會感恩。許多學生對家長的辛勞沒有感受,對老師的苦口婆心教育置若罔聞。

2 家庭感恩教育的滯後與殘缺。中職生中有較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在對他們的教育中,一切圍著「智慧型」轉,忽略了對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有些家長說,我們有勞保,將來不要小孩負擔,不要他回報什麼,因而淡化了子女感恩意識的教育。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少有感恩的情感體驗,也是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的溺愛讓孩子在情感上形成了心中無他人、冷漠、自私、以己為中心的性格特徵。

他們自主意識、權利意識強烈,但自立意識、責任觀念淡薄,依賴思想、享樂思想嚴重。他們極少反思自己應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對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權利義務,不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

3 學校德育與生活的分離與脫節。一些中職學校重技輕德,過於注重教育的功利性,過多地把學校中心工作放在專業知識、技能培養上,強調提高就業率,而忽視德育。校園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圍,難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學校重教書輕育人,感恩教育很難實質性地進入中職課堂的教育範疇,學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內化為學生的品德素質。很多學生出現了品行障礙或發展偏差,諸如知行脫節、表裡不

一、價值迷失等。

二、對中職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1 提高認識,讓學生知恩、懂恩。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須長期堅持,逐步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懂「恩」,要讓學生認識到:

大自然的賜予,社會的氛圍,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點點滴滴都是不求回報的給予,而我們從中所獲得的一切並非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學校可以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選派骨幹教師編寫有關客家人孝道、感恩、向善的校本教材;還可以通過其它學科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教材裡蘊涵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融入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感恩。

2 提公升情感,讓學生想恩、念恩。心與心溝通,情靠情感染。感恩教育必須以活動為載體,用各種教育活動豐富教育形式,採用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感恩教育影片和舉辦感恩教育文藝演出和中秋節、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主題演講等各種教育活動,營造教育氛圍,創設教育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靈受到撞擊,從而實現情感共鳴,達到強化教育效果。

「百善孝為先」,我認為孝心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先導。教師要注意把父母對子女之愛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同時圍繞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展開主題系列活動,如:「算算父母對自己養育之恩的經濟賬」、「回顧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關懷的美好一刻」等。

通過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從中深刻認識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回報他人和社會是自己的應盡責任。

3 導之以行,讓學生感恩、報恩。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學校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報恩,不能越過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範圍;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

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群活動,具體可以設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扮靚自然」等活動。又如在實習、見習環節,將團結協作、尊師敬師作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指標;在見習、實習過程中穿插以「愛崗敬師」為主題的各種活動,通過師生互動強化教育效果。

人生的槓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中職學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搖籃,更應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為塑造中職生知恩、識恩、感恩、報恩的健全人格做出不懈的努力。

(責任編校:揚子)

中職生的職業意識培養

作者 連麗紅 職業 中旬 2011年第09期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在不斷提高,不僅對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 敬業精神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為了讓職校學生畢業後能夠被社會認可 接納,在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教師要有意識 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職...

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分析及對策

摘要 通過了有關的文獻資料 問卷調查 訪談 數理統計 邏輯分析以及課內外的觀察,綜合了解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特徵 以及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對不同年齡的調查分析 統計,了中學生缺乏體育運動興趣的現狀成因,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關鍵詞 中學生,體育興趣,調查,分析,對策 興趣是人們力求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

中學作文教學創新缺乏的原因與對策

作者 葉仕娟 師道 教研 2014年第01期 目前,中學生作文時,畏懼作文 厭倦作文成了他們的共性,而內容缺乏創意,千篇一律,議論枯燥 乾癟無力又是乙個通病。相對應地,中學作文教學缺乏創新與對策,從而陷入尷尬境地。一 原因 1.作文教學缺乏創新意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多數教師作文教學方法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