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重點知識

2021-07-02 05:31:16 字數 4096 閱讀 2543

核舟記》

重點、難點:

1. 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說明的寫作方法。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詞語、句式,理解課文的一些句子中數詞直接修飾名詞的詞序特點,了解文章語言的準確、簡明。

3. 了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的精湛、成就的卓越,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新課講解]

1. 作家作品簡介:

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簷集》。

本文選自清朝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面具體的介紹了「核舟」的形象,熱情讚揚了我國明代的民間工藝匠人的雕刻藝術和才能,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

2. 重點字注音:

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xuān ruò sǎn rán

洢皿罔貽有奇軒箬糝髯

zhě tǎn jiǎo zhǔ qū jì rén xū yú fǔ

褶袒矯屬詘髻壬戌虞甫

3. 解釋重點文言詞語:

(1)實詞:

為:做罔不:無不,都

嘗:曾經

貽:贈泛:泛舟,坐著船在水上遊覽

許:上下,光景

啟窗:開啟

比:靠近

不屬(zhǔ):不相關連

了了:清清楚楚

為人五:刻成

曾:尚,還

盈:滿簡:挑選

修狹:長而窄

靈怪:奇妙

(2)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4. 重點句子翻譯:

(1)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乙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遊覽赤壁。

(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開啟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

(3)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

(5)蘇、黃共閱一手卷。

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

(6)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5. 文章分析:

(1)整體感知:

①結構層次:本文採用了「總述——分述——總述」的結構形式。

第一部分(1):總述王叔遠的雕刻技藝,引出「核舟」,點明題目。

第二部分(2——5):詳細具體的介紹「核舟」的內外形狀、結構和物態特點(先總寫後分寫)。

第一層(2——4):介紹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態特點。

第二層(5):介紹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對「核舟」總結、評價。

②主體段的說明順序:

課文第二部分介紹核舟按空間順序有主有次地說明。先介紹核舟的正面,再介紹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點介紹,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紹。

在介紹核舟的正面時,先介紹中間的船艙,然後介紹船頭,最後介紹船尾。

(2)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

1. 找出本部分中能總括全文,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特點的詞語。

奇巧。2. 本部分分別從哪些方面說明王叔遠技藝的精湛?

「能以……各具情態」分別從原材料的微小,表現題材的廣泛,藝術構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藝說明王叔遠技藝的精湛。

3. 「蓋大蘇泛赤壁雲」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總起下文。

第二部分:

1. 第二段的內容是什麼?

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船艙,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

2. 介紹「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作者意在表現什麼?

以核舟「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小船艙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細相對照,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的「奇巧」。

3. 第三段是介紹船頭部分,著重說明什麼?

著力表現蘇武、魯直和佛印三位遊覽者的神情態度。

4. 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麼?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裡。

5. 從作者對佛印的神態、動作的刻畫中可以看出他是乙個什麼樣的形象?

乙個不拘於世俗禮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6. 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麼?

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還因為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這樣說明與主題吻合。

7. 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也。」

8. 第四段文字的說明結構是什麼?

總分結構。先總說「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後分說,從「居右者」說到「居左者」。

9. 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乙個「若嘯呼狀」,彷彿是在那裡呼喚清風,顯得悠閒自在;乙個「視端容寂」,彷彿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乙個共同氛圍,這就是愉悅、輕鬆、活潑自樂。

10. 第五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11. 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為什麼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這是為了突出「核舟」的主題,同時也表現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12. 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不能。因為這是對前文說明的必要補充。

第三部分:

作者為什麼要對船上的事物進行不厭其煩地點數和說明?

強調了儘管核舟的體積之小,讓人對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豐富嘆為觀止。此時,作者最後發出的感嘆「技藝靈怪矣哉」,也正是讀者由衷地感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基礎知識:

1.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所通的字和它的意思:

(l)左手倚一衡木同

(2)臥右膝,詘右臂支船同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同

2. 解釋加點的詞

a. 嘗貽餘核舟一: b. 能以徑寸之木: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d. 如有所語:

e. 矯首昂視: f. 罔不因勢象形:

g. 神情與蘇黃不屬: h.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i. 珠可歷歷數也: j. 其船背稍夷:

k. 鉤畫了了: l. 其兩膝相比者:

3. 結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 )

a. 《核舟記》一文選自清代人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說明了雕刻家構思的巧妙,讚美他的技藝高超。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藝術形象,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d. 「嘗貽餘核舟一」,這裡指的是王叔遠把核舟贈送給蘇軾。

4. 找出譯文沒有錯誤的一項( )

a.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譯文: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約有兩粒黃公尺粒那麼高。

b.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譯文:在右邊的乙個梳著椎形髮髻,仰著臉,左手握住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是在大聲呼叫的樣子。

c.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文:他們的兩膝互相比著,隱藏在畫幅下邊的衣服摺紋中。

d.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譯文:字跡細得像蚊子腳,是用刀鉤畫出來的。

5. 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 )

a.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無不是按照所用材料的樣子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b.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那個人眼睛正視著爐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開了沒有的樣子。

c.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這是由簡短而窄長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d.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筆畫)細得像蚊子的腳,但一筆一畫卻清清楚楚。

6. 選出理解句意正確的一項( )

a.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開窗**,雕刻著花紋的欄杆互相可以看得見。

b.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核舟記重點句子翻譯

譯 推開窗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以下三句為倒裝句 2 其兩膝相比者 其相比者兩膝 定語後置 他們兩個緊挨著的膝蓋。3 簡桃核修狹者 簡修狹者桃核 定語後置 挑選細長的桃核。4 何陋之有 有何陋 賓語前置 有什麼簡陋的呢?5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譯 全都是按照 材料原來的 形狀刻成 各種...

《核舟記》文言知識整理

一 文學常識 1 核舟記 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學洢 約1596 約1625 字子敬,散文家,著有 茅簷集 2 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筆記 集 虞初新志 二 文言詞語 一 通假字 1 詘右臂支船 詘 通 屈 彎曲。2 左手倚一衡木 衡 通 橫 3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 通 又 用來連線...

《核舟記》文言知識整理

一 文學常識 1 核舟記 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學洢 約1596 約1625 字子敬,散文家,著有 茅簷集 2 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筆記 集 虞初新志 二 文言詞語 一 通假字 1 詘右臂支船 詘 通 屈 彎曲。2 左手倚一衡木 衡 通 橫 3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 通 又 用來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