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上提問的作用

2021-07-01 05:09:15 字數 4289 閱讀 7821

教育心理學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開啟學生智慧型之門的鑰匙,是資訊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古人曰:「學貴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也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

而課堂提問是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師生之間進行資訊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的提問,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巧妙地把問題貫穿於教學服務於教學,做到恰倒好處的拋磚引玉,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值得我們**的課題。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有幾點粗淺的意見與大家共同**。

一、重新認識課堂提問的價值所在

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既是教學資訊的傳播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過程。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小學數學教學行為,其教學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提問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行為,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願望。

2、 提問作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互動活動的召喚與動員行為,可以促進學生表達小學數學學習中的觀點,流露情感,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促進人際活動。

3、 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行為,可以維持正常有序的教學秩序,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數學教學上來。

總之,我們老師們要全面認識和發揮提問的教學價值,轉變以往提問過於偏重認知效益,忽視情感和行為效益的行動方式,強化提問在增進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經驗積累等方面的作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及情感需求,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

二、反思我們的課堂提問

縱觀我們的課堂,師生一問一答,熱熱鬧鬧,樂此不疲。但低效重覆式的提問,或不著邊際與要點的提問等等,學生的思維不但沒有得到啟發,而且教學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

我認為提問的缺陷有以下幾方面:

(一)問題的提出,缺乏主體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解決乙個又乙個問題的過程,那麼這乙個又乙個的問題是誰發現的,是誰提出的,這是乙個以誰為教學主體的問題。在課堂教學的「提問─回答─反饋」的環節中,提問由誰主導,反饋由誰進行,直接影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愛因斯坦說過:

學生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乙個問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模式去解決問題,而提出乙個問題是站在乙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認識乙個矛盾,衝破固有的思維方式而創造性地提出乙個問題。可見,問題的提出應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可事實如何呢?我我們的課堂提問都由教師嚴格、有序的主導來控制著問題,教師早先在教案上設計,課堂上乙個乙個提出,而學生只等待著教師的提問,並用一種標準答案來回答,這種一味地單相的教師問學生,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教師主導一切的做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依然沒有落實。

(二)問題的設計,缺乏**性

當學生「無疑」時,教師則「須教有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體現出自己的創造性。好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但很多時候我們為提問而提問,脫離學生實際,或浮光掠影,或針對性不強……。

正如張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樣,「問得太平直,太簡單,學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來,像『好不好』、『是不是』之類,看似熱鬧,氣氛活躍,卻無實際價值」;「問得太迂曲,太深奧,學生想半天連問題的要點還弄不明白,像猜謎語」;「問題太籠統,不著邊際,學生可以隨便回答兩句,很難說他對,也很難說他不對」。像這樣缺乏啟發性、**性的提問是數學教學的大忌,它不能使學生思維與教學產生共鳴,相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問題的解答,缺乏引導性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問題一提出,就忙著請學生回答。對一聲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對答非所問者,送之以搖頭。對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問題,迫不及待地請另外的學生出馬,直到答對為止。

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激勵、引導和啟發。沒有展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性,這樣只有問沒有啟,學生的智慧型大門是無法開戶的。

三、提高課堂有效提問的做法

(一)營造愉悅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參與學習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把學習引入一種與研究未知問題相聯絡的情境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情境中來,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是客觀事實的存在,同時在心理上造成乙個懸念,處於「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例項、實物、實情入手,設計謎語情境、故事情境、遊戲情境、動畫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內容聯絡起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講《八戒吃桃》的故事:

孫悟空在花果山種了一棵桃樹,桃子成熟了,孫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饞的豬八戒鑽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樹上桃子的,以後每天都分別偷吃了現有桃子的,, , , ,當他偷吃了4天又要飽饞一頓的時候,孫悟空回來了,看著被吃掉的桃子,孫悟空十分惱怒,舉杖將豬八戒痛打一頓,豬八戒忍痛逃了。孫悟空看著樹上剩下的20個桃子,搖頭嘆惜。

同學們,你知道這棵桃樹結有多少個桃子嗎?設計這樣的故事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起來,使學生處於主動探索學習的狀態。學生紛紛躍躍欲試,積極思考:

把樹上桃子分為5份,第一天吃了總數的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 ,剩下3份……,這樣每天都剛好吃了總數的 ,因而可求總數:20÷=100。

(二)提問要抓住關鍵,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於促進知識的遷移 ,有利於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

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乙個近似長方形,並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裡知識的內在聯絡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麼?

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乙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乙個近似長方形。教師提出: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 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麼樣?

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麼?③那麼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

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2πr/2)×r=πr r。在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靈活性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促進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並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現、歸納問題,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級教學圖形的拼組時,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後,教師進一步問:

你還能用不同顏色三角形拼出什麼美麗的圖案?給出這樣的問題後,學生就會放開思維的去發揮想象力,會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課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求同思維的同時,不可忽視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的開發,因為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源泉,而開放性問題是培養求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除了有計畫、有目的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問題培養學生全方位、多層次探索問題的能力之外,還應設計一些開放題,發展求異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打下基礎。

再如:在一年級教學找規律時,教師引導學生從物體的顏色、形狀、個數的不同分別來發現排列規律,接著又出示圍成圈男女同學跳舞圖(動感圖),師問:六一聯歡會上,我們班出了這個節目,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可以從男女生的排列、服飾款式、顏色的排列、舞蹈動作的排列來發現規律,甚至可以從更多方面來發揮想象力。

(四)注意提問的循序漸進,指導學生系統**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這是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後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或適當努力就能夠摘到果子。

因此,課堂提問的難度應要適中,不宜過難,否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無法保持持久不息的**心理,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在數學學習中有時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

這乙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乙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絡,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乙個整體的正確的認識。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引導學生量圓的周長、直徑,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然後提問: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多少倍?用什麼表示?

2、如果知道圓的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3、如果知道圓的半徑,你能否計算出圓的周長?為什麼?

4、你能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

總之,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數學問題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裡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徵來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把問題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作者 黃媛 數學大世界 下旬刊 2017年第06期 摘要 課堂提問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如何利用提問來最大程度地改善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教師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教師通過提問可展開各類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增加師生間對話的機會,有利於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能根據學生實際需求...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作者 許艾建 考試週刊 2013年第05期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絡教師 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

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作者 袁彩芸 速讀 上旬 2016年第11期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絡教師 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