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性評價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2021-06-25 01:40:27 字數 2839 閱讀 2370

三、表現性評價在資訊科技課中的實施步驟

表現性評價在資訊科技課中的實施主要分為四步:確定表現性評價目標、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制定表現性評價標準、設計表現性評價等級。

(一)依據學習目標確定表現性評價目標

在教學設計中需要對預期的學習結果進行詳細的界定,那麼可以從中直接選擇需要使用表現性評價的學習結果。據此對表現性的評價目標作出明確的規定。例如:

如果要求學生經過文獻查閱,選定某一名人或英雄人物進行研究,根據蒐集到的資料和研究結果,製作乙份關於該名人或英雄人物的多**演示文稿。則確定評價目標時,不僅應對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進行評價,還應對作品中體現出的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小組合作情況甚至口頭報告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依據表現性評價目標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

表現性評價要以真實世界的情境呈現來激發學生的實際表現,所以在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時,除了要明確採用何種評價形式、包括哪些評價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創設問題的情境。

在資訊科技課程中的表現性評價形式可以有紙筆測試、識別型測驗、結構化、模擬型、任務樣本、拓展性研究性學習任務六種。一般情況下,紙筆型表現性評價強調對學生在模擬情景中應用知識技能的評價,區別於傳統的紙筆測驗。鑑別型測驗包含真實程度不同的各類情境:

最簡單的可能僅僅要求學生識別某種工具、裝置、軟體並說明其功能;稍微複雜一點的可能是呈現給學生某個具體的操作任務,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工具、軟體以及完成這個任務所需要的步驟;更複雜一點的可能是讓學生識別或測試乙個有問題的程式、軟體,分析出問題及造成問題的原因。結構化的表現性評價是在標準的、有控制的條件下,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對同一系列的任務進行操作,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結構化的表現性評價多用於職業教育中對受訓者某種操作的熟練程度進行評價,在中小學資訊科技課中只有少數對操作的熟練性、精確性有一定要求的教學內容適合採用這種評價方式。

模擬型表現性評價力圖使評價任務總體上或部分地與現實情境中的任務匹配。例如,在不具備上網條件或上網會導致很多負面影響時,教師設定虛擬的網路環境並以此評價學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各種操作或利用各種服務和功能的能力;在真實的裝置非常昂貴或容易損傷時,要求學生在計算機模擬的各種虛擬實境環境中進行各種**性的操作等。(真實)任務樣本要求學生完成要測量的完整真實任務中的代表性任務樣本。

真實任務樣本包括完整的真實任務中最關鍵的部分,並要求在控制的條件下完成有關操作。例如,考察學生「利用某個已有資料庫輔助學習,開展專題研究」的能力時,就應要求學生經歷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關鍵環節,包括就某個專題檢索、甄別和篩選有價值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必要的排序和統計分析;根據資料之間的關係發現規律或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利用資料支援或駁斥某種觀點等。拓展性研究性學習任務是表現性評價最複雜的型別之一,拓展性研究性學習任務需要學生解決非結構性的現實問題,或製作獨特的作品,或兩者兼有的任務,其中涉及學業能力、交流技能和思維能力的結合。

評價的內容可根據課程標準、選用的教材及本校的條件而定,但要選擇代表重要學習結果和資訊科技課程核心概念的任務的內容。

問題情境創設時要注意:(1)科學性。設計的問題情境在文字表述上要清晰、明確,不能帶有歧義,表述的內容要準確。

(2)目的性。不同的評價目的,設計的問題情境要能完全吻合評價目的。(3)難易適當。

設計的問題情境不能難度太大,也不能過於容易。只有難易適當,才能有利於評價目標的實現。(4)真實性。

設計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真實的,對於紙筆測試中出現的虛擬問題情境,也應盡可能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只有將評價置於實際的問題情境中,才能真正地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遷移的能力,這樣的評價結果才是真實的。

(三)依據表現性評價目標制定表現性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教師進行評價的工具和依據。明確的評價標準能夠使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保持客觀性,減少主觀性和盲目性。如果是多位教師對同一問題情境中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可以增加信度。

對於學生而言,明確的評價標準可以使他們反省自己的學習,並為提高學習能力制定計畫。可見,評價標準的制定至關重要。

為了使評價標準更為有效,在制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利用可觀察的術語詳細界定學生的預期表現,並對評價結果的使用進行描述。

(2)將操作的觀察維度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3)為過程或結果的評價提供清晰、明確的標準。

(4)盡量選擇最相關、最真實的任務情境。

(5)當使用結構化的操作情境時,應提供清晰、全面的指導語。

(6)在觀察、評價和記錄被評價者的表現時應盡量客觀。

(7)在各種情況下觀察被評價者的表現並盡可能使用多種觀察方法。

(8)在觀察後要盡快做記錄。

(9)使用清晰、相關和易於使用的評定方式。

(10)根據評價結果的使用目的選用合適的計分程式,例如,使用整體性評價來對表現和結果進行整體評定;用分析性計分為教學提供診診斷資訊。

(11)告知學生用以評價其表現評價的方法和標準

(12)用其他成就證據來補充和檢驗表現性評價。

(四)設計評價等級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目標評價等級的確定首先要明確採用何種評價形式。評價形式不同,所設計的評價等級也應不同。如紙筆型表現性評價等級一般有標準答案,拓展性研究性學習任務則一般可分為優秀、良好、可接受、不合格等等級。

表現性評價通過學生外在的、可觀察的行為或學業成果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運用,不僅為學生展示和證明自己在資訊科技學科的進步提供了機會,也為資訊科技教師真實地了解學生提供了一條新途徑。而且,作為當今教育評價的潮流,它也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是,表現性評價並非盡善盡美,也有諸如效度與信度低、花費時間長、過程煩瑣等劣勢,而且它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著設計技術不成熟等缺憾。

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不能用表現性評價替代其它一切評價方法,在評價過程中要配合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妥善靈活地運用它,最好能將其與傳統的評價方法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建構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苗逢春

[2]《高中技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表現性評價在《生物教學論》課程學業評價中的應用

科教論壇 許東風吳 公升團賀根和胡文海 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西吉安 摘要 本文分別闡述了表現性評價的內涵和特徵,以及生物教學論課程學業評價理念和要求 表現性評價應用於生物教學論課程學業評 價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表現性評價在 生物教學論 課程學業評價中實施的內容和具體過程,並對實施後的情況進行了反...

表現性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

表現性評價是通過完成一些實際的任務,誘導出學生的真實表現,以此評價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運用真實的任務或模擬的練習來引發學生真實的反應,由教師或高水平評定者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直接的觀察 評判。表現性評價是20世紀的教育學家研究出的新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評價方式的不...

在資訊科技總結性評價中

在資訊科技總結性評價中,主觀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避免主觀題體積較大從而在評價中題量較少的問題?又如何避免主觀題閱卷中評分標準易受閱卷者主觀意志影響的問題?請老師們結合自身實際和個人發展規劃,談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認識。教師專業發展即教師為提高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 專業情意 教育理念等素質而不斷學習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