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2021-06-22 10:45:58 字數 971 閱讀 9333

吳忠市新區醫院

1.為了執行各種查對制度的準確性,在執行各種診療操作前應至少使用四種以上的識別方法(床號、姓名、性別、年齡), 不得僅以床號作為標識依據。

2.**在抽血,給藥或輸血時,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二種患者識別的方法,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

3.手術病人轉運交接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如:手術病人進手術室前,由病房**對患者使用藍色「腕帶」標識,寫清病人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科別,血型,手術室**核對,病人回房麻醉清醒後,由病房**核對取下。

4.轉送、接受患者,必須認真識別患者身份。

5.轉床、轉科時,必須及時更新手標帶資訊,並做到二人核對,確保患者身份識別資訊與手標帶資訊一致。

6.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粉紅色塑料腕帶作為各項診療操作前辨識病人的一種手段,並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診室實施,按要求做好登記記錄。

7.**在給病人使用腕帶標識時,實行雙核對。

附「使用腕帶識別標識制度與措施」

1. 各病區對手術、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粉紅色塑料腕帶作為各項診療操作前辨識病人標誌。

2. 急診科,icu,在與病區交接時,**對上述病人應認真核對腕帶標識是否與病歷相符(包括床號,姓名,年齡,性別,科別)並在護理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與簽名。

3. 外科系統各病區責任**對手術患者,查對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無誤後,進行術前準備,並在患者手腕上帶上腕帶,標明床號,姓名,手術名稱。雙側手術部位應標明左右。

手術當日,手術室人員應與送手術者共同核對標識上的內容,並與患者和家屬核對,無誤後方能送入手術間,並做好記錄與簽名。術後手術室仍應按識別卡與病區做好病情,藥品及物品的交接,無誤後方能離開,手術病人回病房,於次日上午晨**後由責任**核對取下。(患者麻醉清醒後)

4. 產科,nicu,兒科病房,針對無自主能力的嬰兒應給腕帶標識,內容包括嬰幼兒姓名,性別,床號,科別,父母姓名。轉科時應認真核對,並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簽名。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 昏迷 神志不清 無自主 ...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 昏迷 神志不清 無自主能...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 昏迷 神志不清 無自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