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與部位識別制度

2021-05-24 02:46:43 字數 2727 閱讀 2939

1、患者身份識別時診療活動中的重要步驟,是確保各項檢查、**安全、準確執行的基礎。

2、身份識別的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出生年月、id號/住院號等。

3、進行患者身份識別時,應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患者的語言、行為能力,採取恰當的方式,準確獲得患者的資訊。

4、實施有創或高危護理活動前,應主動使用兩種以上患者識別的方法,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依據。

5、在手術室、急診搶救室等科室中,對手術室、神志不清、無自主行為能力的患者,必須為其佩戴腕「腕帶」,作為身份識別的標誌。腕帶上應有患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入住科室、id號/住院號等資訊。

6、對於患者中的特殊場所(如急診科、中心輸液室等人員流動快、風險高的診療場所),接受特殊**(如手術、拔牙等有創或高危診療活動)時,應特別強調有效地身份識別,避免誤診誤治,給患者造成傷害。

7、在急診急救過程中,一時無法辨認患者身份時,可先給患者進行臨時命名或編號,待病情穩定後再做進一步的身份確認

8、在**前,應有兩位具有相當資質的人員對患者進行身份核對;必要時主動邀請患者/家屬參與部位確認。出科室接受**時,應攜帶患者x片,ct或mr片等資料,嚴防患者在進行有創或高危診療活動中發生部位及方式的錯誤。

9、特殊人群身份與部位識別。特殊人群:指意識/精神障礙、感覺器官功能不全、嬰幼兒、痴呆者。

1)就診時,**應通過陪伴獲得患者姓名、年齡、籍貫、出生年月、id號/住院號、支付方式等資訊。患者入院時,應填寫手腕識別帶,與陪伴著核對無誤後,系腕帶於患者手腕。

2)無陪伴的患者,**可為其暫取名,系手腕識別帶。

3)對感覺器官功能不全(失聰、視力差、語言溝通障礙等)的患者,**可借助筆紙、卡片、手語等工具,確認患者的身份。

入院患者身份與部位的識別制度

1、當患者辦理入院手續時,應與意識/精神正常、溝通無障礙的患者充分溝通,協助填寫相關資料,確認姓名、年齡、性別、出生年月、籍貫、id號/住院號以及身份證號碼,確認患者的真實身份。

2、醫保、其他商業保險理賠的患者,應核實其醫保卡,確認其他相關資料,認真分類,做出標記。

3、意識/精神障礙、感覺器官功能不全、兒童、痴呆者、參見「特殊人群身份與部位的識別」。

特殊檢查時患者的身份識別制度

特殊檢查指胃鏡、腸鏡、靜脈造影等檢查,要在不同的時段,通過核對其姓名、年齡、性別、id號/住院號、檢查專案、醫囑等,識別其有效地身份,減少部位及方式錯誤的發生。

1、檢查前:執行**核對醫囑和患者姓名、性別、年齡、id號/住院號。確定陪同檢查的人員、時間,並與檢查科室預約,通知患者做好檢查前準備。

2、接送時:護送員憑檢查申請(預約)單到科室,與當班**核對患者身份。

3、檢查時:檢查人員、護送員、患者三方,核對患者身份。

4、檢查後:檢查人員再次核對上述內容,告知檢查後注意事項,通知護送員送患者回病房。

5、護送人員與病區**再次核對患者身份,並交接有關事宜。

手術室患者的身份識別制度

手術前,病房**必須給患者系手腕識別帶。

1、手術患者身份與部位的核對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id號/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麻醉方式,擬進行手術的部位、cd/mr/x光片、檢驗報告單、術前醫囑簽名單。

2、手術患者身份與部位識別時機包括:

(1)術前:**執行術前醫囑時、手術室**到病區接患者時、患者到手術室後、手術開始前。

(1) 術中;切開**前、切開器官前、關閉體腔前。

(2) 術後;離開手術室前、回到病房後。

3、手術患者身份與部位核對:

病區**按「術前準備單」專案準備患者(術前準備、更衣、取假牙、取飾物、術前用藥、ct/mr/x光片、檢查報告單等)

(1) 到病區接患者時,手術室**與病房**第二次核對。

(2) 患者如手術室後,接患者的**與洗手**第三次核對。

(3) 手術開始前,麻醉醫師及手術主刀或第一助手第四次與**第四次核對。

4、手術後,護送患者的麻醉師/**與接收科室**共同對手術情況、麻醉方式,檢查引流管、全身**情況,測量生命體徵。

口腔科拔牙患者的身份識別制度

1、接診**查對患者的門診病歷與**單,諮詢患者的姓名、年齡、病情(牙齒有無鬆動疼痛情況)、主訴、有無***過敏史|既往史(有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檢視性別、id號/住院號、x線定位口腔情況。

2、經治醫生查對患者資訊、檢查口腔情況,、根據x線拍片結果確定撥除的牙位,並做好定位標記。

3、拔牙前,以治醫生再次核對患者資訊,x線定位片,準確無誤方可拔牙。

4、拔牙完畢,操作者和**再次核對患者的資料,觀察患者病情,交代拔牙後注意事項。

急診科患者的身份識別制度

1、急診科應對搶救室的床位進行編號,編號應固定、清晰、醒目。

2、接診**應評估患者的意識、精神、語言、思維、行為能力,與神志清楚、行為正常的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確認患者的姓名、年齡、就診原因,查對性別、id號/住院號,觀察患者的症狀、體徵與主訴是否相符。

3、遇成批患者救護時,按照國際編一的標準對傷員進行驗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4種顏色,對輕、重、危重患者傷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誌(腕帶),並扣繫在傷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以便後續救治辨認或採取相應的措施。

4.配合醫生搶救時,**應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核對腕帶,準確核實患者身份。

門診輸液室患者的身份識別制度

1、將輸液室的所有座位進行編號,並給於醒目的標識。

2、在輸液單填寫與座位相同的編號。

3、對照注射單核對患者身份,查對藥物名稱、劑量、用法、時間和途徑。

4、遇同名同姓的患者,**應在確認其身份後,在輸液架、注射單上做醒目標誌,提醒**在更換藥液時加強查對。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 昏迷 神志不清 無自主 ...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標本採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 昏迷 神志不清 無自主能...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式

吳忠市新區醫院 1 為了執行各種查對制度的準確性,在執行各種診療操作前應至少使用四種以上的識別方法 床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不得僅以床號作為標識依據。2.在抽血,給藥或輸血時,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二種患者識別的方法,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3.手術病人轉運交接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