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問行為課題研究第一階段總結

2021-06-20 20:38:15 字數 3225 閱讀 9045

2、所提的問題幾乎都有明確的答案。由此可知,問題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3、從教師的提問次數上看出,教師完全控制著課堂教學的節奏,這符合班級教學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回答教師提問的地位,缺乏師生「對話式」的問答行為。可以看出,啟發性的問題很少。

教師把提問僅僅當做是乙個手段,強調答案的標準性,忌諱學生提出反對自己的觀點或問題。

(2)、學生調查問卷部分內容及調查分析

1、從調查和觀察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教師提問回答的方式中齊答和舉手指定答佔了80%以上。其中學生舉手教師指定學生回答佔到70%,可見教師控制了課堂,而相當部分沒有舉手又不能回答教師提問的學生被忽略了。另外齊答在回答方式中也佔了20.9%,這從乙個側面反映問題質量不高,缺乏層次性。

2、學生對於教師所提問題的理解程度,42%的同學選擇了「有時不明白提問的是什麼」,這說明老師在提問時,有時候並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圖,造成學生理解問題時的茫然。

3、74.2%的同學認為教師所提問題是「經過思考能回答的問題」,25.3%的學生認為教師所提的問題屬於「只有部分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8%的同學選擇「不用思考也能回答的問題」。

(3)存在問題

1、提問過於頻繁,問題數量過多。

2、教師對於問題的表述有時不太清楚,造成學生理解問題時的困擾。

3、教師提問內容過於直白,沒有讓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

4、教師對於學生在回答問題是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的作用不夠重視。

(三)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論知識,通過教學實踐領會提問要點

1、組織課題成員進行課題專題培訓,進一步學習課題實施方案,使課題組的每一位教師都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要求和研究方向。

2.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效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有效課堂》等教育書籍並寫好讀書筆記,打下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3、積極參加鎮中心組的教研活動,從中取長補短,促進課題的研究。

4、五月舉行課題教研月,每乙個課題組成員都要上一節課題研究的精品課。從評課中找出不足,調整研究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課題組成員要聽足課,做好評課記錄,寫好教研月活動心得。

5.以年級為單位完成1—2篇教學案例及相關課件。

6.繼續學習相關教育專著,寫好讀書筆記。

(四)以一節現場課例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觀察活動

在課題聽課月中,以黃玉老師的一節一年級的數學課《統計》為課例,開展現場觀課、攝像,整理成課堂實錄,課後統計、分析並召開聽課分析匯報會。

其中,課題組設計了表一至表八分配給每位教師分工合作。

表四《教師提問行為類別頻次分析》觀察組

表五《教師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觀察組

表六《學生課堂行為觀察表》觀察組負責

表七《學生情感動機問卷分析》觀察組負責

表八《教師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觀察組負責

(1)、提問次數要少而精。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科學知識的關鍵,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盡可能設計出容量大的問題,避免問題過於細小繁瑣,以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性,以達到 「精問」的目的。

(2)、提問難易要適度。難度是指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難易適度就是指問題要切合學生實際。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不超出學生知識和智力的發展層面,使他們經過認真思考與探索能得以解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都能解答。

(3)、提問要切中要害。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節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三、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本階段,我們本著運用策略,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有計畫的開展了多節數學教學聽評課活動,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通過學習研究,以及課堂的實踐證明,無疑告訴我們乙個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們提問的技術,最好做到提問既有技術,又有藝術,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生命力!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取得的成績

1、我校的數學教師通過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都開始積極地努力創設乙個學生敢想、敢回答的良好課堂氛圍,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到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並通過此次課題研究帶動了一大批青年教師的教學研究意識。撰寫了多篇教學反思、案例分析、教學**。

如等。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提問指向不集中。例如,「銳角和直角各是多少度? 」 它的答案有無窮個。諸如此類的問題顯然是不科學的,指向不集中,導致學生概念模糊、思維混亂,所以很難達到提問的目的。

2、提問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課堂提問,應立足面向全體學生,即以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程度為依據,爭取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體現問題的層次性。而我們的課堂提問還不夠全面,仍存在問題,要麼,以個別思維敏捷、理解較快的尖子生為提問的出發點;要麼,以部分後進生為依託,問題缺乏彈性過於基礎。

這樣,致使教學效果形成個別學生超前、大部分學生滯後的局面,以及學生的應答率不高,氣氛不活躍,大部分學生沒有思維的增量發展。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乙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盡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做到「請進來,走出去」。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並請進專家為我們進行理論指導,走出學校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學習外面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教師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檢視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小結

小學語文單元目標教學 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從2010年9月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任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積極思索 加強相互間的合作交流,一切以課題研究為核心展開工作,得到了縣教育局教研室的技術指導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讓我們的課題研究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我們受益匪淺,獲得了寶...

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小結

小學生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培養 普化鎮韓河小學賀婉麗 2015年10月,為深入開展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對我校五年級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共發出學生調查問卷23份,有效問卷23份。家長調查問卷23份,收回有效問卷22份 統計結果如下 家長支援閱讀的16人,主動帶孩子經...

課題研究總結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 我所參與的課題現已經完成第一階段 2012年1月 2012年6月 的研究,本人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2011年11月12日,課題組在課題主持人楊寶林的組織下通過網路蒐集了關於 構建初中語文生成性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 的相關文獻資料,如 處理課堂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能力 論生成性教學 精彩課堂的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