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法律制度

2021-06-11 14:09:03 字數 1001 閱讀 1197

1、 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

春秋時期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確立―――生產力、政治體制、文化層面上;

法律制度變革―――各諸侯國相繼公布了成文法;

2、 各諸侯國的立法狀況

(1) 鄭國

西元前536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西元前501年,鄭國公布由鄧析私造並寫在竹簡上的竹刑。

(2) 晉國

西元前513年,晉國將範宣子的刑書鑄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3、 因成文法而引起的紛爭

(1) 鄭國子產公布刑書時,遭到經以叔向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

(2) 晉國鑄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對。

4、 公布成文法的意義

(1) 成文法的制定與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誌著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統治。

5、 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中取得政權的地主階級進行了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兩次發布變法令,第一次是西元前359年,其重點是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勢力;第二次是西元前350年,其重點是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

6、 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1) 立法指導思想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重其輕者」。

(2) 李悝的《法經》

《法經》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粗具體系的法典,於戰國初期由魏國的李悝制定。《法經》共有盜、賊、囚、捕、雜、具六篇,其階級本質是:鋒芒指向勞動人民,維護君主**,維護封建等級制。

《法經》在魏國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a、《法經》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和體系;b、《法經》促進了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

思考題:

1、 試析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公布成文法後形成的兩種對立態度及其背景。

2、 試述我國奴隸制法律制度解體的原因與標誌。

3、 名詞解釋:《法經》、「鄧析」。

4、 試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5、 試述新興地主階級立法的指導思想(法家思想)。

春秋戰國史簡介

歷史111 顧逸飛 公園前770年到西元前221年,叫做東周,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這一時期的歷史,與孔子修訂的 春秋 年代大致相當,所以歷史上稱之為春秋時期,時間為西元前770到西元前476年。平王東遷,春秋開始,這以後,周王室衰微,各諸侯爭霸。一開始,由於鄭國與周天王的矛盾,鄭國與周王在...

第7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教學目標 1.掌握春秋和戰國的歷史分期,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併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2.培養學生用聯絡的觀點 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的現象的能力。大國間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政治 經濟和軍事綜合實力的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國強兵。3.通過對齊桓公 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

春秋戰國歷史小總結

一 大事年表 前770年平王在晉文侯和鄭武公的擁奉下東遷洛陽,東周開始 前701年春秋初年的霸主鄭莊公死去,鄭國發生內亂,從而中衰 前685年齊襄公死,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治齊 前684年曹劌論戰 前656年秦穆公娶晉獻公女。之好 成語由來 前655年晉獻公向虞國請求借路討伐虢國。唇亡齒寒 成語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