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確定程式

2021-06-08 02:09:07 字數 4146 閱讀 9593

1目的通過對危險源的辯識,風險評價,判定出重大危險源及其風險,為建立、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依據,確保對重大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可能產生的事故和危害。

2範圍適用於公司在活動、產品、服務過程涉及的作業場所內的危險源辯識和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

3職責3.1管理者代表負責審批《公司重大風險清單》。

3.2安環科組織和指導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工作;負責編制《公司重大風險清單》。

3.3公司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工作,並對本部門存在的危險源按照策劃的控制措施實施控制。

4工作程式

4.1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確定生產或服務全過程,按照工藝流程進行危險源排查、辨識、彙總登記,再進行風險評價、分析確認、上報、建檔。

4.2危險源辨識

4.2.1辨識範圍

公司各部門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按照安環科要求填寫《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填表時應考慮以下內容:

a)崗位的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b)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相關方和訪問者)的活動;

c)人的行為、能力和其它人為因素;

d)工作場所內的所有裝置、設施、裝置,無論是由本企業還是外部所提供;

e) 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活動和情況;

f) 工作場所內外能夠對工作場所內人員帶來安全風險和健康損害;

g) 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

h) 裝置、工藝、材料發生變化時所帶來的新風險和健康損害;

i) 由於體系範圍發生變化,新的執行和活動所帶來的風險和健康損害;

j) 工作區域、裝置在設計時,要考慮有關風險,包括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性;

k) 對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l)公司安全生產主要部位:易發生火災、**重大事故的場所(甲醇合成塔、煤氣發生爐、貯罐、化學品庫、鍋爐、油庫等)。

m)公司重點監控單位:已發生工傷事故的單位。

n)危險源辨識要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考慮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性危害、生理性危害、行為性危害及其他危害型別。

4.2.2辨識方法

危險源辨識使用安全檢查表、現場觀察、座談的方法以及使用預先危害(因素)分析法;

4.2.2.1安全檢查表:剖析系統,列出危險源,確定檢查專案,按順序編制**,以提問或現場觀察等方式確定檢查專案的狀況,並填寫到**對應的專案內。

4.2.2.2現場觀察:對作業活動、裝置運轉或系統活動進行現場觀測,分析人員、工藝、裝置運轉存在的危險源。

4.2.2.3座談:召集安全管理人員、專業人員、操作人員,集思廣益、討論分析作業活動或裝置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對生產活動過程進行危險源分析。

4.2.2.4預先危害(因素)分析:新工藝、新裝置、新技術和新材料採用前,預先對存在的危險源類別、危害事件發生的條件、事故後果等概略地進行模擬分析和評價。

4.2.3危險源辨識實施

各部門組織具有現場安全管理經驗、熟悉業務和工藝流程的人員組成辨識組,收集本單位適用的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及其他安全管理檔案,採用 4.2.2的方法對本單位範圍內的生產、服務全過程進行危險源排查,分析危險源導致的風險,將辨識出危險源分類填入《危險源清單》,報公司安環科,安環科組織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職工代表對各單位、部門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和彙總。

4.2.4危險源的評審更新

隨著生產的進行或生產工藝流程有變化時,危險源應更新。正常情況下,每年應重新辨識一次,更新應在每年3月1日前完成;當工藝流程、生產規模、生產安全狀況有較大變化時,應及時進行辨識、更新。

4.3風險評價

4.3.1評價準備

有關部門組織安全管理人員、生產專業技術人員、員工代表組成評價組,收集準備有關的風險評價資料,包括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規章及其他安全管理要求,《危險源清單》和事故統計表等資料。

4.3.2評價流程

分析調查危險源——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4.3.3評價方法:是非判斷法、打分法等。

4.3.3.1是非判斷法

在評價風險等級時優先採用是非判斷法:

a)嚴重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風險因素;

b)員工及外來人員有嚴重抱怨和要求的風險因素;

c)曾經發生過重大事故且未採取有效防範措施的風險因素;

d)緊急狀態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害、健康損害的風險因素;

e)已觀察到可能導致風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

符合以上條款的直接判為重大風險。

4.3.3.2 安全評價打分法

公司制定的安全評價準則包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後果的嚴重性s,以及與其對應的風險度r。風險度r=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事件後果的嚴重性s.

風險度大,說明危險性大,需增加安全措施,或減少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範圍.(詳見附表)

危險度分數值在15-20分為重大風險,20-25為巨大風險,其中重大和巨大風險應上報公司,由公司集中控制,中等危險的危險源,由各相關部門控制,上報公司安環科備案,輕微危險和可接受風險的危險源由各作業崗位自行控制。

4.3.4依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結果,判定出的重大風險,填寫《重大風險清單》。

4.4風險控制

4.4.1 風險控制的優先原則:

a)消除

b)替代

c)工程控制措施

d)標誌、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 個體防護裝備

4.4.2重大風險的控制方法:

a)執行控制

b)目標和方案

c)應急準備與響應

d) 定期檢測檢驗及評價,採取區域性停車進行整改。

e) 立即停車進行整改。

4.4.3 一般風險因素的控制方法可採用培訓、警示、標識等。

4.4.4 安環科組織各部門制定本部門風險的控制措施,並經安環科、各部門分管經理、安全副經理審批,相關各部門遵照執行。

4.4.5風險控制策劃可參考以下內容:

4.4.6對不同級別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這些措施必須滿足使風險降低至有效控制範圍,而且不會帶來新的不可允許或重大風險。

4.4.7風險控制措施應首先考慮消除風險的原則,其次考慮風險降低措施(降低風險概率、降低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潛在嚴重程度),將使用個體防護作為最後手段。

4.4.8員工參與

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時,應有員工代表參與,員工代表要來自基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4.9 風險控制措施傳遞實施

a)安環科負責將分公司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的確定,並將重大風險因素及控制措施彙總後傳遞至公司相關部門及人員,並將此資訊報山西蘭花科創化工生產經營管理中心安全環保部備案,

b)各部門按照審定的風險控制措施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實施控制。

c)企管科、工會協助安環科確定與公司員工工作有關的健康損害的控制和預防措施,並傳遞至相關部門和人員(含外包人員及新入職人員)遵照執行。

d)各職能科室現場檢查活動所涉及到的危險源和健康損害,執行相關的控制措施。

4.4.10 風險控制措施評審

安環科每月或事故發生時,組織各部門及員工代表對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提出風險控制改進措施,並按《檔案控制管理程式》修訂《危險源、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提高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能力,並保留風險控制措施評審相關記錄。

4.5 危險源及重大風險因素的更新和持續改進

當工藝、材料、裝置、體系範圍發生變化時,要持續辨識危險源,形成檔案傳遞至相關部門,重新進行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

4.7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的監測;

4.7.1安環科應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全過程進行監測,執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監控與測量控制程式》。

4.7.2當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涉及有關教育培訓和協商與交流時,執行《人力資源控制程式》和《資訊交流與溝通控制程式》。

4.7.3安環科對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培訓及執**況進行監督檢查、彙總分析和考核。

4.8記錄管理

各部門負責儲存本部門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

5相關檔案

《人力資源控制程式》

《資訊交流與溝通控制程式》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監控與測量控制程式》

6相關記錄

《作業活動清單》

《裝置設施台賬》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確定表》

《重大風險清單》

附表: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s:事件發生結果的嚴重性

r:危險等級劃分

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

第一類危險源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論,事故是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作用於人體的過量的能量或干擾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是造 員傷害的直接原因。於是,把系統中存在的 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根據這一理論,可以立即對第一類危險源有乙個很好的認識。我們需要使用電能來帶動電機運...

09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控制程式

1 目的 對公司範圍內的危險源進行辨識,評價確定出重大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並就此策劃制定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措施。2適用範圍 適用於本公司危險源的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3 術語和定義 採用gb t19000 2000 gb t24001 2004 gb t28001 2001標準和公司 管理...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

人員和程式等 步驟二危險源辨識 辨識與業務活動有關的所有危險源,考慮誰會受到傷害及如何受到傷害。危險源分類方法1 安全科學理論 能量釋放理論 分為兩類 第一類危險源 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釋放的能量 這些能源或能量載體在受到約束或限制不會發生事故 決定的嚴重程度後果。第二類危險源 導致能量或危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