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故事第二彈 最強之面試

2021-05-08 01:48:03 字數 3910 閱讀 8086

故事發生在四月十七日。

我是區域人事,不需要天天坐班。如果沒什麼事,我很可能

九、十點鐘才到公司去。

這天早上,我整理了東西,計畫著下午的面試。接到了業務部門經理的來電,似乎很急,問我《員工資料登記表》放在哪了,說「宿舍房東介紹的兩個面試者已經到了」,問我什麼時候來。這時我突然想到,前一天晚上業務部門經理跟我簡單的提起過有兩個介紹來的應聘者,讓我今天面一下。

我把這事忘了。

我趕快收拾收拾東西,去往公司的路上。路上我回想昨天經理的對話,今天面試的兩個人,業務部門經理說有乙個是女的,我問他女孩也可以嗎?他說,可以呀,如果合適可以錄用。

一路上,我心思勾勒出一副精明強幹,秀外慧中的女孩形象,我該從哪幾個角度挖掘她的思維方式,從哪幾個角度考察她的行為模式,等等。

沒過多久,我到了公司,一進辦公室,我呆住了。

辦公室裡共有5個陌生面孔,業務經理被圍在中間,5個七嘴八舌的人pk業務經理。看的出來,業務經理明顯招架不住,一見到我進門,就迅速站起來,說:「小趙,你來了,你來面吧,我還有事,先走。

」送走了業務部門經理,我冷靜了冷靜,淡定歸位——坐到了中間,那5個人成半圓弧形坐在我面前。然後了解面前的5個人所處的角色,他們是:a、應聘者男;b、應聘者女;c、應聘者女的姑姑;d、應聘者女的姑姑的妹妹;e、應聘者男的爸爸。

應聘者a與b還有一層「親緣關係」,應聘者男a是應聘者女b的姑姑(c)的乾女兒的兒子。而我們公司宿舍租的公寓的房東是應聘者的姑姑的妹妹d。

總的來說,就是兩個應聘者和三個家長。說真的,按照常理,我應該把三個家長請出去,留下兩個應聘者a和b。面試的時候還應該分別先後面試a和b。

但是,我沒有那樣做。沒有那樣做不是不可以,而是一種選擇。我選擇留下三位家長,以1敵5。

原因有三:1、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家長是急切想知道公司的概況的,雖然說是房東的親戚,但房東也未必細緻了解過我們。我可以當場解答他們的一些疑惑;2、家長對公司和工作的看法,間接決定了員工的是否願意長期留在公司工作,因為既然應聘者帶著家長來,說明家長的話在他們看來是很有分量的,若應聘者不是塊料也就罷了,如果是個人才,抓住家長的心意,也就能抓住員工的心意。

3、我自己的私慾——小小挑戰一下,面試的過程中讓家長們自覺離開(換句話說就是把他們說跑)。(這個抉擇部分,我幾乎沒怎麼猶豫,緣由在腦子裡一閃而過)

我靜了靜神,拿出應聘者填寫的《員工資料登記表》,依次盤問了起來。坐在我正對面的是應聘者女b。帶副眼鏡,看得出是個老實厚道的孩子,但當我提問的時候,受到了極大阻礙,這個阻礙就**於——家長c。

我問的所有問題,b都不回答,連一句是或否都沒有,神態木納,眼神呆滯。而我的每乙個問題,都被家長c接過來回答了。我問一句,家長c就回答一句。

而房東d呢,也在瞎摻和,極力地表揚應聘者b。「我真不知道b哪點值得誇?」我心想,「您誇錯了,您應該誇c,所有的問題c都答出來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

」我裝傻,我問:「到底是b來應聘呢?還是家長c來應聘呢?」家長c答(還是她老人家):「b。」

我說,既然b是應聘者,那麼我的問題請b自己回答好嗎?

家長c,對著應聘者b,說:「你說呀,你都會呀,你在什麼什麼情況下遇到個什麼什麼問題,你怎樣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怎樣的。」b聽了,就說自己在什麼什麼情況下遇到什麼什麼問題........

整個把剛才c說的又重複了一遍。我注意到,這個時候b神情依然木納。

家長c,轉頭又對我說:「我這個侄女啊,本來就老實,不愛說話,不過沒關係,你放心,不影響她以後幹工作的,以後她去見客戶,我都跟著。我是幹保險的,什麼人都見過,見得多了,這次送侄女來,是希望借用這個機會鍛鍊鍛鍊她為人處世。

」(聽到這,我汗~,到此b已經出局,但又不能太生硬的拒絕,我想,一旦我拒絕,除了c要死纏爛打外,d也得死纏爛打的跟我著哩,等他們離開公司後,會不會到處宣揚說我們公司的壞話?)

此時此刻,我真正的對手是家長c的社會經驗,和房東d這層人際關係。我只要讓c屈服,d必然不會找茬,應聘者就是個傀儡。處理這種事的唯一途徑就是讓他們心服口服,不戰而驅人之兵。

首先先退讓,退讓,退讓的方式就是提問,不在乎提問都由c來回答,沒有關係,讓她回答,我還對她的回答報以肯定,並且還能夠進而附和。然後抓住對手乙個自以為了不起的理念,進行抨擊,最終打垮她的氣焰。

c很驕傲的認為坐辦公室,上正常班的沒出息,浪費時間,不如她幹保險鍛鍊人、出成績。

聊著聊著,我突然轉頭提問應聘者b:「你在這段工作經歷中,的銷售崗位,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每天都做什麼?

」、「你覺得你每天面對的客戶有哪些?」家長c可能覺得這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就沒有再插嘴。

b回答:「進來的都是客戶。」

我問:「還有呢?」

b一愣,「有時也有客戶帶朋友來,朋友也是客戶。」

我繼續問:「還有呢?」

b愣住了:「還有嗎?」

又輪到c登場了,c忙在旁邊打圓場:「他問你你遇到的客戶都是什麼樣的?你怎樣分辨客戶需求。」

我說:「請你們聽清楚我的問題,我的問題很簡單,誰是你的客戶。我沒有要求你講怎樣區分客戶。」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考驗應聘者的智商和靈活應變能力,而是考驗「攪局者」的智商和靈活應變能力。而不論應聘者和攪局者,都無法答出正確的答案,我的反擊就此開始~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不論你在任何公司,任何崗位角色,身邊都存在著三種客戶關係:領導、平級同事和下級,」我說:「對於乙個銷售來說,你面對的來買東西的客戶是外在客戶,而在工作場合當中,領導要求你做某些工作,或領導要求你達到某項業績指標,這個時候,領導對你提出了需求,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要滿足他的需求,領導是你的客戶。

在乙個企業環境中,你不可能乙個人在做事,你做的事有可能是某個專案的一環,也有可能是同事做完交接給你的,有可能是你做完需要交接給別人的,這個時候,你與與你有工作交接來往的同事之間,互為客戶。而你屬於最基層銷售人員,沒有下級,下級客戶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你的客戶是:

領導、平級同事和外來消費的客戶。」

「你知道你們為什麼答不出來嗎?」 「因為你們缺乏在辦公室環境中磨練,毫不過分的說,辦公室就如同戰場,處理好辦公室關係,你的客戶意識和人際關係意識基本上就合格了,而再在其他方面發展,我相信如魚得水。」 「這份工作,最看重的就是你把握人際關係的能力,另外就是推銷能力,你們是否知道,現在坐在我面前的b,我是在對你面試,也可以這樣講:

你是在向我推銷你自己。請問b,你是否成功的向我推銷了你自己?你對這推銷是否滿意?

」(這個時候,底下鴉雀無聲~)

「乙個無法推銷自己的員工,我們是否會相信他能夠成功的推銷出公司的產品?」

我轉過頭來對c和d講,「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不是大學,也不是家庭,最好的學校在哪?」

我頓了頓:「最好的學校是社會,社會大學是最好的大學。」 「應聘者b,四年工作經驗,面試過後給我的感覺她與應屆畢業生差別不大,為什麼?

為什麼她的進步緩慢?與乙個應屆畢業生無異?」 我對著c說:

「剛才您講,您想讓我給她一次鍛鍊的機會,並且您會在一旁指導她,我覺得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大錯特錯了。」 「辦公室環境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安逸,我希望您能讓b先在乙個固定的辦公室環境中試煉一陣,您可以指導,但不是手把手教,因為您來不及教,她的對手就又變化了,但總的來說辦公室環境是固定的,同事之間變動小,還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或規律。您要讓她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

給她成長的空間,她才會成長。」

此番話,說得家長c心服口服,c說「那,這樣,不如讓她先在我的保險公司裡鍛鍊鍛鍊好了。」(我一聽,還想說些什麼,但目的已經達到,多說無益了。)

果不其然,說服了家長c,也就說服了家長d和e,d和e沒聽完,就離開了座位,到外面等候了。

最後,當我面試應聘男a的時候,c也離開了辦公室,留下我和a單獨面試。

a的面試過程比較順利,按照預設的行為面試問題一步步展開,業務能力方面,a還是比較合適的,但最後的結果又如我開始所預料的那樣,沒有留下。因為家長對公司的制度不滿意,覺得不公平,a還沒有覺得多麼難以接受,而通過家長們的干預後,果然,a沒有接受這份工作。

小結一下,我認為做好招聘,要有一顆空杯心,一開始不能太挑剔這個那個,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這個案例成功的完成了領導交給的任務,在面對人情關係的時候,使應聘者及家人期待而來滿意而歸,很好的維護了企業形象,同時也保證了企業團隊中員工的戰鬥力。

最後用林則徐的一聯收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第二單元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胸有成竹 東營區實驗學校張秀華 設計理念 本組教材中的兩首古詩和三篇課文都是圍繞 觀察和發現 這一主題編排的,內容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所以在教學成語故事時要著力體現 觀察和發現 這個訓練重點,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 幫助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 學會觀察的方法 形成觀察的能力...

教師招聘考試之面試教師技能篇 匯入技巧 二

二 匯入原則 匯入乙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效果。在設計匯入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 針對性原則 匯入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認知特徵 情感態度 知識結構 語言能力,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相適應,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針對不同年級 不同班級 不同...

第二章招聘調配

1.招聘環境分析 組織外部環境因素 1 經濟條件 2 勞動力市場 3 法律法規 招聘內部環境 2.組織人力資源配置分析 1 人與事總量配置分析 人與事總量配置涉及人與事的數量關係是否對應,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這種數量關係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2 人與事結構配置分析 人與事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