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發展

2021-04-12 17:05:27 字數 3536 閱讀 6422

自從人類有了生產活動,就開始了生產管理的實踐。18世紀70年代西方產業革命之後,工廠代替了手工作坊,機器代替了人力,生產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開始系統和大規模地展開。

生產與運作管理既要解決傳統產業存在的問題,也要針對服務業、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有人說mba代表著財富、地位、權力和榮譽,然而生產與運作管理卻意味著汗水、心血、能力和膽識。要搞好生產與運作管理,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生產與運作管理,比企業管理其它任何領域付出的勞動與資本、人力與物力都要多。

現代企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精細,任何乙個生產環節的失誤都可能使整個生產過程無法進行。為了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提高產品綜合競爭能力,採用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先進生產製造模式 , 提高生產與運作管理水平已勢在必行。

1、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涵義

(一)生產與運作的概念

1、生產與運作的概念

生產與運作的實質是一種生產活動。人們習慣把提供有形產品的活動稱為製造型生產,而將提供無形產品即服務的活動稱為服務型生產。過去,西方國家的學者把有形產品的生產稱作「production」 (生產),而將提供服務的生產稱作「operations」(運作)。

而近幾年來更為明顯的趨勢是把提供有形產品的生產和提供服務的生產統稱為「operations」,都看成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的過程。

2、生產與運作活動的過程

把輸入資源按照社會需要轉化為有用輸出,實現價值增值的過程就是運作活動的過程。其中,輸出是企業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也是它賴以生存的基礎;輸入則由輸出決定,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決定了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和其它輸入要素。乙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特色與競爭力,是在轉化過程中形成的。

因此,轉化過程的有效性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3、製造生產與服務運作的區別

有形產品的製造過程和無形產品的服務過程都可以看作是乙個「輸入-轉換-輸出」的過程,但這兩種不同的轉換過程以及它們的產出結果有很多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產品物質形態不同

製造生產的產品是有形的,可以被儲藏、運輸,以用於未來的或其它地區的需求。因此,在有形產品的生產中,企業可以利用庫存和改變生產量來調節與適應需求的波動。而服務生產提供的產品是無形的,是不能預先生產出來的,也無法用庫存來調節顧客的隨機性需求。

(2)顧客參與程度不同

製造生產過程基本上不需要顧客參與,而服務則不同,顧客需要在運作過程中接受服務,有時顧客本身就是運作活動的乙個組成部分。

(3)對顧客需求的響應時間不同

製造業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可以有數天、數週甚至數月的交貨週期,而對於許多服務業企業來說,必須在顧客到達的幾分鐘內做出響應。由於顧客是隨機到達的,就使得短時間內的需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服務業企業要想保持需求和能力的一致性,難度是很大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製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在制定其運作能力計畫及進行人員和設施安排時,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

(2)生產與運作系統

從系統觀點來考察生產運作,可以將企業中從事生產運作活動的子系統稱之為生產運作系統。應強調的是,企業生產運作系統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生產運作系統,有時也稱為製造系統,是指直接進行產品的生產加工或實現勞務的過程,其工作直接決定著產品或勞務產出的型別、數量、質量和生產運作費用。

廣義的生產運作系統除上述內容外,一般認為還應包括企業中的研究開發、生產運作的**與保證、生產運作計畫與控制等於系統。

研究開發系統是進行生產運作前的各項技術性準備工作以及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預先決定了產品或勞務產出的效果;

生產運作的**與保證系統的作用在於提供足以保證生產運作不間斷進行所需的物料、能源、機器等各種要素,並使它們處於良好的狀態,因此,將直接影響著基本生產運作的正常執行;

生產運作計畫與控制系統,又稱為生產運作管理系統,是對整個生產運作系統各方面的工作進行計畫、組織、控制和協調,其作用類似於企業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本課程所指生產運作系統是廣義的生產運作系統。

生產運作系統的職能

從本質上講,生產運作系統是乙個投入—產出系統,其職能就是將一系列投入轉換為社會和使用者所需要的產出。

生產運作系統體現為物質與能量的轉換過程,即對投入的人、財、物、資訊等各種資源進行加工轉換以提供社會和使用者所需要的產品或勞務的過程。

生產運作系統由投入、生產運作(轉換)過程、產出和反饋四個基本環節構成。投入要素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加工物件,如原材料、零部件等,它們最終構成產品實體的一部分;

另一類是雖不構成產品實體、但對生產運作系統執行起決定作用的人力資源、裝置、土地、能源、資訊資源等。

生產運作過程是直接進行加工、生產或服務,實現物質與能量的轉換的過程,處於生產運作系統的核心地位。生產運作系統的產出主要是社會和使用者需要的產品或勞務,但同時還存在一些「副產品」,有些副產品是有用的,如知識,而有些副產品則是有害的,如噪音、邊角廢料等.企業應努力減少有害副產品的產出。一般常從使用者在品種款式、質量、數量、**、服務和交貨期等方面要求的滿足程度出發,衡量生產運作系統產出的好壞。

生產運作系統的反饋環節執行的是控制職能,即收集生產運作系統執行的輸出資訊,並與輸入的計畫、標準等資訊進行比較,發現差異,分析差異及其原因,從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消除差異。

生產運作系統的構成要素

生產運作系統包含兩類要素:硬體要素和軟體要素。

(一)生產運作系統的硬體要素

生產運作系統的硬體要素——構成生產運作系統主體框架的那些要素。主要包括:①生產技術;②生產設施;③生產能力;④生產系統的整合。

硬體要素是形成生產運作系統框架的物質基礎,建立這些要素需要的投資多,一旦建立起來並形成一定的組合關係之後,要改變它或進行調整是相當困難的。

(二)生產運作系統的軟體要素

生產運作系統的軟體要素——在生產運作系統中支援和控制系統執行的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員組織;②生產計畫;③生產庫存;④質量管理。

生產運作系統的軟體要素的改變和調整較為容易。因此,採用何種軟體要素,決策風險不像硬體要素那樣大。但在實施過程中,軟體要素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對這類要素的掌握和控制比較複雜。

(3)生產與運作戰略概述

1企業戰略

(一)企業戰略的含義

企業戰略是企業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對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方向和重大問題問題所作的長遠的和全域性性的謀劃。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企業戰略的制定過程

制定企業戰略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要分析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二、運作戰略

1.運作戰略的含義

運作戰略是指:在企業(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組織)經營戰略的總體框架下,決定如何通過運作活動來達到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它根據對企業各種資源要素和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對與運作管理以及運作系統有關的基本問題進行分析與判斷,確定總的指導思想以及一系列決策原則。

2. 生產運作戰略與企業戰略的關係

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通常是由企業經營戰略所決定的。在企業整體經營目標之下,企業的不同職能部門分別建立自己的職能部門戰略和自己力圖達到的目標。因此包括生產運作戰略在內的各個職能級戰略的制定,都受企業整體目標的制約和影響。

3. 制定生產運作戰略的影響因素

制定生產與運作戰略是,同樣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分為兩大類: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制定生產運作戰略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與制定企業戰略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是一樣的。

二生存與運作現階段在企業中的發展與應用

生產與運作管理A

一 單項選擇 每題1分,共20分 二 多項選擇 每題2分,共10分 三 判斷題 每題1分,共15分 四 名詞解釋 每個名詞2分,共10分 生產與運作管理 答 生產運作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主要環節 生產運作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職能之一 主要包括財務 營銷 生產 技術 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 生產運作是企業競爭力...

生產與運作管理

生產與運作管理 專公升本 階段性作業1 總分 100分考試時間 分鐘 單選題說明 1.在大多數的企業中存在的三個主要職能是 4分 a 製造 生產和運作 b 運作 營銷和財務 c 運作 會計和營銷 d 運作 製造和財務 參 b 2.低層決策被稱為 4分 a 戰略決策 b 戰術決策 c 操作決策 d 參...

生產與運作管理

1 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區別 2 現代企業環境的特徵 1 市場需求 多樣化 買方市場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2 技術 新技術不斷出現 3 競爭 競爭方式和種類越來越多 4 全球化 資訊科技 技術進步帶業企業環境和經營方式的空前變化。3 服務運作管理的特點 1 運營的基本組織方式不同。2 產品和運營系統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