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推廣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和措施

2021-04-12 15:19:29 字數 4906 閱讀 5159

1、目前中小學生的道德現狀

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長期以來,中學階段教育在應試教育指導下了,在不少「恨鐵不成鋼」的教師和「望子成龍」的家長心目中,「好學生」「好孩子」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在學習生活中,多注重智育教育,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質的教育;多注重成績單分數,忽視了對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多注重裝輸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

而導致許多中學生道德缺失,存在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有所滋長,缺乏基本愛心,集體主義淡漠,責任感不強,沒有正視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協作精神差等不良表現,有的學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美好前程毀於一旦。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1]。

中學生道德缺失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全面分析新時期中學生道德現狀,了解問題形成因素,尋求適合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對策,對中學生道德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1、中小學生道德現狀及表現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新時期中學生的成長環境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總的來看,他們有著樂觀向上的生存觀、市場經濟的頭腦、法制觀念以及民主意識等特點,勇於拋棄舊意識、舊觀念,渴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他們勤奮好學,爭取成才,善於分辨真假、善惡和美醜,這些都是中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良好表現。

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部分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也存在不少問題。

(1)基本道德情感缺失。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它的一些負面影響也日益表現出來,令一些中學生產生了對誠信意識的背離,撒謊、作弊、違紀等現象在部分學生中相當普遍。一些學生不願刻苦學習,卻又想表現自己,於是用弄虛作假的手段騙取成績欺騙老師和家長,以獲取名利,不守誠信的現象嚴重影響著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不能確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評判標準,從而缺失正義,對於不平、不公之事不是據理力爭,而是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社會責任意識弱。

(2)日常行為規範缺失

當前,在校的中學生絕大部分社會公德意識是比較好的,認為應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但在社會公德的實踐中卻令人擔憂,亂劃課桌、粗言穢語、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卻要求他人行,這是典型的知行偏離。

還有部分學生虛榮心強、攀比成風,分強調自身的物質基礎,穿名牌、用名牌、趕新潮、趕時髦、比闊氣,甚至為了顯闊,不惜欺騙家長和老師來達到自己炫富的目的。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2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他們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週末整日泡在網咖,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甚至有學生逃課、曠課長達數週[2] 。

(3)自我中心過於突出

當代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了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將這種「家中我為王」的觀念,帶進了學校,帶進了社會。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上,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強調個人意志,以至於寧可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也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在處事過程中,表現出極強的性格特徵,率性而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考慮事情所造成的後果。學習上不思進步,生活上追求享樂,渾渾噩噩度日,缺乏做人常識,心理放蕩反逆,無視校規校紀,甚至以頂撞老師、搗亂課堂逞能,這一小部分學生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如此種種問題,與我們所處的社會和時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協調,著實令人擔憂。

2.中小學生道德缺失影響因素

當前中學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為自身、社會、學校、家庭四個方面,其中客觀原因是由於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部分不當和三者沒有有效協調造成的,同時加上自身年齡階段的特點和個人侷限,致使道德行為規範缺失。

(1)自身客觀條件限制

中學生某些自身的因素是思想道德消極的主觀原因,由於中學生掌握的道德知識不是很系統、不是很精深,加上他們半成熟、半幼稚性的心理,對事物的認識具有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容易把冒險當勇敢,把輕率當果斷,把無聊當有趣,在**面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有較強的模仿性和依賴性,同時由於閱歷少,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對書報雜誌、電影電視中的不健康情節盲目模仿,對低階趣味津津樂道,不分是非,盲目模仿,對青少年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道德結構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有些學生往往缺乏堅強的道德意志,不能用正確的認識戰勝不合理的慾望而發生不良行為,發現一些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後,經批評教育後認識到是不正確的,但不久又會出現同樣錯誤。

(2)社會不良氛圍影響

市場經濟背景下,各種經濟形式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與多種經濟形式相對應的是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這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必然導致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多元化[3],使得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無條件地服從集體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甚至矯枉過正,從「無條件」服從集體趨向有條件服從,甚至趨向於盡量巧妙地保護個人利益。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範,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4];不講信用、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這些給中學生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貧富差距拉大,失業、離婚率上公升等社會問題,使一些青少年產生信任危機和價值觀混亂。

一些影視作品、網路遊戲、報刊中色情、打鬥、**與暴力場面充斥,使一些學生盲目模仿,危害著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網路開放,對中學生來說網路是乙個「天使」與「惡魔」同在、鮮花與陷阱並存的世界,對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也是一柄雙刃劍它既是乙個新的資訊源,又是一傷害源[5]。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活動場所較少,許多學生只有到網咖、歌舞廳、電子遊戲廳等營業性場所參加娛樂活動,不少學生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越陷越深,甚至有人因此走上歧途。因此社會大環境大氣候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消極的問題不容忽視。

(3)學校道德教育偏差

重智育輕德育

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對這一代中學生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應試教育仍導致學校重智育而輕德育。以考試分數定錄取線,公升學率依然是衡量學校聲望和地位的首要標誌,對思想道德教育大都是流於形式,使教育活動偏離了教育目標,影響了學校正向功能的發揮。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影響,有的老師對道德差、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產生煩惱厭惡情緒,甚至採取過火的批評和體罰等錯誤手段,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和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係惡化。

也有一些素質低、缺乏責任心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原則,不分是非,同樣不利於對學生的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社會壓力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校長為了片面追求公升學率,不得不為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淡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加上學校和教師拼命抓教學質量,對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挫折則視而不見,使思想上消極傾向得不到及時正確引導,導致學生思想上的問題越堆越多。

道德教育不到位

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學校往往重視歷史人物、英雄人物、偉人、名人的榜樣示範作用,而忽視當代的、現實的、身邊的、普通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蹟。在教育方法上,把道德教育簡單地理解成知識的教育,於是道德教育就成了教師在封閉的校園內解釋道德條目,學生在封閉的課堂上背誦、默寫道德條目,教育要解決的似乎僅限於學生知道不知道,而無法解決學生怎麼做的問題。道德實踐趨向形式主義,現在學校雖然認識到道德實踐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學校也只是將道德實踐理解成一兩次「作秀式」的活動[6] ,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深入開展。

(4)家庭教育誤導缺位

家庭教育鬆弛和誤導,妨礙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父母、長輩行為不檢,言傳身教差。少數家長文化水平較低,行為粗魯,常講髒話;有的家長作風不正,違法亂紀,吃喝嫖賭,行為放縱;個別家長行賄**,**腐化;有的購買、**黃色錄影、登入黃色網頁等。

這都給子女直接樹起了壞榜樣。父母、長輩教育方法不當,正面引導不夠。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簡單,往往以錢物代替對子女的表揚和獎勵,以打罵代替對子女的批評和約束,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

不健全的家庭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些離異單親家庭,孩子失去家庭溫暖,沐浴不到父愛、母愛;有的家庭父母長期「內戰」,令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靈的嚴重創傷。部分父母忙於工作商務,對孩子不聞不問,缺乏情感的交流,疏於管教,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有著缺陷、不良的家庭教育必然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3、推廣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生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現代精神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但由於商品經濟和外來文化的衝擊,在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會道德滑坡的現象。如:

是非、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行為成為社會公害。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必然會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思想造成極大影響。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對學校德育的優勢作用,採取有效措施,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校園裡發揚光大,切實提高學校素質教育實效。

這已成為時代的疾聲呼喚。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正是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如愛國衛家、忠烈剛直、勤儉節約、克已奉公、孝敬長輩、。

1、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才培養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傳統?一般說來,傳統是已經過去了的事物,是長期以來積澱在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理中,並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然發揮著影響和作用的一種現象。傳統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在整個人類的各種傳統中,文化傳統對人才培養和人才成長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文化傳統是對人類在今天以前所創造的精神現象的乙個總稱,它的內容就其主要方面來說,包括從一定價值導向出發的哲學的、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倫理的、文學的、藝術的、宗教的各種思想觀念的綜合。文化傳統雖然有著多方面的內容,但它又有著自己的核心。

文化傳統的核心,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一追求,是貫徹於一切思想的一根主線,即嚮往美好貶斥醜惡,對人類幸福的渴求和對高尚道德品質的嚮往。因此,我們在研究傳統文化時,要著重研究它和人才培養的關係,因為在人類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值得我們借鑑、吸收和弘揚的因素和內容,對人類社會繼往開來,保持可持續性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論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作者 練貴賢 學校教育研究 2017年第11期 一 傳統文化 漢書 對 傳統 一詞的注釋是 世代相繼 的意思,在現代意義上,是指世代相傳 從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 文化 道德 風俗 藝術 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歷史上出現了眾多的文化,但這些都不是傳統文化,只有具有重要價值 長期積澱下來,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才...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作者 李昌生 學園 2015年第02期 摘要 中國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營造氛圍 教育實踐 開展活動及與養成教育結合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對小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關鍵詞 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總結報告

文化育人,課程育人,傳統文化讓教育綻放光彩 志遠小學弘揚傳統文化工作情況匯報 高新區志遠小學李禕劉麗霞 根據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 技藝的傳承,努力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特色學校,為學生發展奠定厚實的文化底子,從而淨化心靈 提公升品位 完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