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矯正研究方法

2021-04-01 10:46:33 字數 2799 閱讀 6723

1 、持續記錄法

持續記錄法:是將某一特定時間內所發生的目標行為,從頭至尾持續地加以一一觀察和記錄的一種特殊方法

在持續記錄中,觀察者能夠記錄目標行為的不同的尺度,具體說,就是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潛伏期

頻率:在特定的單位時間內,行為平均發生多少次

持續時間:指乙個行為從開始到結束所占用的時間的總量

強度:指行為中所包含能量的總量。(需借助儀器,測量較難)

潛伏期:指從某種刺激事件到行為發生之間的時間長度。

遲到行為的持續記錄表

2 、成果記錄法

成果記錄法:又稱持久成果記錄,是記錄行為發生帶來的切實結果或持久的成果的方法.

3 、時距記錄法

這種記錄法是先根據需要選定某一特定時段為觀察時間,分成幾十個相等時距的小時段,然後逐一觀察和記錄在每一小時段內目標行為是否發生。小時段(10-30秒),大時段(2-5分鐘)。

4 、時間取樣記錄法

此法需先確定某一特定時段為觀察時間,再將其分割成若干個小時段。時段的劃分既可保持時距相等,也可採用時距不相等的分段法。觀察者不需在特定時段內自始至終觀察患者的目標行為,只要在每個小時段的某一固定時機,如開始時刻或終了時刻,觀察目標行為是否發生,並做記錄即可。

(時段為2-5分鐘,需有定時裝置)。

觀察信度的檢驗

觀察信度指觀察所得結果的可靠性 :

(1)粗略信度檢驗法

(2)逐距核對信度檢驗法

(1) 粗略信度檢驗法

信度檢驗法的計算公式是:

較少次數(時間、強度)

一致百分率100﹪

較多次數(時間、強度)

(2) 逐距核對信度檢驗法

逐距核對信度檢驗法的計算公式是:

甲、乙觀察一致的次數

一致百分率100﹪

甲、乙觀察一致的次數+不一致的次數

三、用圖表記錄行為和測量變化

圖表的組成部分及繪製

使用行為資料製圖

不同行為尺度的製圖

(一) 圖表的組成部分及繪製

因為圖表顯示出一段時間內的行為水平,所以應將時間和行為作為繪製曲線圖的兩個變數。一張完整的曲線圖具有六個組成部分 :

1、 x軸和y軸

縱軸(y軸)和橫軸(x軸)在頁面的坐下角相交。x軸要比y軸長

2、x軸和y軸的標誌

y軸標誌被記錄的行為和行為的尺度。x軸則表示記錄過程中的時間單位

3、x軸和y軸上的數字

y軸上的數字表示行為的測量單位,x軸上的數字表示時間的測量單位

4、資料點

資料點必須被正確地描繪在去下圖中,以顯示在每個具體時間階段中發生的行為水平。每個資料點都用一條線與鄰近的資料點相連

5、階段線

階段線是圖表中表示**中的變化的一條線。可以從非**階段到**階段,或者是從乙個**階段到另乙個**階段中的任何乙個過程

6、階段標誌

圖表中的每乙個階段必須加以標識。階段的表示出現在圖表的上方,與相應的階段對應

四、實驗(研究)設計

實驗設計的三個階段

(基線期、處理期、追蹤期)

倒返實驗設計

多重基線設計

逐變標準設計

(一) 實驗設計的三個階段

基線階段(期)

不加任何處理措施的一種自然觀察階段,時間是一周左右.

處理階段(期)

引進行為改變處理措施以後的矯正階段,這一階段若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可以分為若干個小階段,且每個小階段可以有自己的階段目標.每個階段採用的矯正原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追蹤階段(維持階段)(期)

這一階段是指撤消行為改變處理措施以後的自然觀察階段,不施加任何處理措施,在這一階段若發現被矯正的行為又有反覆的話,需繼續引進矯正處理措施,再行鞏固異端時間.(見下圖)

(二) 倒返實驗設計

倒返設計:又稱還原—複製設計或a-b-a-b設計 ,這種實驗設計具有兩個基線期和兩個處理期.具有三種設計模式:

1、a-b 設計

2、a-b-a 設計

3、a-b-a-b 設計

第乙個a代表基線期,第乙個b代表處理期;

第二個a代表還原期,第二個b代表再處理期。

(三) 多重基線設計

此設計是指在同一行為改變方案中,必須同時建立和測量兩項或兩項以上的行為基線。這些行為基線可以針對不同的患者或不同的目標行為或不同的實驗條件。故此設計又分為多重物件設計、多重行為設計、多重條件設計三種不同的實驗設計模式。

模式圖:

1.a b b b

2.a a b b

3.a a a b

a:代表基線期,在1、2、3各項中,基線期的長短不一

b:代表處理期,在1、2、3各項中,處理期的長短不一

1、2、3:可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患者、目標行為或實驗條件

多重基線設計(續)

多重物件設計

在具有相同的行為、相同的實驗條件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受訓練者實施行為處理的設計模式。

多重行為設計

在具有同乙個(同一組)受訓練者,同一種實驗條件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目標行為實施處理的設計模式 .

多重條件設計

是在同乙個實驗物件,同一類行為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實驗情境實驗處理的設計模式 .

(四) 逐變標準設計

制定逐變標準設計,應先對所要研究的目標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並建立一項總的行為基線,以評量目標行為的真實情況,然後再進入實驗處理階段。在正式介入實驗處理策略之前,需將整個處理階段分割成若干個小階段,並事先為每個小階段制定好行為處理的要求標準(即小階段的終點行為),進而採取逐步實現小階段終點行為的方式實施一系列的行為處理。這樣,每個小階段的成就就成為下乙個小階段的基線,依序遞進,最終完成總的終點行為。

此模式即為變動標準設計.

兒童行為矯正的主要方法

行為矯正主要是依據學習原理來處理行為問題,從而引起行為改編的一種客觀而系統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方法。有效應用行為矯正的原則 1.防止濫用,也就是說不要把不屬於行為矯正的一些方法帶入到行為矯正中來,如電擊痙攣法等。2.避免誤用,行為 方法的正確使用。3.注意不要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4....

行為矯正報告 附圖

行為矯正成果報告 王嘉俊1050101012 楊麗珊 吳煉亮1050102029 陳勖之 1050102046柯少霞 魏燕平1050102038 選題 矯正學生在課堂上吃早餐的行為。摘要 在本案例中,小組成員通過使用前提控制 強化等行為矯正技術,成功地在矯正期降低了兩個班中有不期望行為 在上課期間吃...

兒童問題行為矯正個案研究報告

案例介紹 某男孩,獨生子,6周歲,非常好動,上課時根本不注意聽,要麼離開座位搞小動作,要麼逗周圍的小朋友說話,只有在教師斥責時才稍稍收斂一下,很快又會再犯。根據老師的回憶,之前有其他大學心理系同學到班上做團體心理輔導,在輔導中,這個男孩表現得比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學搶玩具,難以協調他跟別的其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