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矯正報告 附圖

2021-03-11 21:43:05 字數 4010 閱讀 4811

行為矯正成果報告

(王嘉俊1050101012 楊麗珊***吳煉亮1050102029 陳勖之 1050102046柯少霞***魏燕平1050102038)

選題:矯正學生在課堂上吃早餐的行為。

摘要:在本案例中,小組成員通過使用前提控制、強化等行為矯正技術,成功地在矯正期降低了兩個班中有不期望行為——在上課期間吃早餐的人數比率。但在矯正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干擾矯正效果的因素,而且最終不能確定在矯正期結束後,出現不期望行為的人數比率能否持久維持在低水平。

一、目標行為的提出:

小組成員發現在大學課堂上,學生在課堂上吃早餐的現象比較普遍,常常出現老師在教壇上講課,一幫學生在下面自顧自吃早餐的情況。這種壞風氣不利於大學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使學生不能專心聽講,對上課的老師不尊重,而且會破壞教室的環境衛生。由此提出,我們要矯正同學們在課堂上吃早餐的壞習慣。

二、矯正計畫:

1、目標行為(不期望行為):在8點到8點45分期間學生在課堂進食早餐(除純淨水或茶水以外的一切飲料和食物均屬於早餐)

2、矯正地點:綜合樓b-201

3、矯正物件:物理本四班與生物科學本四班的全體學生

4、矯正時間:每週

二、五早上8點至8點45分(由於小組成員自身有課程的關係,每週只能抽出周二早上和周五早上進行觀察與矯正)

5、矯正設計:a-b設計

6、矯正步驟:

(1)整個矯正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基線期(10-11周)、矯正期(12-15周)、分析總結期(16周)。

(2)在基線期階段,小組成員在周二和周五早上8點至8點45分時間段對矯正班級出現不期望行為的情況進行觀察記錄。觀察者將在7點30分之前進入課室,做好觀察的準備工作。

觀察者將根據課室的課桌安排,製作相應的座位表,記錄時在對應的座位上標記在課堂上進食早餐的學生,以避免重覆記錄或者受學生進入課室時間不一的影響。

觀察過程要全程跟進並整理資料於相應記錄**。為了能了解到兩個矯正班級在未實施矯正前的真實情況,以便在往後評價矯正的效果,在基線期階段,觀察者並不讓矯正班級知道觀察者記錄的內容、記錄的目的以及往後的矯正計畫,避免出現觀察者效應。

(3)在矯正期階段,小組成員將會利用前提控制以及強化來進行矯正。

(3.1)前提控制:

(3.1.1)在基線期結束,矯正期開始前,先通知兩個矯正班級和相關任課老師,小組成員將要實施的矯正計畫以及其他一些必要資訊,讓其有心理準備,並引起其對目標行為的關注。

(3.1.2)在課室前後門及黑板右側貼上醒目的警示標語(**並茂),在每張課桌兩側貼上寫有提醒語句的小紙條(文字形式)。

(3.1.3)在黑板右側醒目位置公示兩個班矯正效果的記錄(不包括基線期)。每次記錄完畢後小組成員都會及時把統計情況寫上公示記錄表,讓同學們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

(3.2)強化:

(3.2.1)在兩個班級之間進行競賽,設定每週評比與總評比。通過競賽的形式,提高兩個班同學改正目標行為的動力。

(3.2.2)強化物:(a)非條件強化物:文具、糖果 (b)條件強化物:小組成員的鼓勵與表揚,任課老師的關注。

小組成員負責每週的評比,在一周觀察期間課堂上吃早餐的人數比例最低的班為該周獲勝班級。在每週上課前,小組成員會獎勵上週獲勝班級一定數量的非條件強化物,給予語言上的表揚,並且會讓任課老師配合給予口頭上的鼓勵。

在矯正期結束後的一周,小組成員會根據兩個班在矯正期的總體表現,最後評出乙個最終的獲勝班級,並給予更豐富的獎品和精神上的鼓勵與肯定。

(4)在分析總結階段,小組成員會重新整理基線期和矯正期所記錄的資料以及相關資訊,製成圖表,分析矯正的效果,**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並且根據本次矯正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完善矯正方案。

三、原理與方法

在行為矯正期間,我們運用了以下原理和方法:

1、前提刺激控制【作用於矯正步驟(3.1)】

2、強化【作用於矯正步驟(3.2)】

3、使用a-b設計

四、實施過程

按照所制定的矯正計畫,小組成員進行了開展了矯正工作。在矯正進行期間,遇到了如下狀況:

1、在基線期結束,矯正期開始前,小組成員向兩個班宣布了矯正計畫的開展,兩個班對此的反應不一。物理本四a班的反應比較平淡,相反生物科學本四班的反應則比較熱烈。

2、在矯正開始後,生物科學本四班一直保持領先狀態,而物理本四班雖然一直有所進步,但由於一直比不上生物科學本四班,所以得到的強化比較少。

3、在矯正期間,有些時候,小組成員進行的觀察記錄是在該班正在進行課堂測驗的情況下進行的。

4、在13周與15周,分別因為物理本四班和生物科學本四班停課的關係,小組成員的觀察記錄被迫暫停,資料缺失。

以下是基線期與矯正期兩個班的記錄情況

表一圖一

五、總結與反思

從基線期與矯正期的記錄來看(見圖表一),雖然兩個班矯正的效果並不相同,但是進入矯正期後,兩個班級中有不期望行為的人數比率相對於基線期都有了明顯水平的下降,而且在矯正期一直處於逐步下降的趨勢,這說明矯正計畫初步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整個矯正過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與漏洞有待改進。

1、本次矯正的優點:

(1)有效對前提刺激進行了控制:包括課室的提示標語、海報以及與每週評比表,這些都在時時刻刻提醒同學們管好自己,不要在課堂上吃早餐。標語與海報的設計比較合理,使用了親切適合年輕人的網路化語言以及有趣可愛的漫畫,使人比較願意接受。

(2)條件強化物發揮了很大作用:矯正中條件強化物對提高矯正班級學生矯正動力的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每週小組成員都會在全班宣布評比的結果,並給予其表揚與鼓勵,很多時候任課老師也會配合小組成員鼓舞班上同學的士氣,這大大地提高了矯正班級學生配合矯正計畫的熱情。

(3)小組成員的堅持:每週小組成員都會通過輪班的方式對兩個矯正班級進行觀察與記錄、及時更新公示記錄表、不忘給兩個班同學支援與鼓勵。矯正取得初步成效與小組成員負責認真的態度與對矯正工作的堅持是分不開的

2、本次矯正的不足:

(1)、基線期過短:本次矯正的基線期只有兩周時間,並不能真正觀察出兩個矯正班級的基線水平。(由於矯正班級的課程調動,致使基線期、矯正期比原計畫減少了一周)

(2)、矯正時間與地點侷限性:本次矯正的時間與空間侷限性較大,成為了干擾矯正效果的主要因素。由於小組成員自身的課程限制,導致矯正工作只能在周二與周五早上進行,加上兩個矯正班級上課是課室並不固定在綜合樓b201,給矯正工作帶來了很大干擾。

由於時間與地點的侷限,矯正工作顯得斷斷續續,不能做到連續持久,兩個矯正班級可能會出現只在周二和周五才降低不期望行為人數比率的情況。

(3)、沒有充分利用強化:矯正班級中物理本四班在矯正期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強化,雖然他們的表現每週都有所進步,但相對於生物科學本四班的矯正效果則顯得較為遜色,因此每週都沒當上獲勝的班級,繼而得到的強化也比生物科學本四班少很多,這挫敗了物理本四班的積極性。其實本次矯正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選出矯正效果最好的班,而是讓矯正班級都能有所進步,所以只要有進步表現都應該給予充分的強化。

(4)、非條件強化物設計不科學:本次矯正中所採用的非條件強化物為糖果和文具。由於在矯正開始前並未對兩個班級的同學做過調查,所以不能確定糖果與文具能否在兩個班級都能起到強化物的作用。

(5)、a-b設計過於簡單:a-b設計不能說明兩個班級在矯正期所發生的變化確實是因為矯正技術的作用,而不是有其他無關因素的影響。

(6)、缺乏後續觀察:由於矯正工作的時間有限,本次矯正計畫並未包括矯正期過後的後續觀察記錄,因為缺乏矯正期後的資料,不能判斷兩個矯正班級出現不期望行為的人數比例能否維持在低水平,這導致無法評價矯正的最終效果。

六、計畫的改進

根據本次矯正計畫的不足之處,將在原計畫的基礎上作出如下改進:

1、保證矯正工作的連續性:為了保證矯正效果的有效性,在基線期與矯正期階段,矯正班級每次上早課都必須有小組成員進行觀察記錄以及相關矯正工作。

2、保證矯正計畫有足夠時間實施:在第1點改進的基礎下,基線期最少要有兩周時間,矯正期可以視矯正的效果作出適當延長或縮短。

3、選擇適當強化物:在選取強化物前,應該通過調查了解矯正班級的情況,科學選擇有效的強化物。

4、及時強化:對於有進步表現的班級應該及時給予強化。

5、嘗試使用多基線跨被試設計:乙個班級作為乙個被試,兩個被試各用乙個基線期和矯正期。把原計畫的a-b設計改為多基線跨被試設計,可以證明矯正計畫所發揮的作用。

6、補上後續觀察期:通過後續觀察期可以評價矯正的效果能否得到持久的保持。

海報公示記錄表

桌面的小標語獎品

行為矯正研究方法

1 持續記錄法 持續記錄法 是將某一特定時間內所發生的目標行為,從頭至尾持續地加以一一觀察和記錄的一種特殊方法 在持續記錄中,觀察者能夠記錄目標行為的不同的尺度,具體說,就是頻率 持續時間 強度和潛伏期 頻率 在特定的單位時間內,行為平均發生多少次 持續時間 指乙個行為從開始到結束所占用的時間的總量...

兒童行為矯正的主要方法

行為矯正主要是依據學習原理來處理行為問題,從而引起行為改編的一種客觀而系統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方法。有效應用行為矯正的原則 1.防止濫用,也就是說不要把不屬於行為矯正的一些方法帶入到行為矯正中來,如電擊痙攣法等。2.避免誤用,行為 方法的正確使用。3.注意不要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4....

兒童問題行為矯正個案研究報告

案例介紹 某男孩,獨生子,6周歲,非常好動,上課時根本不注意聽,要麼離開座位搞小動作,要麼逗周圍的小朋友說話,只有在教師斥責時才稍稍收斂一下,很快又會再犯。根據老師的回憶,之前有其他大學心理系同學到班上做團體心理輔導,在輔導中,這個男孩表現得比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學搶玩具,難以協調他跟別的其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