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介紹 講座

2021-03-31 14:22:41 字數 5272 閱讀 9404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具體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遞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⑴新課程改革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⑵新課程改革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乙個平台。

⑶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創新。

⑷新課程改革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3、什麼是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可見,國家課程標準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乙個重要樞紐。

4、新課程標準有何特點?

⑴規定了未來國民素質的目標要求。

⑵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⑶突破學科中心。

⑷改善學習方式。

⑸體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

⑹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5、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哪些挑戰?

⑴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是課程標準對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職業觀、教育價值觀、學生觀、教學過程觀、教學評價觀等教育行為發生以下的轉變,在轉變中重新審視和確定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

樹立新的教師職業觀。

確立新的教育價值觀。

建立新的學生觀。

形成新的教學過程觀。

形成新的教學評價觀。

⑵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是課程標準對教學改革的另一基本要求

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參與的全體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合作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開放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實踐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創新性

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6、新課程標準下如何編寫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裡,提出了課程的三維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⑵過程與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的編寫除了需要了解教學目標組成外,還需要掌握課程目標陳述的方法。儘管每一門課程標準的具體格式目前很難統一,但是不管哪門課程的具體目標的陳述方式應該是一致的。這種陳述方式主要與陳述技術有關,而與具體的課程內容沒有多大關係。

課程目標陳述基本方式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採用結果性目標的方式,即明確告訴人們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麼,所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這種方式指向可以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於「知識與技能」領域,如「能在地圖上識別不同的地形」、「舉例說明支援某一觀點的證據或事實」、「說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作品」等。

二是採用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的方式,即描述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或明確安排學生表現的機會,所採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體驗性的、過程性的,這種方式指向無需結果化的或難以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如「用不同的物體和方法製造聲音,描述自己對這些聲音的感受」、「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歡的書籍資料」等。

7、我國原有課程結構存在哪些問題?

⑴以學科課程為中心

⑵以必修課程為中心

⑶以分科課程為中心

8、什麼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組成有哪些?

⑴課程資源的涵義

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出發,目前,國內外教育學術界對課程資源有著各種各樣的定義,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①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②課程資源是指廣泛蘊藏於學校生活、學校、社會、自然中的所有有利於課程實施,有利於達到課程標準和實現教育目的的教育資源。

⑵課程資源的組成

1 從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來看,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

2 從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來看,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3 從課程資源的性質來看,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4 從課程資源的存在方式來看,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5 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來看,可以將課程資源分為非生命載體形式和生命載體形式。

9、新課改課堂教學發生了何種轉變?

(1)新課改課堂教學改革的轉變在於它是前瞻性的,是對歷次課堂教學改革理論成果的進一步豐富、完善與創新。

(2)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體現出多維性、多層次、多樣化。課堂教學改革在重視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個體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全面和諧、而又不失個性的發展。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每乙個人都至少具備8項智慧型,只是各種智慧型在每個人的身上的表現程度與發揮程度不盡相同。

基於這樣的認識,這次課堂教學改革鮮明地體現出了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觀照下的關懷每一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新課改理念,朝著創設有利於學生和諧健康發展的環境、提供學生交流展示的平台、調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方向發展。

(3)課堂教學改革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課堂教學改革中重視師生交往,強調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

(5)課堂教學改革中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而啟用課堂教學。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是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改革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10、新課改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⑴建構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

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品質。

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

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

11、新課改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⑴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⑵妥善的課程安排

⑶明確學習重點與學習內容

⑷智慧型的教學對話

⑸學習策略的教導

⑹協同合作的學習

12、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更進一步的發展,表現為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開放的新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更加突出,尤其體現在研究性學習方式觀照下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問題——**教學模式、情景——陶冶教學模式、主動參與教學模式以及自學——輔導教學模式等的不斷湧現,更加豐富和增強了教學模式在選擇和應用上的彈性和自由度。

問題——**教學模式介紹。問題——**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活動仿照科學家**未知領域的途徑,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步驟去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學模式。其一般程式為:

創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

猜想假設

實驗論證

交流反思

應用遷移

13、新課改課堂教學該如何評價?

⑴建立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評價應著眼於發展性思想,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性、有尊嚴、有發展潛能的生命體,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強調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為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開展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動態的、積極的和面向未來的評價;承認學生的發展是乙個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差異,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正確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特點和發展潛能,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建議。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手段。

一方面,通過評價使教師充分理解新課程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適應新課程要求,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並使之優化;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與改進,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評價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尋找最佳、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⑵確定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學,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相聯絡,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⑶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在構建教學評價內容的過程中,要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重點突出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學生活動的廣泛性,在注重評價結果的同時更注重評價過程。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教師的創新。

⑷注重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結合

⑸加強自我評價

14、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呈現出何種特點?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習方式不僅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還指學習在自主性、**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自主性、合作性和**性是學習方式的三個維度,研究者可以從自主性、**性與合作性三個方面對教與學的特徵作出判斷。

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方式的弊端在於:學習方式單一,且以接受式為主。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忽視發現與**,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習者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

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能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發展的阻力。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學習,轉變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學習,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呈現出新的特點。

⑴鼓勵參與

新課程明確提出,「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反映在學習上,要求全員的參與。參與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只有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一切學習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⑵關注過程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這表明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的提出,又從具體的學習方式上體現了學習的過程性。學習不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已有的結論或結果,而是更著眼於這種結論產生的過程和獲得的方法。

這樣的學習,不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現成的結論,而是要懂得為什麼是這樣,即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新課程改革

實施新課改推進專案教學 為貫徹落實國家 省 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和 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畫 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加強我校電子專業課程建設,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確立電子技術專業的辦學特色,我校自2005年就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

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同學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同學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議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 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 自主創新學習。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需做好充沛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

新課程改革

一 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 基於學生發展 關於學生發展 為了學生發展。二 課程改革的總目標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 現代化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把一種開放的 民主的 科學的課程交給新世紀的中國兒童。三 課程改革的具體理念與目標 1.倡導全人的教育 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