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預設及反思

2021-03-25 10:07:58 字數 1560 閱讀 3933

(三)、嘗試練習(練習紙)

1、要求學生先將已知的平行四邊形採用割補法轉化成長方形後再計算出它的面積。

2、交流割補方案

(四)、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要求學生寫完整整個解題過程。

(五)、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第一層次:基本練習:書本p82第2題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幹什麼?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並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2、你會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要找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二層次:擴充套件練習:

1、下面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你還能在這裡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2、把平行四邊形模型拉近,它們的面積發生變化了嗎?

通過這個過程的操作,讓學生明白當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一定時,越拉近它的面積就越小。

(六)、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通過例項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

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

轉化圖形——建立聯絡——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

然而,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這節課,但由於自己沒有認真的試教過,在課堂上明顯感到自己在教學語言的組織上不夠熟練,教學環節雖然心裡記著,但面對課堂上新的教學生成讓我感到準備不夠充分,在學生這方面會出現的情況我想得太少了,預設的不夠充分。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試著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乙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讓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發現將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的面積變化和割補成長方形面積不變,通過討論讓學生順其自然地理解第二種正確的方案,明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之間的需要與內在聯絡,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有更深的認識。

課上下來總覺得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足,需要以後在教學中不斷改進。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2013年秋彭展霞 新課標指出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技能 思想和方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 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幾點 一...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面積 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 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 高 面積。再通過對資料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通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並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長方形 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會畫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我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一 滲透 轉化 思想,引導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採用了 轉化 的思想,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發現數方格對於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