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2021-03-24 07:34:01 字數 4960 閱讀 9123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什麼是「有效」,什麼是「教學」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鐘啟泉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二)有效教學的特徵

「有效教學」這一概念首先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甚至可能是無效的,負效的。何種教學就可稱為「有效教學」,也就是說,滿足何種條件或具備哪些特徵就可算作「有效教學」?基於自主學習的觀念,有效教學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有效教學的特徵:1、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並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個人成長的意義;2、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更複雜的水平上理解;3、通過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複雜水平的理解;4、適時與挑戰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學生的學習有乙個清楚的、直接的反饋;5、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乙個整體的認識,形成對於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夠遷移並發現和提出更為複雜的問題,有進一步**的願望。 ——肖川《有效教學的策略》

(三)教學有效性的三重意蘊

有效的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踐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具體說,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蘊:

1.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2.有效率:教學活動本身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沿用經濟學概念,可將教學效率表述為:

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3.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具體說,是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評價。

「是否吻合」是對教學效益的規定,「吻合程度」是對教學效益量的把握。

――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載《教育理論與實踐》)

(四)什麼是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理清評價課堂教學效率的指標,必須全面地考察構成「效率」的因素及其關係,給課堂教學效率下個比較科學的定義。

在經濟學上,效率指投入與產出的比值,可以直接用貨幣單位量化的,直接的與間接的,同時並存,因此在研究課堂教學效率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投入方面,既要考慮時間的投入(不包括額外的負擔),又要考慮師生是否全身心投入;2.產出方面,首先要考慮學生全面素質而不能僅僅考慮知識技能;其次要考慮「所得」的質而不僅僅是量;再次要考慮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筆者嘗試把「課堂教學效率」定義為,實際的教學效果與應有的教學效果的比值。實際的教學效果指每個學生實際的時間精力投入的總和所「產出」的知識、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實際所得的總和;應有的效果指全體學生的額定時間和全身心投入所能「產出」的知識、技能、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總和。但因課堂教學時間是額定的,若學生未能全身心的投入或因內容、方法之欠妥,在額定時間裡必然影響到所得的結果。

因此可以簡化為:在確定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每個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實際達成度之和與全體學生應達教學目標之和的比值。即:

課堂教學效率=每個學生的實際目標達成度之和/全體學生的應達目標x100%。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載《教育理論與實踐》)

二、有效學習的基本要素

反覆練習、操練式的學習過程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早期的算術教學理論的奠基人——桑代克寫的書都是乙個單元乙個單元進行反覆練習的。現在提倡的另一種學習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心理學。

在這裡我為什麼要講有效學習的問題,就是因為國外大部分研究說明:不同的學習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說,反覆的練習也有效果,並不是說絕對沒有效果。

它的效果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種探索性的學習,它的效果是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研究表明,操練式的學習對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沒有顯著的效果,有時甚至是負面效果。

操練式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成績有顯著的效果,而對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顯著的效果。如果說在不良的情況下過度練習,比如說讓那個學生寫1000遍,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不喜歡學習甚至厭倦學習,反覆的練習體現在「熟」上,有句話叫「熟能生巧」,但過度的練習會「熟能生厭」,使學生不想學習,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又有一句話叫「熟能生笨」。這種學習不是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我們講的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當然,數學學習中的練習還是必要和重要的,並不是說不需要練習,而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性學習,這就是有效學習的意思。

關於有效學習我想用九個字來概括。一是「經驗」。學習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經驗是乙個名詞,它表示過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經驗又是動詞,它表示現在的情境。經驗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

有效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勤於思考,提倡學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學習是用記憶代替思考,記憶的負擔重,而思考的負擔不重。三是「活動」。

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實際上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我們的教學設計重要的不應是老師怎麼講解,而應是學生怎麼活動。四是「再創造」。

學習的過程是經歷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純粹的記憶。「經驗」、「思考」、「活動」、「再創造」是有效學習的四個基本要素。那麼,我們的教學怎樣激起學生的有效學習呢?

這是課程改革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只有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結果才能變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一代。

――孔企平《談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載蘇教教材網)

三、有效教學的主要理念

(一)有效教學的理念包含哪些內容

具體地說,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這些內容。

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物件」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英語、數學等)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乙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於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

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4、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

要求每乙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程序把教學分成準備、實施與評價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鐘啟泉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二)如何在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效率意識

有必要理清以下觀念,在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效率意識:

第一,我們要正確理解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在投入提高時可以提高產出,如果能在投入不變甚至投入減少的情況下能提高課堂效益,就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傳統的應試教育中乙個典型的現象是由「投入提高一產出提高」,以高代價換取高成果的做法並未抓住高效率的實質。

我們提倡的是以少投入達到高產出的境界。

第二,要正確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減輕學生負擔的關係。高效率的教學,如「愉快教學」、「成功教學」、「創造教學」都以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為突破口,使其樂學,輕鬆地學,不再感到沉重的課業負擔。不過中小學時期是身體、思維和認知增長的關鍵期,教育者對其健康成長負有重要責任,要抓住關鍵期,引向「最近發展區」,為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的發展性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能力,發展知識與技能。而且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國家的主人。從公民意識上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的體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也應讓學生有合理的學習負擔。

這是一種教育意識,是教學的「教育性目的」的體現。

第三,要正確認識到使用現代化裝置作為課堂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的結合。隨著現代科技進步與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聲、像、光、電等先進的可以遠距離或超越時空限制進行教學的現代化裝置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硬體設施,發揮了人力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提高教學效率,並不是意味著一定要以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前提。人力的作用在課堂上依然是最活躍最有效的因素,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啟發式教學、發現法教學、談話法等都是經過了長期的考驗。

有著其在教育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對此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思維方式的學習,教師在呈現知識的同時,必須言傳身教,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對學生施予知識、人格、道德力量的綜合感染,在此意義上,沒有一種先進教學儀器可以取代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培訓

繼續教育培訓 興慶區高台逸夫小學 數學組2011年9月30日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一 教學有效果 1.內涵要點 教學有效果指教學產生的結果,它指向與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指有教之學,有教之學與無教之學 直接 顯性教間接 隱性教 二 評判標準 2.評判標準.學業成績.合格率 優秀...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套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 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 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