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和實踐

2021-03-21 23:31:19 字數 5065 閱讀 8383

第一節對課程的理解與分析

一、課程的內涵

(一) 西方「課程」的詞源

用名詞形式解釋:「跑道」即「學程」 。課程即是為兒童設計學習的軌道。

用動詞形式解釋:「奔跑」即「學習的過程」。 課程即是兒童對自己學習經驗的認識。

英國學者斯賓塞(spencer, h.)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2023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課程。

這裡課程既可以指一門學科,也可以指學校所有學科

(二)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課程定義(四種維度)

學科(領域)維度課程即學習課目或教材(教科書、教材)

基本觀點:課程是指具體的學習科目的總和。

解決的問題:課程內容問題

不足:1.限制了教師視野;

2.只關注「教什麼」,不關注「為什麼而教」和 「怎樣教」;

3.只關注知識的邏輯、結構和體系,不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能力以及

所學知識對學習者個人的意義;

4.只關注學生的認知學習,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5.對課程本身的理解僅侷限於客觀外在的間接經驗,忽略學習者在學校生

活和活動中所獲得的各種鮮活的直接經驗和主體體驗

計畫維度課程即教學計畫和培養人的藍圖

基本觀點: 課程是培養人的藍圖和計畫。

解決的問題:力圖糾正「經驗說」的失之過寬,教材說的失之過窄。

不足: 遺漏課程實施部分,過分強調靜態設計、預成課程,忽視動態設計、生成課程的傾向。

經驗維度課程即經驗

基本觀點:把課程理解為學生的學習經驗,

解決的問題:擴大了研究者的視野,轉換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師從過去主要關注「教什麼」,到現在開始關注「為什麼教」、「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以及「這樣教會對學生產生什麼影響」。

不足:學習經驗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因而帶有主觀性、個人性和模糊性,這對於教師來說難以把握實踐上很難實行。

活動維度課程即活動

基本觀點: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參加了什麼活動,課程應為「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

解決的問題:避免了課程經驗說的無標準性,比較好地把握了主體與客體、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不足: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為活動

而活動。

2、過分強調一切學習都要從活動實踐開始,強調從實踐中獲得的直接經

驗,也並不完全反映學校經驗和學生學習的本質特徵

對於課程工作者來說,重要的不是確認這種或那種課程定義,而是意識到各種課程定義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與之相伴隨的新問題,然後根據課程實踐的具體要求作出自己明智的選擇。

二、課程的構成要素

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

3、幼兒園課程的內涵

我國幼教先驅們對幼兒園課程的闡釋

幼兒的經驗、幼兒的活動、幼兒的生活是課程關注的重心

當前在我國得到廣泛認同的幼兒園課程定義: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對定義的解析:

(1)幼兒園課程是「活動」 主觀學習經驗和客觀學科教材

用活動解釋課程的優越之處:

1、有利於改變課程工作者的視角,促使他們同是注意問題的兩個方面:學習物件(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體(學生):物物件和人主體

2、活動自身是一種存在方式,教師看得見,也比較容易把握和控制;

3、活動一詞更能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和特點,因而也更適合於解釋幼兒園課程。幼兒學習的本質:直接經驗性

(二)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

(三)幼兒園課程是各種活動的總和

幼兒園課程表現形式多樣化,凡是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而運用的、能夠幫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無論是上課,還是遊戲、生活活動,都是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

四、幼兒園課程的構成要素

幼兒園課程目標幼兒園課程內容幼兒園課程評價幼兒園課程實施

五、幼兒園課程的特點

基礎性、啟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潛在性

第2節幼兒園課程型別

一、以課程組織形態為標準來分類的課程型別

1以主體為核心還是以客體為核心分為(出發點是學生還是教師) 學科課程與

經驗課程

2以分或合的關係劃分(課程的組織結構) 核心課程、分科課程、綜合課程

3近代課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課程組織形態:分科課程、相關課程、融合課

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活動課程(陳俠、林本、泰勒)

2、 以課程決策的層次來分類的課程型別

觀念層次的課程(理想的課程)古德萊德由研究機構、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和應該如何開設的課程

社會層次的課程(正式的課程) 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畫和教材

學校層次的課程(領悟課程) 教師實際理解領會的課程

教學層次的課程(實行的課程) 實際反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課程

體驗層次的課程(經驗的課程) 學生實際體驗到的課程

三、 以課程功能來分類的課程型別

顯性課程:艾辛納學校有有計畫、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課程,又稱正規/形

式課程 隱性課程:沒有列入教育計畫,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沒有意識到但卻實際

產生的影響。

懸缺課程:學校應該提供卻沒有提供的學習經驗,是存在於理想課程和實際課

程之間的流失的課程。

課程型別歸納圖:

4、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存在的主要型別

1、從課程主體角度看,幼兒園課程基本以經驗(活動)課程為主要形式。

2、從課程分合角度看,綜合課程為主。

3、從課程功能角度看,隱性課程的特點十分突出

課程的基礎學科:心理學社會學哲學

第1節幼兒園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1、心理學基礎與幼兒園課程

認知理論與幼兒園課程

1、皮亞傑理論與幼兒園課程

皮亞傑理論概述:認知的本質認知發展的階段動作在認知發展中的作用

皮亞傑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的發展 :社會建構主義重新思考皮亞傑理論的運用

2、維果茨基的理論與幼兒園課程

維果茨基理論概述: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機能不是從內部自發產生的,它們只能產生於人們的協同活動和人與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過程結構最初必須在人的外部活動中形成,隨後才有可能轉移到內部,成為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的結構。

波焦娃和萊翁將維果茨基學派理論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原理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①兒童建構知識。 ②發展與社會背景不可分離。③學習能引導發展。

④語言在心理發展中起關鍵作用。

三個核心概念:最近發展區鷹架教學心理工具

維果茨基理論對幼兒園課程的啟示:

幼兒園課程應該既能適合兒童的發展,又能對兒童的認知具有挑戰性。幼兒園課程應該能幫助兒童獲得智慧型的和社會交往的技能,特別重要的是獲得語言的技能

幼兒園課程應該能夠通過提供支援,對兒童的思維提出挑戰,並使兒童獲得成功。幼兒園課程還應該為兒童提供文化工具,幫助兒童適應所處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

3、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與幼兒園課程

成熟理論與幼兒園課程行為主義課程與幼兒園課程精神分析理論與幼兒園課程

2、心理學對幼兒園課程的影響

心理學為課程的編制提供了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規律,以及兒童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過程等方面的有關資訊,幼兒園課程的理論以及整個幼兒園課程的編制過程都與這些資訊有關聯。但是,心理學理論並不等於教育理論,把心理學理論當作幼兒園課程的唯一理論基礎,不僅在理論上是有侷限性的,而且在實踐中也是難以行得通的。

第二節幼兒園課程的哲學基礎

一、哲學流派與幼兒園課程

經驗論和唯理論

1、經驗論代表人物:洛克基本思想:蒙台梭利課程受此思想影響

2、唯理論代表人物:笛卡兒基本思想:福祿貝爾的課程觀受此影響

實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杜威基本思想:對幼兒園課程的影響

2、哲學對幼兒園課程的影響

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基礎之一,哲學為課程提供有關知識的**、知識的性質、知識的類別、認識過程以及知識的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認識,對於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對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的判斷、幼兒園課程設計模式的確定、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和選擇等都會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

第三節幼兒園課程的社會學基礎

心理學涉及幼兒園課程中"如何教"的問題哲學涉及幼兒園課程中"教什麼"的問題社會文化不僅與幼兒園課程編制中涉及的"教什麼"和"如何教"等問題有關聯,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甚至決定著幼兒園課程編制中的"為什麼教"的問題。

對幼兒園課程的啟示:不存在一種最好的能適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種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適合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的兒童

第三章幼兒園課程的編制

幼兒園課程編制是包括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教育活動的組織以及課程評價的實施在內的整個過程。

回答課程目標的確定、學習經驗的選擇、學習經驗的組織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這四個問題。

第1節幼兒園課程編制模式

1、 目標模式

1.代表人物:泰勒

2.涵義:目標模式是以對社會有實用價值的目標作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並

在此基礎上選擇、組織和評價學習經驗的課程編制模式。

3.指導思想: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

4.泰勒的經典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

5.對目標模式的評價

1、確定vs偶然 ——怎樣看待課堂內生成的內容?

2、分解vs整合 ——怎樣看待兒童的學習?

3、外顯vs內隱 ——怎樣評價兒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

6.目標模式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影響

可取之處:(1)課程設計條理清晰 (2)增強了教育者的目的性(3)課程評價

簡單易行 (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的計

劃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缺陷:(1)課程目標是由課程編製者確定的,往往難以與發展中的兒童相適應。

(2)容易忽略那些難以轉化為行為的方面。

(3)課程目標強調細化,與學前兒童整體地學習知識、獲得經驗的學習

方式之間存在距離。

(4)課程評價重結果,不重過程。

2、 過程模式

1.代表人物:斯坦豪斯

2.涵義:過程模式反對用預先確定的目標,尤其是行為目標來規定課程的進展和結果。把課程設計看成是乙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主張關注具有內在價值的課程內容及兒童實際的活動過程。

3.對目標模式的批判認為目標模式:

(1)誤解了知識的本質

目標模式:現成的、確定的、外在的,需要學生接受的東西。

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幾點實踐和思考

作者 張蕾 新課程 上旬 2015年第05期 摘要 目前,而隨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和 3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的頒布和實施,幼兒園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園課程改革也進行了諸多實踐和探索,從中收穫了很多。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幼兒園課程改革做幾點思考和總結...

華德福教育和幼兒園實踐

8 30 9 00入園 9 00 10 00 戶外自由玩耍 10 00 10 20 整理,晨圈 朗誦 歌唱 手指遊戲等 10 20 10 30 上午點心 10 30 11 30 室內自由玩耍,溼水彩 手工 蜂蠟造型 烹飪等 11 30 11 50 整理,故事或偶戲 11 50 12 20 餐前唱誦 ...

《幼兒園教育理論與實踐》考試卷

9.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對語言發展比較的孩子來說,選用指導方法合理的是 a 直接指導的運用要多於間接指導 b 運用直接指導 c 運用間接指導 d 間接指導的運用要多於直接指導 10.問乙個兩三歲的兒童,你們家有幾個人?家裡有爸爸 媽媽,還有我 卻說不出 一共有幾個人 說明這時的幼兒學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