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情緒情感心理

2021-03-10 02:27:52 字數 4484 閱讀 8673

某位職業技術學院理工科男大學生入學第乙個學期期末考試兩門不及格,情緒低落,聯想到填報大學志願時未報考自己有興趣的人文科學某專業,而是遵從父母的意見,報考了理科。這一專業又是當前不「熱」的基礎學科,擔心畢業後分配不理想。種種思想負擔,造成了頭痛、失眠,校醫診斷為神經衰弱,更加劇了懼怕考試的心理負擔。

學校諮詢工作人員分析了這位學生的情況,認為消除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是當務之急。通過對話後發現,這位學生這麼懼怕考試,不僅僅是因為課業欠賬太多,複習緊張。最根本的是怕考不好,怕使父母傷心失望。

工作人員還從消除他對神經衰弱的恐怖和對考試的緊張情緒入手,指導他的學習方法,幫他度過考試關。隨後,又同他討論專業問題,使他增強了對專業學習的信心。具體解決方法如下:

(1) 考前減壓。考場壓力是由於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的,因而減輕壓力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2) 樹立自信心,消除緊張情緒。在正確認識考試成績的基礎上,考生還要樹立自信心,輕裝上陣,消除緊張情緒,克服不良心理反應。

(3) 提高挫折閾限,穩定心理素質。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對自己進行抗挫折教育,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一點除錯緊張心理的方法,便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平靜下來。

(4) 合理安排學習,勞逸結合。考前認真學習,不打無準備之仗,但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科學地運用大腦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職業技術學院二年級男生從上學期開始,經常在早上8點進入機房,直到晚上9點機房關門才離開。因為過度上網,該生面容憔悴,情緒低落,對現實生活很少關注,並常伴有莫名其妙的言行。這種症狀屬於網路性心理障礙,多發於青年男性。

患者由於過分沉溺於網路遊戲、聊天或瀏覽而出現情緒低落、生物鐘紊亂、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等症狀。心理專家指出,由於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有的學生將網路世界當作現實生活,從而產生像上述學生那樣的症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屬於抑鬱性神經症。

大學生應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路的依賴,回到現實中來。

曉帆從某偏遠落後的農村普通高中畢業,考入中原省城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她家境較差,性格內向,長大後一直沒有出過家門。開學不久,她卻陷入了煩惱之中,「我似乎是來到了乙個陌生的世界,這裡瀰漫的是不熟悉的空氣,我既排斥抗拒,又不由自主地想融入其中,但怎麼做都是徒勞……」漸漸地,曉帆覺得她幾乎是隔離於周圍環境之外,苦惱的她不禁自問:

究竟是我有問題還是其他同學有問題?

或許曉帆的困惑你也有。當你覺得你與周圍大多數人都格格不入時,首先請想一想:是你不接納別人還是別人不接納你?

如果對於這種狀況你很苦惱,急於想改變卻又苦無良方,這便預示著你的人際溝通系統產生了障礙,而產生障礙的原因就個人來說不外乎兩點:自卑與自戀。

自卑是一種預期性恐懼心理,其淺層感受是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深層感受則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往往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因而對別人產生了一種防範心理,繼而出現迴避退縮的行為。

過度的自卑又往往走向另一極端——自戀。與自卑相同,自戀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其人格的突出表現是以自我為中心,拒絕、排斥周圍的人或事,以至於出現離群索居的傾向。

無論是自卑還是自戀,其結果都是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小圈子裡,或自怨自艾或自我陶醉,關閉起同別人溝通交流的大門,同時也迷失了自己。究其原因,自卑與自戀都與過度的心理壓力有關,這壓力**於追求完美、渴望成熟。正如稚嫩的枝條結不出沉甸甸的果實,含苞的花蕾無法散發出濃郁的芬芳,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獨有的特點,不該逾越也不能逾越。

如果讓虛假的成熟或對幼稚的掩飾遮蓋了青春的本色,那不是人生的幸事。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際交往有三個要素: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人的情感需求和社會的行為準則。當這三方面能夠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時,人際溝通障礙便會消失。在此提出四點建議:

(1) 客觀地認識評價自我。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學會公開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2) 學會欣賞和讚揚周圍的人。努力傾聽和了解周圍人的思想和感受,積極溝通情感。

(3) 尊重他人。認真聽完別人的講話,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講話,別人的個性、特長、信仰、習慣、愛好等均要尊重。

(4) 遵守集體的規範。如遵守校紀、校規、遊戲規則等。積極促進和維護集體凝聚力的形成,學習與他人的合作。

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來改變他們的外部世界。」嘗試著以開放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調整自我價值認知系統,客觀理智地評價自己,積極地投入你身之所處的環境,相信生活是一面「你對她笑,她也就對你笑」的鏡子,你終將會走出孤獨的影子。

情緒和情感像空氣一樣時刻圍繞著我們,正因為有了喜、怒、哀、樂、愛、憎等不同的情緒和情感,生活才顯得如此豐富多彩。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心理上正經歷著急劇的變化和發展,尤其反映在情緒和情感方面,表現為情緒起伏波動大,情感體驗深刻、豐富和複雜,容易陷入情緒困擾。這一特點明顯地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長期持續的不良情緒還會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大學生正確了解自我情緒和情感發展的特點,學會調適、消除不良情緒,培養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對於增進其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大學生的乙個特定群體——高職大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環境,有著比普通高校大學生更多的困惑和煩惱。因此,了解和培養高職大學生健康的情緒和情感,對他們學習、生活和發展,順利完成其學業更有著重要的意義。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是和自己對客觀事物的需要密切關聯的。

在現實生活中,對周圍的人或事往往會抱有這樣或那樣的態度。對這些態度的體驗,就是情緒和情感。如一些現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現象使人憂愁;一些現象使人讚嘆,另一些現象使人厭惡;一些現象使人憤怒,另一些現象使人恐懼。

愉快、憂愁、讚嘆、厭惡、憤怒、恐懼等,都是情緒和情感的表現形式。

情緒和情感過程不同於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人對客觀現實本身的反映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則是人對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的反映。認識過程是通過具體形象或抽象概念來反映現實的,情緒和情感過程則通過態度的體驗來反映客觀現實與需要之間的關係。

人之所以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需要的態度有所體驗,是因為人在現實生活中,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所形成的不同關係是必然的。例如,明媚的陽光、悅耳的歌聲、健壯的體魄等現象,一般都是符合、滿足於人的需要,產生愉快、喜愛、滿意等情緒和情感的體驗。骯髒齷齪、卑鄙自私、兇惡狠毒等現象,則不符合、不能滿足於人的需要,產生煩惱、厭惡、憤怒等情緒和情感的體驗。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使人產生情緒和情感。許多事物與人的需要沒有什麼直接聯絡,也就不會有情緒和情感的產生。另外,有些事物儘管與人的需要有密切聯絡,但人們並不總是時時刻刻都有情緒和情感的產生。

例如,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安靜的環境等,有時這種需要處於無意識狀態,因此,情緒和情感也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情緒和情感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情緒是指那些與某種機體需要是否滿足相聯絡的體驗。因此,情緒是較低階的,是與動物所共有的。情感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程序中產生的與社會需要相聯絡的體驗,如交往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

(2) 情緒總是帶有情境性的,是指情緒總是由當時的情境所引起的,容易迅速減弱,一般不太穩定,常常隨情境改變而改變。情感則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

(3) 一般情緒在強度上比情感要大一些,且常常伴有機體生理上的變化,情感有時則不太明顯。

因此,情緒和情感是相對的,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對二者進行嚴格的區分。所以往往把情緒和情感合起來稱為感情。

(1) 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需要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基礎,特別是對目前關注的需要,是否能夠滿足,直接關係到情緒和情感的產生,當需要得到充分滿足時,會產生積極的肯定的情緒和情感,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或不能充分滿足時,會產生消極的否定的情緒和情感。除此之外,還會有增力或減力兩極性、緊張和輕鬆的兩極性、激動和平靜的兩極性等。

(2) 情緒和情感對乙個人來說是有主次的。由於人的需要是有主次的,那麼由需要所產生的情緒和情感也是有主次的。比如,乙個參加高考的學生考試下來,情緒如何,決定於考試時狀況,是否能夠實現考好成績的願望,而此時的天氣、環境對情緒和情感的影響則退居其次了。

(3) 情緒和情感的產生表現為一定強度的,強度越大,人的全部精神狀態被捲入的趨向就越大。情緒的強度決定於引起情緒和情感對人的意義,以及個人的既定目標和動機是否能夠實現和達到。如歷史故事范進中舉,范進中舉後的行為,就說明了范進當時情緒的強度是非常大的。

因為是否中舉對他個人來講是太重要了。

(4) 情緒和情感的社會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也就是說,人本身是具有社會性的,儘管人的情緒是比較低階的,而人的情感則是高階的。因此,人的情緒和情感的產生是有其社會背景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根據我國古代的傳統和國外的資料,對情緒和情感的分類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分成不同類別,以下分別介紹幾種分類情況。

根據《禮記》記載,把情緒分為「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近代關於情緒的研究中,也常把快樂、忿怒、悲哀、恐懼列為基本的情緒形式。

快樂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是盼望的目的達到之後,對緊張感的解除時的情緒體驗,快樂的程度取決於願望滿足的程度。悲哀一般是與所熱愛事物的喪失和所盼望東西的毀滅有關,悲哀情緒的強度依存於失去事物的價值。憤怒一般是指由於遇到與願望相違背或願望不能達到,並一再受到妨礙從而逐漸積累起緊張而產生的。

恐懼是指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苦於無能為力的情緒。

馮特(1832—1920)於2023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乙個心理學實驗室,是心理學中的構造學派創始人,曾提出情緒和情感的三維度學說。他的把情緒和情感分為:愉快-不愉快;激動-平靜;緊張-輕鬆三種度量。

大學生情緒心理輔導策劃

把 鴨梨 放進冰箱 大學生情緒壓力管理團體心理輔導策劃書 一 團體目標 1 協助成員正確認識情緒。2 協助成員了解情緒壓力的產生以及管理方法 3 協助成員學習放鬆 釋放壓力的方法 二 團體性質 封閉式 結構式 發展性團體。三 團體物件 在校大學生 四 團體人數 30 40人。預計分三組進行。每組設小...

大學生情緒情感的管理和調控

第一講 大學生情緒情感的管理及調控 第一部分情緒情感管理概述 情緒和情感都是對需要滿足狀況的心理反映,同屬於感情心理活動的範疇,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情感是對感情性過程的體驗和感受,情緒是這一體驗和感受狀態的活動過程。情緒與情感既難以分割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表現在 第一,情緒與情感的產生...

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心理輔導

情緒管理是從尊重人 依靠人 發展人 完善人出發,提高人們對情緒的自覺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不斷自我激勵 自我完善。它對人們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情緒管理不僅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還有利於開發身心潛能,塑造健全人格。大學生正處在情緒發展的兩極性與矛盾性並存的階段,特...